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健脾针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痉挛性瘫痪的效果观察

2017-07-31 21:24栾欢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平肝痉挛性针法

栾欢

平肝健脾针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痉挛性瘫痪的效果观察

栾欢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痉挛性瘫痪患者接受平肝健脾针法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参照随机原则,将2015-03—2016-02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痉挛性瘫痪患者70例进行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运动康复训练,35例)和联合组(平肝健脾针法联合常规运动康复训练,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分别为(75.93±4.65)分、(66.32±3.42)分,较对照组相对更高(t=11.47,12.08;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的腓肠肌和绳肌肌力分别为(2.75±0.78)分、(2.31±0.42)分,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4,10.43;P<0.05)。结论 将平肝健脾针法与运动康复训练联合,可有效促进高血压性脑出血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降低痉挛程度,可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平肝健脾针法;运动康复训练;高血压性脑出血痉挛性瘫痪

高血压近年来的发病率表现出显著上升趋势,由此引发的脑出血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且趋于年轻化,当发生脑出血后会引起痉挛性瘫痪等后遗症,不利于预后康复。鉴于此,本文采取随机对比试验进行分析,研究平肝健脾针法联合运动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以便提供可靠的临床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随机原则,将2015-03—2016-02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痉挛性瘫痪患者70例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和联合组(平肝健脾针法联合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每组3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脑出血诊断标准,且均存在高血压病史[1];排除存在心肝肾功能不全等合并症的患者、排除精神病史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56.78±4.65)岁,左侧瘫痪21例,右侧瘫痪14例;联合组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 (57.32±5.23)岁,左侧瘫痪24例,右侧瘫痪11例。采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的年龄、性别及瘫痪情况等资料予以分析,显示均存在较高的可比性(P>0.05)。研究内容均被所有入选人员知晓,且入选者自愿参与,符合相关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包括对肢体关节和功能的被动运动,肌力训练和有氧训练;同时在牵伸之前注意进行肢体轻按、轻柔的局部按摩,放松肢体;随后一手置于痉挛肢体对侧重心,另一手置于痉挛肢体向外扳动矫正,完成后继续按摩-牵伸,每次重复20~30次。1次/d,每次持续半小时左右。

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平肝健脾针法,针法采用平补平泻,取穴百会、足三里、风池、太冲、神庭,患侧的曲池、合谷、环跳、三阴交、阴陵泉、脾俞、梁门穴、四神聪等穴位,待进针5~6 mm后将其顺时针捻转6圈、再逆时针捻转6圈,待局部针感出现麻胀感即视为得气,留针半小时。

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2个月后)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2]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予以评估,运动能力采用ADL量表评估,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估。以生活质量的总评分作为评估对比指标,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同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对下肢肌群绳肌和腓肠肌的肌张力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将SPSS 17.0作为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的组间对比予以t检验,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对比 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评分相近,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均有改善,且联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较对照组相对更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张力变化情况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绳肌和腓肠肌肌张力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腓肠肌和绳肌肌张力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的腓肠肌和绳肌肌张力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比较分析(±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比较分析(±s) 单位:分

运动能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n=35) 31.64±4.76 75.93±4.65 29.93±5.86 66.32±3.42对照组(n=35) 32.09±5.17 63.21±5.19 30.63±4.78 52.12±4.26t值 0.78 11.47 0.92 12.08P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生活质量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张力变化情况比较分析(±s)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张力变化情况比较分析(±s)单位:分

?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痉挛性瘫痪患者予以运动康复锻炼后,通过被动训练和对肌力的缓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运动能力、缓解肌张力[3]。但由于被动训练及肌力缓解过程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感,且康复时间较长,患者的临床依从性普遍不是太高[4],影响其肢体功能康复。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性脑出血属于“中风”范畴[5],主要是由于肝阳上亢、脾气不足而导致水谷运化乏力、气血亏虚,多数筋脉失养或瘀阻致病,临床治疗以平肝健脾为主要原则[6]。本研究所选取的穴位以太阴、阳明经选穴为主。所选的太冲、风池、三阴交穴位接受刺激后可发挥平肝健脾效果;足三里、阴陵泉补气健脾[7]。而在祖国医学理论当中,脾主四肢肌肉,通过对脾俞、合谷、梁门穴等予以刺激,可促进脾气运化功能的改善;百会、四神聪等可醒脑通络[8-9];环跳穴作为下肢的运动枢纽,阳陵泉为筋络汇总之处,曲池可调和脏腑功能,多个穴位共同予以刺激,可有效发挥平肝健脾、养血舒络之功效。

在本次随机对比试验中,接受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较对照组相对更高,且治疗后联合组的腓肠肌和绳肌肌力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各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吕晓丹[10]的观点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平肝健脾针法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肌力水平、促进运动能力恢复,可减轻其痉挛程度,具备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1]李团结,邢燕彬,李佩芳,等.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巨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8):9-12.

[2]塔长峰,吴定奇,马腾飞,等.祛瘀生新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6):54-55.

[3]廖方容,傅春文.调和阴阳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4):250-252.

[4]吴宁.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8):164-165.

[5]项静,李志农,张镝.健脾平肝降压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4):426-427.

[6]曲荣芳.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12):1098-1101.

[7]罗杨飞,韩舰华,徐嘉营.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现状[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3(4):9-13.

[8]陈勤,陈晓军,陈利芳,等.调和阴阳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3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9):672-673.

[9]陈勤,陈晓军,陈利芳,等.调和阴阳针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影响[C].2013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70-74.

[10]吕晓丹.平肝健脾针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痉挛性瘫痪4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3):346-347.

2017-01-17)

1005-619X(2017)06-0586-02

10.13517/j.cnki.ccm.2017.06.011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病房

猜你喜欢
平肝痉挛性针法
钩藤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菊花
无药无创纯手法调整痉挛性斜颈验案一则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