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星+丁广礼+侯家生
摘要 芡实开花结果期适宜温度为20~30 ℃,当气温超过34 ℃时,芡实授粉不能受精,结实率降低,产量下降。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可有效降低高温对芡实开花结果的危害,提高芡实产量。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了萘乙酸在芡实上的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芡实开花授粉期遇到连续高温(气温超过34 ℃),用30 mg/L萘乙酸溶液450 kg/hm2对花精准喷雾,可增强芡实耐高温能力,结实率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增产20%以上。该技术为沿淮地区芡实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关键词 芡实;萘乙酸;高温;授粉率;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083-01
阜南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淮河北岸、黄淮平原南部,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丰富,全县低洼易涝地达4万hm2之多,适合种植芡实,曾有野生芡实生长。在低洼地种植旱作物易发生涝灾,而近几年来,由于水利设施改善,低洼地区有较多的水资源可以利用,发展芡实生产条件优越。阜南县发展芡实生产,是发展适应性农业的需要,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有利于调优农业供给侧结构,促进本地区农业绿色生态发展。但是,在阜南县芡实开花结果期正处于7—8月高温天气,当气温超过34 ℃时,芡实授粉不能受精,授粉率降低,产量下降,是制约阜南县芡实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鉴于此,开展不同浓度萘乙酸对提高芡实结实率技术研究[1-2],以筛选应用于芡实生产的萘乙酸最佳剂量,对促进沿淮地区芡实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95%萘乙酸原药(NAA),生产厂家为安阳全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试作物:南芡(苏芡、家芡)原产于太湖地区,成龄植株除叶背面有刺外,全身其他部位均无刺,芡米糯性,品质佳。
1.2 试验处理
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CK1:喷施清水450 kg/hm2;处理A:喷施10 mg/L萘乙酸溶液450 kg/hm2;处理B:喷施20 mg/L萘乙酸溶液450 kg/hm2;处理C:喷施30 mg/L萘乙酸溶液450 kg/hm2;处理D:喷施40 mg/L萘乙酸溶液450 kg/hm2;处理E:喷施50 mg/L萘乙酸溶液450 kg/hm2;CK2:不喷施清水或萘乙酸。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8 m2,每小区5株,区间和处理间走道为1 m。
1.3 试验实施
芡实定植密度为1 800株/hm2,每小区定植5株,管理水平同大田生产。施药时间为7月20日至8月19日(1个月),2 d喷1次,共喷15次,采用3WBS-D-16型电动喷雾器对花进行精准喷雾,喷液量450 kg/hm2。产量用浙江凯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子天平(精准到0.1 g)进行称重。
1.4 调查内容与统计方法
每个小区取1个样点,每个样点定点取2株(第2、4株),每2 d调查1次。开花结果期调查芡实单株开花数、单株结果数,成熟期调查芡实单株芡米重。
结实率(%)=单株芡实结果数/单株芡实开花数×100;
增产率(%)=(处理单株芡米重-对照单株芡米重)/对照单株芡米重×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芡实授粉率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高温(气温超过34 ℃)条件下,单株芡实开花数相差无几,但是单株芡实结果数和单株芡实结实率差异较大。CK2与CK1单株芡实结果数差异不大,单株芡实结实率在57%~58%之间,差异也不大;处理A、B、D、E单株芡实结果数在18~20个,单株授粉率在64%~69%之间,结实率分别较CK2提高7.15~11.83个百分点;CK2单株芡实结果数最少、结实率最低;处理C单株芡实结果数最多、结实率最高,结实率较CK1提高24.14个百分点。结果表明,在芡实开花授粉期遇到连续高温(气温超过34 ℃),用30 mg/L萘乙酸溶液450 kg/hm2對花精准喷雾,可增强芡实耐高温能力,结实率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
2.2 不同处理对芡实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高温(气温超过34 ℃)条件下,不同处理芡实芡米产量在507.143~626.786 kg/hm2之间,差异较大,达极显著水平。CK2芡实芡米产量507.143 kg/hm2,为最低;处理CK1、A、B、D、E芡实芡米产量为532.143~551.786 kg/hm2,分别较CK2增产4.93%、6.13%、8.80%、8.10%、5.99%,但差异不显著;处理C芡实芡米产量626.786 kg/hm2,较CK2增产23.5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C分别较处理CK1、A、E增产17.79%、16.46%和16.61%,差异达极显著;处理C分别较处理B、D增产13.59%和14.33%,差异达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在芡实开花授粉期遇到连续高温(气温超过34 ℃),用30 mg/L萘乙酸溶液450 kg/hm2对花精准喷雾,可增产20%以上。
3 结论与讨论
芡实是睡莲科芡属一年生大型水生植物[3],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成本低,效益高,投入产出比1.00∶3.39。同时,芡实具有优良的药用及保健营养功能[4-5],市场需求大,种植开发前景广阔。发展芡实生产,有利于农业供给侧改革,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是阜南县种植芡实,其开花结果期正处在7—8月高温天气,是制约阜南县芡实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不同浓度萘乙酸对提高芡实授粉率、增加芡实产量有不同效果。
在高温(气温超过34 ℃)条件下,单株芡实开花数差异无几,但是单株芡实结果数和单株芡实授粉率差异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在芡实开花授粉期遇到连续高温,用30 mg/L萘乙酸溶液450 kg/hm2对花精准喷雾,可增强芡实耐高温能力,结实率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不同处理芡实芡米产量507.143~626.786 kg/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用30 mg/L萘乙酸溶液450 kg/hm2对花精准喷雾,增产芡实芡米20%以上。
4 参考文献
[1] 于正茂,张夕林,王陈,等.0.6%萘乙酸水剂调节棉花生长试验效果的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06(3):65-66.
[2] 张建奎,冯丽,罗丹,等.外源化学物质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1(1):69-72.
[3] 张翠勤,张翠云.芡实优质高产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18):25-26.
[4] 张溢,孙培冬,陈桂冰,等.芡实多糖的提取、抗氧化活性及对质粒DNA氧化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11):122-126.
[5] 张汆,张国权,郑建梅,等.安徽芡实营养特性分析[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0(2):20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