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变更的财务后果研究

2017-07-31 21:30唐少波
时代经贸 2017年13期
关键词:相关者公允会计信息

唐少波

[摘要]会计政策变更是上市公司的合理选择,其本质是一种社会利益的调整。过去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会计政策变更即使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没有影响,同样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后果。本文将会以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为基础,将具体理论概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以其中一家发生会计政策变更的上市公司为例,对其变更会计政策的过程进行研究,揭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可能导致的经济后果以及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并针对会计政策变更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提出能够帮助投资者有效辨别的举措,保护非专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会计政策变更;财务后果

盈余管理通常是会计政策变更的常见意图,是导致过度变更的诱因。对具体概念的认知会计界存在着诸多不同的意见。例如,盈余管理事实上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获得一些私人利益,通过对会计信息披露过程的管理来控制披露的财务报告的一种常见行为,未来预计也会长期存在。

一、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相关规定

为了稳定市场秩序,使报表使用者能够将不同会计期间内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在任意期间内都能随意变更会计政策,我国会计协会对此制定了专门的准则制度以规范资本市场。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可比性,上市公司在前后各个会计期间内都应采取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进行变更。但若是企业出现下列情况的,按照准则规定可以变更:(1)法律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要求变更;(2)变更后能提供比原先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此外,我国会计准则中还提到,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后一般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现状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动因

上市公司进行变更会计政策的原因有很多种,除了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必须强制变更外,主要可以概括成以下几点:

1.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中,利益相关者能直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分析其盈利能力是否增强,从而做出相关决策。但企业在各个时期的经营状况和经济实力是会变动的,前后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面对新的经营环境,此时的企业已经无法继续采用原来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而按原会计政策披露的财务信息也已失真。为了保证信息披露的高質量,保证企业能够准确及时地向外部使用者提供可利用的会计信息,企业通常需要根据自身的现实状况进行变更,选择更加合理有效的会计政策。

2.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自身利益需求

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相互分离是现代企业较为普遍的治理结构,公司的管理者往往只能算是公司的高级雇员,他们的工作情况难以准确地衡量,所以通常情况下管理层与股东间都会签有一定的奖酬计划,也就是以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来衡量当年管理者的业绩从而对其进行奖励,有较高的利益意味着会得到较高的报酬。由于企业管理者不能控制外部因素,但能够直接掌握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相关信息,外部利益相关者反而无法准确掌握公司利润,而会计政策变更又有较强的主观性,完全依赖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有些管理者趁机掩盖额外费用,操纵利润来表现自己的能力,从而使劳动报酬中规定的奖金实现最大化。

3.提高上市公司的融资筹资能力

当上市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因为资金短缺而必须向外举债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不佳或是盈利水平波动较大,不太稳定,都会给人不安全的感觉,这会导致企业吸引力下降,投资者减少,债权人不愿再将资金借给企业。而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又占企业资金来源的很大部分,这就使得有的上市公司面临退市风险,因此管理者会选用能够增加资产、收入或是减少费用、成本等科目账面价值的会计政策来凸显企业的经营业绩,为其在市场竞争中营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入资金。

三、案例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政策变更行为的相关规定,目的是使上市公司在披露会计信息时能够采取更加谨慎负责的态度,使披露的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是一些企业却趁机钻制度的空子,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来进行盈余管理。尤其是一些亏损严重的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在正常经营状态下无法扭亏,即将面临退市甚至倒闭破产的风险,为了达到增发新股,保牌等目的,操纵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变更会计政策无疑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稳妥方法。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案例将从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经济后果角度出发,以一家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例,研究其在扭亏当年的会计行为,客观深入地了解会计政策在经济市场中发挥的作用。

(一)公司简介

本文研究的深圳市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056;2000056)是一家集团化的上市公司,涉及的经营领域较为广泛,商业、地产、林业、物业等综合业务均有涉猎。这家上市公司成立于1983年,起初主要经营商品零售业,尤其是中高档商品的零售业务较为广泛,在经过几年的经营后,业务规模逐渐扩大成大型的连锁商场。然而近年来,我国商品零售业的发展情况一直在走下坡路,形势普遍严峻,越来越多的零售公司在恶劣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败下阵来,于是深国商决定放弃传统零售业的市场,在2010年完成重组后,转而大力发展商业地产等项目,将大型购物广场作为新的主战场,确立了全新的经营方向。2015深国商将公司名字变更为“深圳市皇庭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充分体现公司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特征。

根据皇庭国际发布的公告,经有关部门审计,该公司2011年与2012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发生严重亏损,于2012年4月23日起,皇庭国际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然而2013年,该公司却在历经多年保壳之战之后,大获全胜,起死回生,这所谓的“奇迹”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利用了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二)皇庭国际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根据表1,存货与投资性房地产在2013年发生较大变动,主要是因为当年在建工程皇庭广场完工,由存货科目转入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另外,每股收益通常被用来判断和评价企业管理层的经营业绩,能够反映上市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2013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873,341,158.29元,相对于2012与2014年的亏损额大幅增长,使得2013年的每股收益也从2012年的0.08上涨至10.51,2014年又回落为负值。这意味着这家即将面临退市的上市公司在2013年彻底扭亏为盈,同时盈利能力增强。

通常情况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调增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润、未分配利润等科目,但皇庭国际2013年的“起死回生”是否能够归功于它,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对比表中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我们不难发现,2013年由于皇庭国际无销售房产业务,导致当年的经营业绩远不如2012年与2014年,营业利润也相对较少。然而2013年,皇庭国际却产生了5,4 58,410,339.63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2012年的近一万倍,也是当年净利润的4倍,反观2014年,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未发生变动,公允价值损益为0,净利润又重新降为负值。这些数据均说明,2013年的扭亏为盈主要是会计政策变更的功劳,当年的盈余主要来自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时也影响了企业当期的净利润。如果皇庭国际在2012年不变更计量模式,2013年将会继续亏损,且亏掼隋况将会比2014年与2012年更为严重。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经济后果分析

