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因素非常多,汇率的确定受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本文从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认为应该调整经济因素,促进汇率合理波动,并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
【关键词】汇率波动 经济因素 政策因素
从世界货币制度发展来看,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波动变得更灵活,但过于频繁的汇率波动会给一国的经济、金融带来很多问题。对中国而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和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一起成为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一员,并且在SDR货币篮子中所占权重为10.92%,位于第三位。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动问题将受到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关注,也成为一个复杂的国际化问题。
一、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经济因素分析
(一)经济增长速度
一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通常会带来国民收入和总支出的增长。中国的GDP近几年一直呈现较快增长,随之带来的国民收入增长提升了人们对进口产品的购买力,进口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导致国内对外汇需求不断增加,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同样的,随着经济增长,企业扩大再生产资本增加会使企业技术创新增多,进而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产品出口增加,由此人民币升值。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受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其影响是双向的,既有升值的影响也有贬值的影响。
(二)通货膨胀率
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其本国货币购买力会下降,本币的对内贬值继而带来对外贬值。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通常被用来衡量一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状况,近几年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中国国内CPI一直维持小幅增长,从人民币汇率波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不能反映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化。但相对通货膨胀率可以很好解释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即如果中国没有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升值会比当前大得多,也就是国内的通货膨胀已经抵消了人民币升值的部分空间。
(三)国际收支
一国国际收支既受汇率变化的影响,又会反过来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进而使汇率波动。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呈现“双顺差”,即经常账户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直至近两年开始呈现“一顺一逆”,即经常账户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当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市场上对外汇的需求小于外汇的供给,外汇供大于求带来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对外升值;当中国国际收支存在较大逆差时,外汇市场对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的供给,外汇供不应求带来外汇汇率上涨,人民币对外贬值。
(四)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由贸易顺差、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外国贷款和国际游资组成,其变化主要是受国际收支差额的影响,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结果。2006年以后中国已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截止201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高达3.01万亿美元,并且我国巨额外汇储备以国外金融资产的形式而持有,尤其是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这就意味着大量资源的闲置,势必会大大增加我国货币供给的调控压力。当外汇储备增加时,外汇供大于求,使得外汇贬值,本币升值,即人民币对外升值;反之则相反。
(五)利率水平
根據利率平价理论,利率的高低,会影响一国金融资产的吸引力。一国利率的上升,会使该国的金融资产对本国和外国的投资者来说更有吸引力,从而导致外国资金的流入,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使得本币升值。如果两国都出现利率上升时,则利率上升更快国家的货币会对利率上升较慢国家的货币升值,利率上升较慢国家的本币贬值。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较高的资产收益率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的涌入,但是由于我国资本项目还没完全开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游资的加入,导致我国利率和汇率之间的联系没有理论上那么密切。随着我国不断向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和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迈进,利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强。
二、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政策因素分析
(一)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是一国政府针对汇率问题制定的一系列相关规则,是直接约束汇率变动的因素,也是政府为调控本国货币的汇率变化采取的制度措施。1986年,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且人民币汇率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随着汇率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在不断完善:200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波动不再是钉住某单一货币,而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基于市场供求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汇率波动的管理与调解;特别是2015年“新汇改”之后,随着央行不断减少对汇率市场的常规化干预,外汇市场的管理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态势在新的市场背景中将成为常态。
(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大体上可以包括紧缩货币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两类。一般而言,一国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会减少市场的货币流通量,本币供给小于需求,国内进口减少,外币需求下降,本币升值;反之,一国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引起本国货币购买力下降,外汇市场本币供给大于需求,本币趋于贬值。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我国基本实施的是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无论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还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都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但与上述分析相反,人民币却一直呈现升值的状态,究其原因超额的货币会以通货膨胀的形式表现出来,亦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来解释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
(三)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在全球开放经济条件下,由于美国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溢出效应。而中美两国经济关系日益紧密,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的溢出响应越来越强烈,美联储数量宽松货币政策不仅服务于美国宏观经济,还能够通过国际贸易、货币供应量、物价水平、利率水平、资本流动等渠道传导至中国经济并最终引发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一般而言,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释放了大量的美元流动性,导致美元相对他国货币贬值,也就是他国汇率升值,人民币汇率也不例外。当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是通过对国际贸易、货币供应量、物价水平、利率水平、资本流动等渠道产生影响而形成的,具体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要视多方力量的最终作用机制决定。
三、几点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波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方向和波动幅度是个复杂的系统。鉴于此,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合理调整经济因素,促进汇率合理波动
在经济增长方面,需调整经济结构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经济增长要避免过度依靠外部市场和投资,要注重内需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基础上,GDP的构成中应包含更多的具备竞争优势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方面,要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减少制度因素政策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在合理利用外资方面,要加快调整FDI的规模和结构,可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民币汇率因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过快而被高估。在外汇储备方面,在有效利用和管理外汇储备存量的同时适当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量。在利率方面,应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重视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使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水平的调整能同步進行。
(二)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
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来看,建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必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可以根据不同的政策和时间变化进行汇率调整,可以在短期内将汇率波动控制在一定的基准水平范围内,在长期内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通过政策调整将汇率调整到另一基准水平范围内。从汇率政策方面来看,可以适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汇率调控的灵活性。中国汇率政策的目标是将人民币汇率波动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因此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汇率政策做出动态改变,实施更加灵活有弹性的汇率政策。
此外,在货币政策方面,需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货币投放量的过度扩大,但与此同时保持适度的货币流动性,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
[2]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
[3]罗清元.美联储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5.
[4]谷宇.2013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趋势、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3(6):43-47.
[5]刘娜.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3.
[6]李建伟,杨琳.影响因素、管控机制与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J].改革,2017(1):85-98.
[7]李艳丰.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因素分析[J].理论月刊,2017(1):122-128.
作者简介:陈荟行(1999-),男,汉族,浙江宁海人,就读于浙江省宁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