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振华 龙仕和 吴通叁 陈秋娟 (贵州省松桃县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554100)
绿头野鸭禽霍乱的诊断与防治
姚振华 龙仕和 吴通叁 陈秋娟 (贵州省松桃县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554100)
禽霍乱(fowl cholera,FC)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类常见的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下痢,呼吸困难,行走无力,摇头等,鸡、鸭、野鸭、火鸡、鹅和各种野禽等均易感,一但发病,发病急、死亡快,危害较大,常给养禽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016年11月26日,本县某绿头野鸭养殖场发生一起禽霍乱,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贵州松桃县某养殖场饲养绿头野鸭3.4万余只,采取发酵床方式饲养,发病前野鸭采食、饮水及精神状况等均正常,生长良好,90日龄平均体重达1.15kg。11月下旬,由于气温突然下降,阴雨绵绵,部分鸭舍发酵床垫料出现潮湿结块变质等,11月26日,发现个别野鸭出现下痢,独蹲或独卧一旁,行走无力,突然死亡,次日后发病数量增加,4d先后死亡525只。经了解,该场野鸭小鸭时已接种过鸭肝炎病毒疫苗,进场后接种过鸭瘟疫苗和禽流感疫苗,尚未进行禽霍乱免疫,经现场临床检查和剖检变化观察,初步诊断为野鸭禽霍乱。并及时采用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盐酸环丙沙星等交叉用药,配合电解多维拌料或饮水,3d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12d后全部恢复正常。
病鸭精神不振,毛蓬松,食欲减省或废绝,喜饮水,独蹲或独卧一旁,张口呼吸,部分病鸭嗉囊内有积食,单脚或双脚跛行,行走困难,病鸭头颈无力,不断摇头,口、鼻有时流出淡黄色粘液,下痢,排出黄色、灰白色及绿色粪便,发病急,死亡快,病程短的突然死亡,病程长的多数1~3d死亡。
解剖13只病死鸭,主要病理变化表现在心、肝、脾、肺和十二指肠等组织器管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病程长的病理变化较明显,主要为肝肿大、质脆,肝脏表面密布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坏死点和出血斑;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表面有出血点;肺脏出血水肿;腹腔积液呈淡黄色;心冠脂肪和心外膜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肠黏膜弥漫性出血,肠内膜脱落,尤其以十二指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较为严重,并出现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腺胃、肌胃、皮下和肌肉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4.1 细菌学检查 (1)染色镜检:取病鸭肝脏、脾脏组织涂片固定后,用瑞氏染色镜检见有大量呈卵圆形两端着色深中央部分着色较浅的小杆菌,革兰氏染色观察到大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2)细菌培养:无菌取病鸭肝脏、脾脏等病料分别划线于血琼脂培养基上,置37℃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在血琼脂上长出表面光滑、灰白、湿润而粘稠的圆形菌落,呈现典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菌落特征。挑取半个菌落抹片,用瑞氏和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大量呈卵圆形两端着色深中央部分着色较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4.2 药敏试验 取定性滤纸,打孔制成直径为6mm的圆纸片,取制成的圆纸片30片,分别装入10支干净试管中,每支试管3片,管口包扎密封,经高温灭菌15~20min并使之完全干燥,取选用的抗菌药液分别加入装有纸片试管中,浸润1~2h后,取出纸片干燥后保存备用。用分离出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接种在血琼脂平板上,用无菌镊子夹取药敏纸片贴在平板上,记录好药敏纸片名,放入370C恒温箱中培养18h后,进行效果观察。试验结果显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盐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阿莫西林高度敏感,对硫酸链霉素、氟苯尼考、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磺安嘧啶钠中度敏感。见附表。
附表 药敏试验分析表 (mm)
根据该场野鸭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试验室检测等,诊断该场野鸭群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
(1)立即隔离病鸭,对病死鸭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对鸭舍、环境和饲养工具等进行消毒,每天1次,连续5~7d。有条件应将发酵床垫料进行更换,对假定健康鸭进行禽霍乱灭活苗紧急免疫接种。(2)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巴氏杆菌高度敏感的药物全群饮水给药,如阿莫西林粉0.5g/L水,盐酸环丙沙星粉50~80mg/L水,氟苯尼考粉0.05g/L水等,并交叉使用,对病鸭肌肉注射氟苯尼考0.2ml/kg体重或注射磺安嘧啶钠0.25ml/kg体重进行治疗。同时,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0.5g/L、黄芪多糖0.5g/L增强抵抗力,3~5d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1)禽霍乱病原菌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条件性致病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场野鸭发生禽霍乱主要是野鸭尚未进行禽霍乱免疫接种是导致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加之,发病期间天气骤变,气温突然下降,阴雨潮湿,发酵床垫料变质,造成环境卫生差,野鸭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透发本病。(2)预防本病,主要是定期对野鸭进行禽霍乱疫苗免疫接种;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保持饲养环境卫生,特别注意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天气的饲养管理;发酵床要定期翻动,并定期添加营养料,确保质量,防止霉变;平时根据野鸭不同生长阶段、季节变化和本病流行特点等,定期在野鸭的饮水中加入一定的保健药物,提高野鸭身体抗病能力,可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3)一旦发病要及时隔离治疗,病死鸭采取深埋或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染的场所及用具等要彻底消毒,防止疫情扩散。治疗应选用高度敏感的药物,并交叉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S858.32
B
1007-1733(2017)07-0046-02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