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敏
(吉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摘 要: 实践实习是环境科学本科教学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新形势下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实习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探讨,通过分析环境科学专业实践实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环境科学专业实践实习进行实习单位、实习管理和成绩评定等环节的改革探讨,以期增强实践实习效果,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就业打下基础。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本科生 实习模式 教学改革
高校学生在进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使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的应用和升华。在教学计划中,很多专业课程包括环境监测、环境毒理学、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科学和固体废物处理等,都要安排一次或几次生产现场实习,目的在于了解生产实际的一般情况,验证所学理论,并学习一定的操作技术,同时在毕业前安排分散式的毕业生产实习。
1.实习类型
1.1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是大学学习重要的实践环节。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为以后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开设“环境学概论”后,可进行环境科学专业的认识实习。目前,我校认识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监测站工作流程、农村规模化沼气发酵和有机肥料厂等。
1.2专业实习
在学生对于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修复等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系统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关于水、气、固和声等环境污染的原理及污染现状和修复技术等。在每门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一两周的系统实践实习,将专业课程中的核心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中。如对于“环境监测”的课程实习,选择离校园较近的河流,进行河流采样断面的布设、取样時间的分配、样品的保存、分析和主要指标的测试及最后对水质进行分析,判断其主要污染源并提出初步的污染控制方案,形成一整套的河流监测体系报告。
1.3毕业实习
在毕业之前进行,学生要综合地运用所学全部专业知识及有关的基础知识,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并进一步掌握相关技术。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组织生产、独立工作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从而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我校毕业实习主要在四年级的最后一学期开展,采用的是“分散式”的方式,学生自主或专业教学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在工作岗位实践学习两个多月的时间,对工作有初步的认识。目前实习单位主要包括企事业的环境监测站、环境评价机构、大中小型的污水处理厂、有机肥料厂等。
2.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实习指导老师和实习生认为,实习仅仅是学校要求他们完成的“一项任务”,因而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老师的责任心不强。部分实习指导老师不愿意认真研究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而实习生实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不可避免地形成“走马观花”的实习模式,最终使得实习的效果和质量不能令人满意[1]。
2.2实习场地落实困难
作为农业院校,该专业的主要优势特色为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环境问题,包括土壤环境污染、农业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等。但目前关于土壤污染修复的可参观的实习场地较少,而关于农业废物肥料化的有机肥厂的企业技术人员讲解更侧重生产工艺流程、反应原理等定性的描述,很少涉及对设备设计、操作参数、污染物排放浓度等定量描述的商业机密。
对于毕业实习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不再有接受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合资、外资企业由于管理、知识产权、安全等各种原因对学生实习一般都不太欢迎。实习学生由于理论知识还不够巩固,实践经验不足,到企业后很难给企业帮上忙,反而会给企业带来不便[2]。
2.3难以调动学生积极
专业课程实习前,教师先对拟实习企业的基本生产流程、工艺特点进行简单讲解。进入企业后,在该企业的技术或管理人带领下,对企业走马观花式地观看,听取他们对企业的工艺进行简单讲解。毕业实习由于采用的是“分散式”方式,导致在校教师对学生的监管比较困难,除了不定期的电话和网络联系外,学生平时实习和出勤情况教师不得而知。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会在实习手册上签字盖章,但实习成绩大多流于形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无从考核[3]。
2.4实习考核方式单一
实践实习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往往以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为主,适当参考学生实习纪律和出勤情况评定成绩,有的老师甚至只以实习报告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唯一依据。有些学生不参加实习或只从网上找资料应付实习报告,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习教学改革的对策
3.1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至少在实习前一周给学生做实习前的动员报告。要求学生对课堂上所学习的与实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并通过查阅资料文献,了解同类企业的工艺原理、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提交预习报告。同时讲解生产实习的重要性、行程安排和具体内容,让学生了解实习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绝好机会,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2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增强实习效果,专业充分发挥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要求新进教师在其带领下,全部完成一遍生产实习教学环节,为增强生产实习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指导教师事先针对不同企业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作为具体实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现场通过观察、咨询操作人员、查阅资料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认真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在现场实习,目的性较强,有助于激发实习热情;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在每天实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所学知识,加深一些模糊理解和纠正一些错误认识,从而强化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实习效果[4]。
3.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依托学校的理论、科研和信息的优势,与企业经常往来,特别是与本校毕业学生及他们所在的企业加强联系。积极开展技术合作,或联合进行技术攻关等工作,条件成熟可发展建立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这样有利于保证实习质量。实习地点应尽可能选择在技术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2]。学校和教师与企业的经常联系有利于企业接收更多的实习学生。加强学校与毕业学生及其所在单位的联系,进一步拓宽学生实习单位的选择渠道。通过学校配套政策的支持,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保障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实习机会[3]。
搭建校内实习基地,提供方便的实习场所发挥环境科学专业特长,我校已在校内建立了人工湿地水处理实习基地、固体废物好氧和厌氧发酵罐装化实习基地,为实习教学提供便利,既可以满足部分实习要求,又可以节约实习经费。
3.4完善实习考核方式
学生课程实习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考勤(20%)+回答问题及实习表现(40%)+报告(40%)。通常在实习的一两周内完成校内外实习点的参观与学习,期间指导教师答疑。参观实习后,由学生制作答辩幻灯片,汇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并回答指导教师问题。小组代表的答辩成绩在小组平均答辩成绩基础上适当增加三五分。报告成绩根据学生对实习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评定。由1名指导教师专职负责实习的纪律安全与成绩评定管理工作。
毕业生产实习中,学生必须认真填写《实习日志》,如实记录实习内容,建立班级毕业实习网络群,每周通过邮件提交小结并附相关照片,有事必须向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领队教师书面请假,假条交组长保存。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给出书面鉴定与评语。回校后,召开毕业实习总结大会,由各个小组汇报毕业实习收获和体会,学生按时交《实习日志》和《实习考核手册》,毕业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勤(占20)、实习日志(占30)和实习单位考核(占50)评定,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4]。
4.结语
在高等教育形势深刻变化的过程中,作为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重要手段的实习环节受到特别的关注。实习教学的不足既有学生、教师和学校的问题,又有企业的问题。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者应认识到实践实习与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合理设计实习的课程体系,增加实习教学的时间,安排能力强的教师参与专业实习教学,从软、硬件上保障实习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应积极参加企业实践训练,提高自身实践教学的能力。
參考文献:
[1]苏玉萍.高校环境科学与科学本科专业实习与基地建设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64-67.
[2]刘艳萍,邓一兵.环境科学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1):21-22.
[3]梁宏,王兵,熊平.环境科学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的探讨[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5,18(1):100-102.
[4]李友平,苟兴龙,廖运文,田玉萍,蒲红玉.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1):149-15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41403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