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晓静
摘要:随着近年来媒体与政府(略)切,公共危机事件报道的政策界限日益淡化、宽松,新闻(略)以及公开、公正、公平的新闻惯例和操作方法得到社会公认,都为媒介在公共危机中进行行之有效的舆论引导增加了许多可以引证的实例,因此,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如何发挥新闻媒体的角色作用,使突发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闻媒体;公共危机;问题;对策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认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危机已经由偶发转变成了频发,而我国,目前也处于公共危机高发期,各种自然咱开、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危机越来越频繁地刺激公众的神经。这些事件无不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和高度的不确定性,而且事态演变迅速,给公众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冲击,对整个社会的危机应急和处理能力形成了严峻的考验。
如何成功应对公共危机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挑战,而在这其中,传媒的角色至关重要,传媒及其效果直接并极大地影响公共危机的早期发现、中后期缓解和解决等方面。新闻媒体的“有作为”可以像镇定剂一样安抚大众,稳定民心,在危机中给民众以引导和指示,发挥舆论预警功能。但新闻媒体“不作为”或“晚作为”使谣言疯传,加剧大众的恐慌,耽误了干预危机的最佳实际,导致危机扩大化,对社会造成了本不该有的不良影响。而新闻媒体作为沟通政府与民众的社会公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公共危机事件概述
对于公共危机事件,我国学术界现在探讨较为广泛。而现在理论研究上更多地集中在对于危机一般形态的研究上,其中自然突发事件、企业危机和一般社会危机,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上成果较多,对于公共危机及其管理的时间、个案虽然已经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系统性的研究还比较少。
公共危机事件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公共管理中应对危机状态的一种形式。虽然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在管理实践中长期存在,但是,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专门研究则是今年的事情。因此,理解公共危机事件管理的内涵,首先需要弄清危机事件、公共危机事件的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
二、新闻媒体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缺乏有效性
媒体舆论监督功能发挥的程度与好坏,可以说是中国政治的晴雨表,也是中国媒体危机报道不断发展的见证。中国媒体的舆论监督工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无论是在监督的范围还是广度上都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目前舆论监督所存在的问题是:监督一般性问题多,监督重大问题少;监督中层、基层多,监督高层少;事后监督多,事前监督少。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体制问题,其次是从业人员自身有缺陷。
(二)传统新闻媒体对公共危机事件报道自主性不足
1989年1月,国务院、中宣部发出《关于改进突发事件报道工作的通知》,规定包括疫情在内的重大突发事件,要请示国务院领导,一般由中央新闻单位报道,必要时由新华社统一发布。199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国内突发事件对外报道工作的通知》,重申了1989年1月通知的精神,规定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一律由中央外宣办公室组织协调,归口管理,新华社统一发稿。
而对于中宣部关于突发性事件报道的规定,省市和其他各级政府和组织很快会根据规定精神“克隆”各种几乎一模一样的地方规定,这样一来,突发事件的报道事实上每一级政府和组织都要首先进行内部消化,层层截流导致危机信息在任何 一个环节上都有可能滞留甚至停止传播。
(三)传统新闻媒体对正面宣传存在认识误区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无论在什么时候,新闻媒体都要积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都要积极宣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新成就、新创造、新经验,不断激发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要有利于党的团结和人民群众的团结,有利于人们奋发向上,把促进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作为自己的准则和目标。
既然媒体主要是宣传的功能,那么新聞的选择也好,新闻是否报道以及何时报道就必须首选满足宣传的需要。陈力丹把中国新闻传播活动中常见“压新闻”的现象的原因总结为“新闻,旧闻,无闻”的传播策略。即有时把新闻作为新闻发表,要及时;有时故意将新闻放“旧”了以后再发表;有的新闻永远不发表,就当没发生一样。也就是说,把报什么或不报什么作为一种政治表态,并非全是为了通信息。新闻工作者也养成一种强烈的“抢与压”政治意识,学会何种情况下要抢新闻,何种情况下故意压着新闻不报,成为一种基本功。
三、改进新闻媒体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对策
(一)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新闻媒体应遵守原则
1.坚持从有利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从维护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出发,从维护恢复社会正常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出发,从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出发。
2.坚持掌握舆论的主动性,确保新闻信息的准确性,提高新闻宣传的有效性,重视新闻舆论的导向性,以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争取在较短时间处置、平息危机,平复社会和民政的心理,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生产秩序。
3.遵守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宣传和表彰先进,批评和纠正不良倾向。
(二)建立危机事件报道机制,有条不紊开展工作
新闻媒体应该建立完善的危机报道机制,当危机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要立即调集人手、设置方案,采取行动报道危机。新闻单位要建立突发危机事件报道预案。平时注意对此案与报道危机的新闻工作者进行培训,包括政治素质、身体素质、业务素质以及应急能力等,以便在危机发生时刻能够迅速开展报道工作。
(三)准确及时报道,树立媒体公信度
准确及时的报道是新闻的生命,也是争取舆论先导的客观要求。事实证明,在一些灾难性的突发事件中,一个准确、及时、能很好的回答大众关注热点的报道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报道可以吸引大众理智客观的看待问题,另一方面能平息萌芽中的大众非理性的舆论压力,保证在新闻报道的开始就占据舆论县级。
(三)着力危机后续报道,助推社会和谐进步
面对公共危机,地方主流媒体要通过启发社会引导大众进入科学分析、理性思考的轨道,来努力塑造自身形象。传播不仅作用于大众的感知,还要进一步影响思维和情感,这是传媒深层次的传播效果体现。危机的衰退期或者消亡期,一般来说,危机已基本化解,社会生活归于正常状态,然而 ,媒体则不能终止它的责任,启发人们以敬畏和自省的姿态反思危机,变坏事为好事,助推政府完善制度,是媒体参与危机后续管理、防止危机复发的重中之重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皮晓静;公共危机下的媒体管理[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张成福,党秀云;公共政策执行的低效率分析[J];行政论坛;199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