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彬
(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山西大同037003)
第十二届全运会女子蹦床个人网上决赛成套动作分析
陈 彬
(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山西大同037003)
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第十二届全运会女子蹦床个人网上决赛成套动作的起跳、飞行时间、技术、难度、位移减分和动作编排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国内女子蹦床优秀运动员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蹦床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蹦床;十二届全运会;女子运动员
蹦床已有200年的历史,早在19世纪,印第安就出现了类似蹦床的运动。近代蹦床始创于法国,1930年美国人乔治·尼森将蹦床运动传入美国。2000年悉尼奥运会,蹦床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蹦床队获得了2金1铜的优异成绩,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继续引领世界,获得了1金,1银,2铜的好成绩,刚刚结束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则只获得了1银,2铜的成绩,尤其女子蹦床出现了短暂的滑坡。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以我国第十二届全运会女子蹦床个人网上决赛成套动作为研究对象,对8位运动员决赛成套动作的预跳次数、飞行时间、位移、技术分、难度分、动作编排等进行统计分析。
2.1预跳及飞行时间
预跳即垂直跳,是运动员在比赛动作开始前为获得完成动作所需的足够的弹性势能或者理想高度而进行的垂直跳。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压网、起网、腾空,进而周而复始。当然预跳的次数应该在一定的区间范围。预跳的次数太少,运动员会没有网感,达不到动作要求的弹性势能,最终会影响动作质量、飞行时间;预跳次数太多则会使运动员过度地消耗体能,产生不必要的心理紧张,进而影响比赛发挥。据资料显示,预跳次数为11~13次比较合理。
表1 女子蹦床个人网上决赛预跳次数 /次
表1可知,十一、十二届全运会女子蹦床个人网上决赛动作的平均预跳次数为11.4次和13.75次。规则规定裁判员给予运动员信号后,运动员必须在1 min之内开始第一个动作,所以预跳的次数相应也受到了限制。预跳的质量与飞行时间的长短有着直接的关系。预跳顺利,达到的高度比较理想则飞行时间可能较长,预跳不理想则飞行时间肯定受影响。由于东方人的体质和形体,所以我国选手大都在预跳时采取逐步发力的方法,预跳次数则因人而异,在8~10次达到预期的理想高度,再用3~4次预跳来选择和调整最佳起跳点。世界优秀运动员则刚好相反,先选择最佳起跳点,然后发力、调整。这说明在稳定性和核心力量方面,我国选手和世界优秀选手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需在稳定性方面下大功夫。加之我国选手在预跳时踝关节发力不充分,手臂摆动过大,造成势能的偏离和损失,导致节奏感和姿态丧失。所以,今后训练更要改变理念,注重运动员核心体能方面的训练,适当地减少一些网上练习。
图1 十二运女子蹦床个人网上决赛动作飞行时间
飞行时间,简单地理解就是运动员在比赛动作正式开始到完成为止的过程中不与网接触的时间之和,即运动员在网面以上完成动作的时间之和。如果比赛中动作中断,则只计算其实际完成动作的腾空时间[1]。由图1知,运动员的飞行时间基本都在16.7 s之内,与世界优秀选手存在些许差距,今后需要加强预跳、踩网、压网、体能、协调等能力。
2.2技术和难度
技术和难度对运动员的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在比赛时通常会权衡利弊,首先要确保自己技术的完美发挥,所以会选择难度适宜自己的动作。因为动作难度与动作质量存在负相关,选择的难度太大则会影响技术的发挥,甚至造成比赛的终止。通常高水平运动员选择的动作难度不会太低,因为优秀选手之间的技术相差不会太大,剩下的就看难度和飞行时间。自选动作是运动员竞技实力的综合反映,可以说凝聚了运动员所有的精华。
表2 女子蹦床个人网上决赛成绩统计
由表2可以看出,在技术分和难度分上,我国选手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差距并不大。资料显示,14.0~14.6分是目前世界女子优秀蹦床运动员高水平完成成套动作的难度区间,从十运会到十一运会,运动员的难度分在14.0分以上的运动员从1名达到了8名,而十二运会又出现了一定的下降(2名运动员发挥失常),但最高达到了15.4分,说明未来蹦床网上项目的趋势要求运动员在难度上应该具有更高的选择。总之,我国蹦床运动员在难度上已经不亚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但技术差距还比较明显,提醒我们不能在发展难度的同时,忘记了成套动作的稳定发挥,要注意二者的协调发展。
2.3位移减分
