摘要:福州国家级新区做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其地理位置和产业特征决定了需要建设成引领贸易转型升级的新龙头。那么如何破解福州新区贸易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呢?答案是思考如何打造适合该区域成长的“高端产业链全景图”,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引进和栽培一批产业链高端项目。探索如何“补链”、“强链”、“造链”,促进国际贸易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培育更多高附加值的高端服务贸易,如高端金融服务贸易等。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贸易新体制;福州新区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2
一、引言
由于传统体制的羁绊和某些利益既得者的阻击,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策逐步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在这种背景,习近平总书记等新一代领导人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以开放促改革、以全球治理倒逼国内规范、以国际规则倒逼国内体制”。2015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体现了战略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纲领性文件。
福州国家级新区于2015年8月30日获批,作为践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前沿阵地,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开发,以深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为主线,以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改革创新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区。福州新区的区位特征和功能定位,决定了其国际经济与贸易必须不断向更深远的方向迈进,于是构建开放型经济视域的贸易新体制,培育福州新区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实现福州新区的贸易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亚当·斯密(1776)的绝对成本论和大卫·李嘉图(1817)的比较优势论,给予了重商主义严厉的抨击,促使了贸易分工的形成,体现了开放经济的思想。D·格林沃尔德(1973)在《现代经济词典》中首次列出了开放型经济专业词条,解释为国家和地区之间贸易往来无限制的一种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下,任何个人都可以与其他地区的任何一个人发生自由贸易关系。戴维·W·皮尔斯(1983)在《现代经济学辞典》(修订版)中,认为开放型经济的内涵等同于国际贸易,从事国际贸易的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形式即为开放型经济,且经济的开放程度可由贸易开放度来衡量。对一国或地区贸易开放度构建综合指标体系,主要有Sachs Jeffrey(1995)、Sebastian Edwards(1998)等。英国经济学家伊特韦尔联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盖特和纽曼以及 12 名当时在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共同编著了西方最具权威性的经济学辞典《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认为开放型经济除了国际贸易外还应包含国际金融。因此,国外学者认为开放型经济主要包含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完全的开放型经济指的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国际化的经济。
国内学者对开放型经济的内涵、绩效评价和发展对策等也作了大量积极的探索。裴长洪(2009)重点分析了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和开放型经济的基本特征并规划了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目标、新要求和新任务。黎峰(2011)分析了伴随着要素禀赋的优化提升和我国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新约束,指出培育购买力优势和优化要素禀赋是实现我国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东艳(2015)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框架下就如何构建国际贸易新战略展开了深入研究。针对国内省级市级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研究也不少。蔡爱军(2013)、郑晓荣(2015)分别对江苏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模式、提质提效对策展开了论证。刘建文(2015)、黄宁(2015)分别对广西、云南沿边地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发展路径及政策体系展开了研究。马萍(2014)、林丽娟(2015)分别对大连市、福州市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培育进行了分析。
专门针对福州新区开放型经济的研究目前还不多。黄征学(2014)提出利用ECFA早收清单的关税优惠,扩大福州新区对台贸易,搭建与东盟、南亚、欧美等地区在投资贸易、文化旅游、临港经济等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林善炜(2014)、钟诚(2014)借鉴国内各个国家新区在开发启动阶段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成立福州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加强新区建设的统一协调管理;布局好产业功能区,成立功能区管委会,并理顺各产业功能区与县(市) 、区及乡镇(街道) 的关系。中共福州市委课题组(2015)指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健康产业等新兴服务业态,借鉴上海自贸区成熟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贸易管理体系。
已有的国内外成果为本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主要侧重于开放型经济的内涵解读和国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区域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培育,而对开放型经济视域下的贸易新体制研究很少。
三、破解福州新區贸易转型升级的思路
福州国家级新区做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其地理位置和产业特征决定了需要建设成引领贸易转型升级的新龙头。那么如何破解福州新区贸易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呢?答案是思考如何打造适合该区域成长的“高端产业链全景图”,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引进和栽培一批产业链高端项目。探索如何“补链”、“强链”、“造链”,促进国际贸易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培育更多高附加值的高端服务贸易,如高端金融服务贸易等。
(一)优势产业的“补链”
电子信息产业一直是福州的优势产业,例如冠捷电子(福建)有限公司和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都从事计算机零部件、通信终端设备、光电子器件的制造;其年产值都已超过百亿元,但产业链上游的液晶面板只能通过进口,使得优势不“优”。
福州新区欲打造成东南沿海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核心,而高新技术产业的“补链”是手段,制定可行的高新技术产业贸易扶持政策是必要的。
