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三武
摘要 泾县云岭镇在水稻上实施生态调控、物理控害、生物防治、总体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使病虫害的发生获得有效控制。本文简述各项技术及取得的成效,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安徽泾县;云岭镇;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134-01
泾县云岭镇处于县城西南23 km处,面积192.23 km2,辖19个行政村,土地面积3 266.67 hm2。农作物种植模式以一季中稻为主,是全县重点产粮农业乡镇。2012—2016年被县农技推广中心列为县级水稻病虫害绿色示范防控示范区、病虫害基层监测点,在水稻上实施了生态调控、物理控害、生物防治、总体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使泾县水稻绿色增产,以及病虫害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1-2]。示范带动全县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规范化管理,确保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示范区实施应用的水稻绿色防控技术
1.1 生态调控
推广选用优质抗病良种,合理轮换种植,如徽两优898、深两优5814等;水稻播种前实施吡虫啉、强氯精、咪鲜胺等药剂浸拌种技术,预防苗期发生恶苗病、稻瘟病、稻蓟马等;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努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施用磷钾肥、有机肥、氮肥,增强水稻植株的抗性;保护利用天敌防治技术,示范区内水稻生长前期放宽防控指标,尽可能不使用化学农药,在稻田周边或沟渠埂上种植花期长的作物,可以显著提高螟虫的寄生率。在田间种植引诱植物,可以减少稻田虫口密度。充分利用扑捕食性、寄生性天敌蜘蛛、黑肩绿盲蝽、隐翅虫防治害虫。
1.2 物理控害
10 hm2稻田设置太阳能杀虫灯3盏,利用害虫成虫的趋光性,采用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虫口基数,减少危害。
1.3 生物防治
根据县植保站和基层测报点的田间调查实况,确定防治适期,做到達标防治、安全用药。采取用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取代化学农药的防治技术。推广稻鸭共育生态环保种养模式,利用鸭子在水稻田间的取食穿行活动,通过捕食害虫和杂草、粪便排泄物还田等,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显著降低病虫害以及草害发生的目的。
1.4 总体防治
在水稻破口期和穗期开展病虫害的总体防治技术,防治重点以二化螟、稻飞虱、穗颈瘟、稻曲病为主攻对象,同时做到兼治其他次要病虫。
1.5 科学用药
为有效控制农药的使用量,保障粮食、生态环境安全,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推行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做到科学精准对症施药、安全用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云岭镇政府积极扶持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种田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相结合,目前全镇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种田大户家庭农场29家。2016年8月4—5日组织3家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在示范区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统一防治面积66.67 hm2,辐射带动周边村组防治1 000 hm2,控制了水稻重大病虫危害。
2 示范区取得的成效
2.1 病虫害危害情况调查
通过定案调查、数据分析,2016年云岭镇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示范区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明显比农户自防区低,较好地控制了病虫害,赢得了当地农户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表1)。
2.2 稻田有益生物增加,控害作用明显
通过合理施用生物、仿生农药和保护自然天敌等技术,使稻田有益生物增加,全程绿防与节药示范区稻田蜘蛛为125头/百丛,稻飞虱数量45头/百丛,益害比2.78∶1;农户自防区稻田蜘蛛43头/百丛,稻飞虱数量75头/百丛,益害比1∶1.74。控害作用明显(表2)。
2.3 稻鸭共育控病虫草害示范的防控效果
2.3.1 对病害的防控效果。通过对无效分蘖的观察,稻鸭共育示范田因田内通风透光,纹枯病发病程度相对较轻。
农户自防区平均病株率31.70%,稻鸭共育田平均率株率仅6.56%,明显低于农户自防稻田(表3)。
2.3.2 对虫害的防控效果。2016年,四(2)代稻飞虱在本地中等偏重程度发生,稻鸭共育田块在未施用任何防治药剂的情况下,较好地控制了稻飞虱,稻飞虱百丛虫量始终控制在1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百丛幼虫只有3.2头,明显低于农户自防稻田(表3)。
2.3.3 对草害控制效果。通过调查,稻鸭共育田块除恶性杂草大龄千金子和抗性稗草外,直至收获基本无其他杂草[3]。
2.3.4 有益天敌数量明显增多。由于稻鸭共育不使用化学农药,稻田扑捕食性、寄生性天敌蜘蛛、黑肩绿盲蝽、隐翅虫等有益天敌数量明显增多。农户自防区百丛天敌数量仅46.8头,稻鸭共育示范区百丛天敌数量187.5头,是农户自防区稻田的4倍,天敌增多对害虫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稻病虫害防治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4],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水稻重大病虫害作为主攻对象,综合实施生态调控、物理控害、生物防治、总体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科学精准对症施药,提高病虫防治效益,有效控制减少化学农药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4 参考文献
[1] 谢其洲,张传根.泾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及节药行动示范与推广[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4):78-80.
[2] 谢俊峰.泾县桃花潭镇水稻主要病虫种类及发生规律[J].现代农业科技,2016(4):145-147.
[3] 罗嗣金,欧阳承.宁国市稻鸭共育技术及对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J].中国农技推广,2015(5):45-47.
[4] 江学兵.六安市金安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