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摘要:《京华烟云》是文化巨擘林语堂的著名小说,女主人公姚木兰是林语堂心目中最完美女性“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姚木兰生活在中国西学东渐的时代,从小便接受西式学校中的现代教育,但她却欣赏缠足,支持纳妾,同情守寡等。林语堂借姚木兰传递这样落后的观念让人匪夷所思,究其原因,与他的经历、独特的文化传播身份和西方读者的阅读期待有关。
关键词:林语堂;《京华烟云》;姚木兰;女性观落后因素的原因
小说《京华烟云》中,林语堂把东方文化的女性美和西方文化的女性价值观有机糅合起来,成功塑造了一位他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姚木兰。文学作品是作者自己思想情感的表现,作家“个人的感情、爱憎、意见、偏见都会从笔尖溜出”。[1]姚木兰的一些喜好就是林语堂思想的一种隐晦的体现。
姚木兰是一个“要有新知识而具旧德行的女子”,[2]她具备当时女人所应有的一切美德:三从四德、节俭、刻苦耐劳。一生的事业就是要建设一个温暖、幸福的小家庭。她欣赏缠足,由于受父亲的影响,她没有裹脚,为此非常后悔:“木兰听从了父亲的话,但在心里仍然悔恨没有裹小脚儿”。她尊重从一而终的寡妇—曼娘和珊瑚,虽然邀请她们参加各种聚会,却从未鼓励她们打破旧观念,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她支持纳妾,和荪亚结婚以后,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纳妾,她认为:“为人妻者没有妾,就如同花瓶里的花虽好,却没有绿叶扶持一样”。
学贯中西的林语堂,曾受五四思潮熏陶,但他不仅不把这些陋习看作国民性的劣根,还抱着欣赏、支持的态度,为何?
一、与林语堂思想转变有关
(一)特殊的成长经历影响思想转变
林语堂的父亲是一位牧师,母亲是一位基督徒,他从小学到大学,上的全是教会学校,一路接受基督教育。尤其在圣约翰大学,校长和不少教授都是外国人,他们的思想情趣对林语堂的影响极大。林语堂评论自己:“我是在基督教的保护壳中长大的,圣约翰大学是那个壳的骨架。”在那个壳中,他广泛的接受了西方文化。直到林语堂在清华大学当教师,才深深感受到自己对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陌生。他认为自己“被骗去了民族遗产”,故此他感到十分愤怒,并由此产生了一种刻骨铭心的耻辱。为洗雪这一耻辱,林语堂广泛地阅读中国古代诗书,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开始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劣,并维护古老的中国文化。旅居美国后,通过很多著作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美化一些文化中的 “丑陋”与“恶习”。
(二)辜鸿铭的影响
在《我这一生中》,林语堂专门提到辜鸿铭,可见辜鸿铭对林语堂思想的影响。辜鸿铭,福建闽南人,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等近十门外语,完成学业回国后,钻研中国典籍,捍卫中国文化。辜鸿铭有许多不被时代认可的方式,如留辫子,穿长袍,为纳妾和缠足摇舌鼓唇,被人称为 “怪杰”。堂这样解释辜鸿铭的“怪形”。当时的中国,国事衰微,任人宰割。年轻的知识分子提倡新思想、抛弃旧传统。与辜鸿铭有不少相似之处的林语堂同样要为国人争面子:“昔之抨击者一变而为此东亚病夫作辩护”。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如辜鸿铭一样,认同中国文化,哪怕是那些已经被时代所唾弃的文化陋习,他仍然会极自然的美化一番。
二、林语堂独特的文化传播身份
林語堂自诩: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他对国人讲西方现代文化,对西方人讲中国传统文化。《京华烟云》在美国完成,采用英文写作,面对的是西方读者,宣扬的则是中国传统文化。林语堂把他的文化观通过一个个精心重构的形象传给西方读者。姚木兰就是如此,既具新思想又有旧德行。林语堂让她接受西方现代教育,骨子里仍保留中国的“旧痕迹”。她面对自己的婚姻,即使不满意,也不去抗争。她的终极理想生活是相夫教子,回归家庭。这样的形象不管在当时的中国,还是当下,都与主流文化格格不入。林语堂通过姚木兰宣扬儒家文化:“儒家思想,传统的儒家妇女观念,要求女性要以家庭为重,在处理家庭关系时,也要以家庭和谐为中心”(《孔子的智慧》)。
作为一名文化传播的独特身份,林语堂在评价中国文化时不免会失去客观理性,精心美化传统文化中的丑陋与弊病,甚至是夸耀。如纳妾,他认为:妾是中国婚姻稳定的补充物和调配剂,甚至可以治愈欧美社会离婚的良方。所以,在他的小说中,妻与妾的冲突消失,更多体现的是他们的相互宽容。比如《京华烟云》中的桂姨与曾夫人,一个妾一个妻,总能和谐相处。
三、西方读者的阅读期待
赛珍珠在《吾国与吾民》的序言中说:“中国人好像狠着劲儿地欣赏世界大战之爆发,企业繁荣之崩溃、不景气,以及科学家尝试挽救此等厄运之失败,时而到感满足,他们于是说,中国毕竟还是不坏。然而在我们的眼前。分明各处都是饥荒,遍地都有土匪,彼此彼此,谁也没有比谁好了些,照这样说来,或许古代中国倒是不错的,不妨追溯前代,看看中国的古代哲理如何。”赛珍珠站在西方世界的立场上对“中国形象”提出期待标准,希望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治疗由工业革命带来的人的异化。
文学作品反映了一个作家的主观精神世界,通过姚木兰,我们似乎听到了文化大师林语堂的声音:捍卫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林太乙.林语堂传[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WBB09版.
[2]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林语堂名著全集[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