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研究

2017-07-29 06:31张清李婷婷马晶王阮芳
文教资料 2017年14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张清+李婷婷+马晶+王阮芳

(1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2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商贸分院,江苏 南京 210036)

摘 要: 对江苏某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当前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礼仪等职业素养方面呈现新的特征,影响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我们应关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努力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状况。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成因分析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人从事某种职业时应该具备的符合职业规范和要求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礼仪等内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不仅影响用人单位的发展,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一个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应该既有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又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如果职业技能是从业者从事职业活动的“硬实力”的话,那么职业素养则是从业者从事职业活动的“软实力”,二者缺一不可。

2016年4月,笔者所带领的课题组编制了调查问卷,设计了访谈提纲,选取了江苏省某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状况进行了调研,以了解和掌握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特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课题组编制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状况调查问卷》,在江蘇某高职院校进行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5%,问卷发放时兼顾年级、专业性质、性别等因素。问卷共设计28道题目,涵盖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礼仪等职业素养的各项内容。此外,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课题组设计了访谈提纲,共计12道题,以作定性测量。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通过对问卷数据和访谈结果的整理分析发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职业道德

无论学校教育还是社会舆论都倡导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但在“你会为了增加应聘成功的机会而在简历中造假吗”一题的回答中,某些学生没有给予明确的否定回答,6.2%的学生选择“会”,25.5%的学生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访谈显示,学生不诚信主要是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爱岗敬业是员工的重要品质,但调查显示学生爱岗敬业的意识不强。在“如果你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是你不喜欢的,你会”一题的回答中,15.4%的学生选择“尽快跳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14.4%的学生选择“既来之,则安之,但不会积极努力地工作”。在“你如何看待‘如果没有奖金,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加班”的态度”一题的回答中,47.6%的学生选择“不完全认同,有空愿意加班,没空就不愿意”,24.6%的学生选择“认同,加班都没有奖金,谁愿意加班”。

对于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要求,某些学生表现出不重视甚至不屑的态度,28.0%学生表示“会去了解大概,是否遵守视同事们的遵守情况而定”,13.4%的学生表示“不会去了解和遵守,我觉得这无所谓”,只有54.5%的学生表示“会去详细了解并认真遵守”。

奉献精神对于企业和社会的进步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但调查显示学生明显缺乏奉献精神。在“你是否愿意积极主动承担工作”一题的回答上,只有55.6%的学生选择“愿意,这是我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30.7%的学生选择“是否愿意视具体情况而定”,9.4%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领导安排给我的事情我才愿意做”。

秉公办事的工作作风有益于企业的良性运营,但某些学生仍以自己的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工作事务的准绳。当工作出现失误时,6.1%的学生“尽可能为自己开脱,把责任推给别人”,24.1%的学生“损失小我就承担责任,损失大我就推给别人”。

(二)职业意识

就业认识不足。虽然教育部门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以缓解就业压力。但对于未来的就业,15.9%学生没有清醒认识,认为“现在就业机会这么多,我肯定能找到工作”,27.8%的学生认为“就业离我还遥远,到时再关注也不迟”。访谈显示,不同年级学生的就业认识不同,二、三年级学生的就业紧迫感要强于一年级。

职业规划意识不足。调查显示,30.1%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认为“计划不如变化”。37.9%的学生没有意识到工作后进修和培训的重要性,认为“可有可无”。

创新意识显著但创新行动不足。在“在学习或工作中你是否有过创造性地提出和解决问题”一题的回答上,33.5%的学生选择“思考并做过”,47.6%的学生选择“思考过但并未做过”,14.4%的学生选择“既未思考又未做过”。访谈显示,对于工作,更多的学生表现出“求稳”的心态。

团队合作意识有待强化。24.8%的学生表示“在不影响自己个人利益的前提下愿意与同事合作”,9.3%的学生认为团队合作“可有可无,有时候人多反而影响工作”。

意识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但沟通方式有待改进。对于与同事或领导出现的误会,73.1%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澄清误会”,但仍有15.7%的学生“不去澄清”,认为“时间会证明一切”,更有8.4%的学生选择“绝交”的极端方式处理矛盾。

法律意识强。对于企业及相关行业的法律知识,90.2%的学生表示会去了解,只有7.1%的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表示“不会去了解”。