经济后果是指会计报告会影响领导层、政府、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而不仅仅是反映出这些决策可以产生的结果。当上市公司管理层做出会计政策变更的决定时,将会影响到财务报告的编制,从而影响财务报告中传达的会计信息。由于这些信息是报告使用者的决策依据,因此会计政策变更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从经济后果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公司会计行为的了解。

會计政策变更对上市公司自身的影响:

(1)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皇庭国际由原先的以成本法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改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核算,采用追溯调整法,不仅不需要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还要根据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使得其账面价值在2011年增加了近760万元,2012年增加了近745万元,而2013年因为皇庭广场的全面完工,使得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直接上涨至76.5亿元。另外,会计政策变更也使得2011年未分配利润增加了5,235,404.80元,所有者权益合计增加了5,682,356.77元。而2012年数据也有大幅度波动,比如未分配利润增加了5,135,989.94元,所有者权益合计增加了5,583,561.88元。2013年皇庭广场为皇庭国际带来的24亿元净利润更是实现了公司财务状况的大逆转,化危机为转机。总的来说,此次变更大幅度增加了皇庭国际3年来的资产总额以及所有者权益,在负债总额相对稳定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下降,代表着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方便企业吸收更多资金。但会计政策变更是否真的能够力挽狂澜,使企业的经营业绩好转,我们还应该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皇庭国际2011年至2014年的现金分红情况见表2。

由表2我们可以知道,皇庭国际2011年至2014年这四年的时间里均未派发现金红利。特别是在2013年,该公司虽然因为会计政策变更大幅度调增了净利润,最终达到2,320,696,950.25元,但当年仍没有进行现金分红。说明这些增加的利润是虚增的,是账面数据的美化而没有真实的现金流入,这表示公司的财务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公司仍不具备利润分配的能力。根据我们所了解到的信息,2013年皇庭国际的财务状况实际上还是亏损的,没有多余的利润可供分配。公司进行的会计政策变更主要是出于盈余管理,规避退市风险的目的,并不能使企业的经营业绩好转。

(2)对上市公司税务方面的影响

变更行为也会影响企业2012年以后年度报告的所得税费用,因为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法政策对某些科目的核算存在差异。比如,会计准则规定,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以期末的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不再计提折旧,也不再继续摊销。然而在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的核算范围却不包括公允价值的变动。而本来无需计提的折旧和摊销,此时必须计提以调减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这就导致了企业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间的的差异,该差异按照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应当相应计提递延所得税以及调整所得税纳税。上文所列数据也证明,皇庭国际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使得企业在2012年产生2,043,547.43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另外还追溯调增2011年所得税费用1,894,118.93元。虽然该项差异不会增加企业的实际税负,但会调增企业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从而影响当期净利润。

(3)会计政策变更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目前还没有严格的制度来统一上市公司对于会计政策变更行为的披露时间、具体披露内容等,而现代企业又多采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模式,这使得投资者、债权入等外部信息使用者无法及时获取充足的会计信息。判断决策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也就无法精准了解企业的真实业绩,资本也会被投入到错误的地方,利益相关者将会把自己置身于更大的投资风险中。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上市公司当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数据对于他们的决策判断尤为重要,它可以反映出一家公司在当前会计期间内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投资者可以据此来判断其市场前景。根据上述分析,事实上皇庭国际真正的财务状况并未得到改善,公司的经营成果也并未好转,然而该公司201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却达到了214.82%,相较于2012年与2014年的负值有大幅度上升,向利益相关者传达了公司盈利能力增强的假象。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得还不够完善,企业披露的财务报告无论其真实性如何,均会影响股价的走向。因此,单是股价并不能反应出企业的真实价值,有些企业刻意营造的假象可能会给一些不关注企业真实状况只关注财务报表的利益相关者传递不准确的会计信息,产生误导。

(4)会计政策变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各个国家由于文化、地域、发展水平等差异,其证券市场在规范上市公司的日常行为方面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别。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只要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就会被特别处理,类似于足球比赛中的黄牌警告,若是第三年继续亏损则很可能会被强制退市。上市公司一旦退市,其之前尽力维持的良好社会形象将会受到严重损害,除了将会面临难以募集资金的窘境之外,公司的内在价值也会大幅降低,未来的发展道路将更加蜿蜒曲折。因此,一些经营现状不太理想,常年亏损且在短期内难以改善,或是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会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这一准则允许的会计行为作为他们溺水前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盈余管理,这能让他们摆脱退市的风险。皇庭国际2010与2011年连续两年的净利润均为负值,连续两年被出示退市风险警示,如果还不采取补救措施,那么2013年也就是规定的第三年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退市的危机,变更会计政策可以说是他们的最后一击。事实证明,这项会计决定还是明智的,2013年皇庭广场的完工为企业增加了约24.8亿的净利润,使企业成功在2013年实现扭亏为盈。经过审计,该企业2013年度归属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为2,236,808,854.06元,不再继续亏损,也就失去了应该被强制退市的先决条件,按照规定,企业可以向监管部门申请撤销先前的警示。2014年,有关部门同意了该企业的申请,正式撤销了对其的退市风险警示。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行为进行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既有效又合法的选择,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灵活地选择适宜的时机,调节利润,实现保壳意图。为了能够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的规定,相信盈余管理这一行为将会长期存在。

猜你喜欢
相关者公允会计信息
我国公允价值问题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浅谈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本源
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认识误区分析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