贸易扶持政策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口退税制度
福州新区可以依照2014 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全国税务机关出口退(免)税管理工作规范》,针对该区域需要“补链”的产业制定更加优惠和宽松的出口退税制度。例如,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动漫设计等都属于“补链”产业,通过出口退税制度对这些产业的扶持,可以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链集群,实现技术互补互促,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也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和转型升级。
2.财政补贴制度
福州新区可以依照2011年财务部和发改委联合印发的《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针对该区域需要“补链”的产业制定更加优惠和宽松的财政补贴制度。通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资金直接投资参股等方式,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链集群。
3.金融支持制度
福州新区可以依照《关于商业银行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特别融资账户实施细则》,针对该区域需要“补链”的产业制定更加优惠和宽松的金融支持制度。根据高新技术企业金融需求特点,制定商业银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完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增强“补链”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进出口银行设立特别融资账户,提供创业风险投资服务。
(二)传统产业的“强链”
作为福州传统产业的纺织业,产业链已建构得较完整,包括服装设计、原材料供应、纺织加工、物流仓储、整衣销售等的全过程。但是产业链上游的服装设计这一块还很弱,特别是高级服装设计很少,附加值不高,个性化产品较少,产品多样性不够,产品式样调整对市场的灵敏度也低,高质量原材料的供应也是弱项,需要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优化产品的式样和质量。
福州新区欲打造成生态文明先行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很有必要,消除“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走向“集约化、低排放、低成本”转变。
贸易扶持政策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招商引资政策
己内酰胺是制约福州新区纺织业发展的关键化工品。福州新区与中国化工集团合资200亿元,共建己内酰胺等产业基地,成立天辰耀隆新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2015年生产己内酰胺21.5万吨,实现产值35.25亿元,解决了福州新区该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福州新区可以通过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以项目为载体,将传统产业注入高科技、信息化和品牌等新元素,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产业不断精细化,提升其质量效益。
2.产业集群政策
福州新区可以不断细化其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使传统产业集聚发展,突显产业集群化优势。可以重点针对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工业集中区、福州临空经济区等,将传统产业中一个个单打独斗的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转变成产业集群园区。传统产业不断根繁叶茂,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
3.节能环保政策
福州新区可以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發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福州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福州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等制度,立足于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建设目标,指导传统产业的污染减排,倡导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一事一议”方式解决特别重大项目(主要是重大央企和台资项目)所需的排污总量指标,推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造链”
新能源汽车是福州新区着力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多家相关企业落户,“造链”工作风生水起,例如万润新能源汽车项目开始规模生产,并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同时还积极对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开展新能源车辆制造产业项目合作。
四、福州新区提升贸易便利化和突破国际贸易壁垒的对策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建立扁平化、高效运作的管理体制。从制度和规则层面进行改革,推进包括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产权保护、信用体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实现海关通关程序简化、物流基础设施良好、货物运输快捷高效等目标。
目前,福州新区国际贸易摩擦已从个别产品的倾销与反倾销摩擦阶段逐步向多产业贸易摩擦和结构性贸易摩擦方向升级,从单纯货物贸易摩擦向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全方位的贸易摩擦升级。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健全福州新区的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实现与国际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对接。同时促使区内企业改进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与质量认证,突破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参考文献:
[1]裴长洪,郑文.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特征[J].经济学动态,2014,4.
[2]裴长洪.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理论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2013,2.
[3]裴长洪.中国建立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演进轨迹及特征评估[J].改革,2008,5.
[4]张二震,戴翔.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2014,4.
[5]中共福州市委课题组.加快福州新区开放开发的对策建议[J].福州党校学报,2015,1.
[6]林善炜.国家级新区体制模式对福州新区体制创新的启示与建议[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3.
[7]黄征学.加快福州新区开放合作的政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4,4.
[8]钟诚,林善炜.福州新区开放开发的体制创新探析[J].福州党校学报,2014,3.
[9]林丽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培育福州开放型经济新优势[J].福州党校学报,2015,2.
作者简介:许振宇(1975-),男,湖南人,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