(三)职业心理

对未来就业目标的定位有合理的预期。84.5%的学生表示愿意或基本愿意“从基层做起,对工作岗位不挑剔”。

择业中存在从众心理。对于“大多数人钟情的一定是好工作”的观点,18.5%的学生表示“赞成”,53.8%的学生表示“部分赞成”。

攀比心理突出。对于工作中“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和频繁跳槽的现象,23.4%的学生认为“这很正常,我也会这样”,20.9%的学生表示“赞同,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好的单位”。访谈显示,薪资、福利待遇是学生攀比的主要内容。

部分学生存在“啃老”心理。对于“啃老族”,11.6%的学生认为“这没什么,父母的退休金不用也是浪费”,15.0%的学生觉得“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需要‘啃老”。

心理调适能力有待提高。当学习或工作中出现负面事件时,12.8%的学生会“在很长时间内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20.3%的学生“需要朋友同事的帮助才能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

(四)职业习惯

缺乏耐心和毅力。面对一项耗时长且琐碎的工作任务,15.7%的学生“难以开展或者半途而废”,只有44.6%的学生能“很有恒心和毅力地完成”。

难以克服工作惰性。对于学习或工作中的惰性,只有41.0%的学生明确表示“能够克服”。访谈显示,学生对于困难或没有兴趣的任务,惰性表现得尤为强烈。

有良好的备份资料和守时的习惯。85.9%的学生有备份学习或工作资料的习惯,88.2%的学生意识到守时的重要性并在行动上遵守。

(五)职业礼仪

重视职业礼仪。88.8%的学生能够意识到职业礼仪的重要性。

知晓基本的职业礼仪规范。79.1%的学生知道或者基本知道递接名片的礼仪规范。

遵守职业礼仪规范。在工作中遇到一项紧急的事情需要向正在开会的领导汇报,95.0%的学生都选择合乎职业礼仪规范的汇报方式。对于不属于自己负责范围內的材料,76.1%的学生表示会“在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翻阅”。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成因分析

影响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因素是多样的,通过调查发现,按照重要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影响因素依次排列为: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兼职或实习经历、职业指导课程、同学或朋友、老师。

(一)家庭教育

在调查中,67.8%的学生认为家庭教育是影响他们职业素养形成的最大因素。家庭是人的素质养成的第一学堂,家庭成员是与学生接触最早关系最亲密的职业者,家庭教育的得当或失当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不言而喻。“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学校教育,父母应该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儿童”[1]。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汲取来自家庭教育的养分,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观念对于其成年后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重视给予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最规范、最全面、最系统的教育,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作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单位,高职院校本应把职业素养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但一些高职院校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教育理念上重视职业技能教育,轻视职业素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方法上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性。教育理念的偏差和教育方法的简单化使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效并不尽如人意。当学生进入职场后,某些用人单位对学生都有这样的共识:职业技能有余,职业素养不足。“职业教育和培训中,任何一个全面统一的人力资源开发项目,都应该以培养负责任的、自由的和成熟的个人作为目标,他们所需要掌握的,不仅是一定的技能和对最新技术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具备深厚的人类价值观和态度”[3]。面对学生职业素养欠佳的现状,树立技能与素养并重的教育理念,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是高职院校的有效应对之策。

(三)社会环境

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社会环境对人的职业素养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对作为职业素养之首的职业道德具有深刻的影响。“校园文化之外的社会文化,即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社区、大众传媒和家庭影响,对个体道德成长的影响则是隐性的、渗透的,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化特点”[4]。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化,获取信息的内容多元化,社会环境浸染着学生,社会风气的状况是他们未入职场前职业素养学习的标杆。某些学生缺少担责的态度,缺乏踏实的工作心态,攀比心理突出,这些不良的职业素养何尝不是公司面对事故推诿责任,社会心态浮躁,入职者攀比等社会现象的映照?如果每一位公民都能把打造风清气正、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作为己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是令人注目,影响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因素是多方位、深层次的。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并努力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状况,为国家与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励.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超出了学校教育[EB/OL].http://news.k618.cn/kx/201503/t20150310_5881623.html,2015-03-10.

[2]北京晨报.“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5-02-18/005931531699.shtml,2015-02-18.

[3]卢德斯·R·奎苏姆宾,卓依·德·利澳主编.余祖光,译.学会做事——在全球化中共同学习和工作的价值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9.

[4]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69.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201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生活教育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SJD266。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