规则规定:运动员在比赛中未落到规定区域则会扣除相应的分值。由此可见,位移尤其是非技术性位移对成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落网时100%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水平位移,或横向或纵向,规则要求超过规定的不扣分区域应视具体情况酌情扣分[2]。由图2知,位移减分平均0.57分,最多出现位移0.9分的严重错误扣分。
图2 女子个人网上决赛动作位移减分
我国选手比赛中位移扣分比较大,通过录像观察分析,原因大致包括:(1)压网、蹬伸不充分;(2)翻转时运动员翻腾时机过早;(3)位移大迫使运动员被迫调整身位,最终恶性循环。位移减分与成绩呈负相关,位移大说明动作稳定性不高,技术分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影响整体成绩。今后训练要加强运动员预跳、压网、踝关节、核心力量、心理等方面的训练。
2.4动作编排
规则规定决赛套动作为运动员自选动作,所以运动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难度,在确保动作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加大难度,当然还要考虑动作的出场顺序。好的出场顺序,可以使运动员的飞行时间加长,可以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心情舒畅,衔接自如,一气呵成。2005年规则改变以后,我国明确提出在成套、动作数量、动作类型上进行改变,注重高难动作的发展思路[3]。动作编排通常有“一强一弱”和“难、易、难”两种风格。女子的整套动作多以2周动作为主,且团身动作和屈体动作比例大致相当。今后女子动作的发展应该是以团身动作逐步向屈体动作过程阶段,而不是增加3周动作的阶段[4]。教练员要和运动员进行磨合,结合运动员的特点和习惯,在不违背规则的基础上,使动作编排获得技术、难度、飞行时间的最大化,让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十二运蹦床女子个人网上决赛动作统计,见表3。
表3 十二运蹦床女子个人网上决赛动作统计
蹦床属于我国奥运会优势项目,但女子蹦床近年出现了一定的滑坡。在预跳次数上,与世界优秀选手差距不大,起跳技术有待加强;难度分、技术分与世界选手相比,前者差距低于后者,技术分对成绩的贡献率更大;飞行时间与世界优秀选手存在一定的差距;位移减分上出现的失误比较多,扣分严重;动作编排特点明显,因人而异,以“难、易,难”为主。建议今后要加强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核心力量、腿部、踝关节力量、协调能力方面进行专门的训练,适当减少网上训练时间,减少运动员损伤;在动作编排上大胆创新,追求突破。
[1]王强,赵琦.世界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成绩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1):63-66.
[2]黄强,卓贤麟.第10届全运会优秀女子蹦床运动成绩与技术的分析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2):88-90.
[3]魏强.我国蹦床运动制胜因素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1):70-72.
[4]郝志伟.中外蹦床女子运动员技术对比分析[J].运动,2010(12):9-10.
Research on the Complete Motion Among the Woman Trampoline Athletes in the China 12th National Games
CHEN Bin
(School of Coal Enginneering,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3)
The article were based on the China 12th National Games women's individual trampoline championship.by means of video analysis,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e researched on the movement selection,skills and difficulty and displacement minus points and action choreography and so on.This paper tried to find out the problem of chinese excellent female trampoline athletes and net,put some suggestions counter measures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mpoline.
trampoline;the China 12th National Games;female athletes
G838
A
〔责任编辑 王东〕
1674-0874(2017)01-0079-03
2016-06-23
陈彬(1968-),男,辽宁兴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