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浩
摘要:应用钢琴教学法是在中国钢琴普及教育飞速发展形势下,本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理念,通过探索、模仿、即兴、创作等速成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钢琴与传统钢琴在教学方法和实用性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区别。新形势下,应用钢琴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钢琴 应用 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2-0099-03
一、什么是应用钢琴教学法
应用钢琴教学法是在中国钢琴普及教育飞速发展形势下,本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理念,旨在钢琴教育面向大众,继承传统钢琴教育的同时,打破精英教学的单一模式,通过探索、模仿、即兴、创作等速成学习,启发音乐想想、拓宽思维空间、彰显动手能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方法。
应用钢琴教学法从钢琴文化开始改变,很好的避免了传统钢琴的西方化教育。它从本土文化背景入手,以多元素的民歌、通俗歌曲作为艺术表演形式。容易理解并且能够欣赏,在难度方面也相对较小,受众面积广泛。它的普及性、实用性都将钢琴演奏提升了一个高度。 应用钢琴教学法深刻的秉承了“快乐、兴趣、创造、速成”的理念,创造性地将传统的钢琴训练变成了以“弹唱、弹奏、作曲、移调”为核心的服务型钢琴教学法;注重“先大教育、后小教育,先大课、后小课,先大众、后精英,先业余、后专业,先感性、后理性,先应用、后传统,先兴趣快乐、后技能训练,先成长、后成功”的教育理念。实现了以“音乐”为中心的钢琴发展趋势,使得应用钢琴教育从以往的“以技为主”变成了“以乐为主”。钢琴的演奏技巧从“钢琴演奏的全部”变成了一种辅助功能和体现乐曲旋律感和线条感的手段。
应用钢琴教学法还融合了多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成功的将单一的钢琴课变成了集钢琴、乐理、视唱、合唱、和声等内容和知识相结合的一门全新的音乐基础教育课程。在学习钢琴的同时,也拓展了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在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与运用的结合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应用钢琴在创造性的学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教学内容包括了和声编配、作曲训练、移调训练、即兴训练、动机发展、变奏训练等科目。在大量的实践中,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惯性思维,从不断地积累中寻找创新性的发展方向和演奏方向。虽然每个人音乐修养、技术水平都有差异,但是都可以在自己的音乐基础上进行音乐的创造与创新,让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创作的乐趣。
二、应用钢琴教学法与传统钢琴教学法的差异和区别
(一)应用钢琴与传统钢琴在钢琴教育中的差异
在钢琴教育中,对于手指的训练非常重要!众所周知,无名指与小拇指的力量在未经开发的时候是最弱的,特别是孩童时期。那么我们的钢琴基础教材一般都会从训练前三指开始,慢慢加入四指及五指,在《汤普森》及《拜厄》等幼儿钢琴的基础教程中一般都有体现。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我们是加强重复性的训练,以大量重复的练习来巩固手指记忆,形成演奏模式。这样就势必造成一首曲子要弹很多遍才能达到一种较为熟练的效果,也有老师要求小朋友每天练琴超过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可以这么说,每天一个小时的练琴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因为他们不断地重复着做一样事情,不断地重复弹奏一段旋律,没有丝毫的新鲜感,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慢慢开始厌倦练琴,甚至讨厌钢琴。这种情况在这些年的教育经历中屡见不鲜,情况比较严重的琴童甚至不愿靠近钢琴。作为钢琴教育者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是否如同许多教育机构所宣传的那样“孩子想学好琴,家长的努力更重要!”我们可以做一个很小的试验,家长们是否可以坚持每天一个小时坐在钢琴前,演奏同样的一段旋律,并且连续一周呢?如果不行,那么请问孩子坐在钢琴前的动力来自于哪里?他们坚持的理由是什么?而在我遇到的这么多家长之中,笔者经常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让孩子学钢琴的目的是什么?是想培养他以后走音乐的道路,成为音乐家;还是只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希望他以后的人生当中有一个特长,丰富他的精神生活?”几乎所有的家长给笔者的答案都是后者。孩子们往往是被钢琴的声音所吸引,希望自己也能让其发出这种自己喜欢的声音,而往往在经过许多年的系统训练之后,由于课业的繁重、重复性训练的枯燥等原因,最终放弃了钢琴!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也成了各大培训机构及老师们非常頭疼的一个问题。在应用钢琴教学法的理念中凸显了学习钢琴的先后理念:先应用、后传统,先感性、后理性;先大教育、后小教育,先兴趣快乐、后技能训练。以大量的曲目,取代之前传统教育方式中重复性的练习。比如说:如果一首曲子需要弹50遍才能对手指起到一定的练习作用,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用50首曲子来练习?要知道,“新鲜感”在幼儿钢琴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应用钢琴教学体系的幼儿教材中,许多都是我们一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儿歌。在应用钢琴“一书多用”的理念指导下,孩子们每个曲子可以弹奏、可以弹唱、可以作曲甚至可以移调!让孩子们真正的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熟悉、在快乐中创造!不仅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当他们对钢琴产生了兴趣,何愁他们不会练琴?对于那些对传统钢琴真正有兴趣的孩子而言,在有了一定的兴趣基础和实用基础之后,再结合传统钢琴的教学模式,以传统为主、应用为辅。做到“先应用、后传统,先感性、后理性”,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钢琴教育中出现的“重技轻艺”的问题,为孩子们未来的钢琴道路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应用钢琴与传统钢琴在实用性方面的差异
在钢琴的实用性方面,学习传统钢琴的学生很难做到随时随地在任何场合演奏出大家所期望的作品,他们的舞台往往局限于专业性的比赛或者演出活动,所演奏的作品也一般更多地归于古典作品。在现阶段的中国,有能力欣赏西方传统古典钢琴作品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普通大众更多地时候愿意听到一些他们耳熟能详的旋律和歌曲,这些是我们现今正在流行的通俗歌曲。在对歌曲的编配能力上,学习传统钢琴的学生相对较弱,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也并未把和声概念结合到钢琴的实际教学中去。往往教出来的学生有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可是没有创造能力、没有即兴伴奏能力,当让其进行即兴伴奏或者即兴演奏的时候就会出现比较尴尬的局面。在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时,没有办法辨认调号、无法听出主旋律、编配不出左手伴奏织体等,这些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在应用钢琴教学法中,和声概念和钢琴教育有着非常紧密的连接。在对和声有了一定音响概念的辨析度之后,在即兴演奏和即兴伴奏的时候就轻松许多。而在全国高等音乐学府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个学琴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生竟然无法给一首简单的流行歌曲配伴奏!这就是学钢琴没有和声支撑的结果。在应用钢琴教学法的和声理论体系中把和声用最简单易懂的文字和谱例阐述了和声的音响效果及和弦连接的用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不会配左手和弦”的问题。
三、应用钢琴在高职类院校中的运用
随着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类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传统钢琴“精英化”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钢琴教学要求,因而应用钢琴便在各类高职高专类院校中应运而生。教学形式的不同、教学资源的节省,极大地缓解了课程压力。应用钢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了师资力量,创新了教学模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接触到他们所熟知的音乐,能用自己的能力演奏、演唱出来,并且能在短时间内编配出旋律的和声,甚至可以自己作词作曲,谱写一些原创歌曲。长此以往,也会极大地加强学生在各方面的音乐理论和实际运用的结合能力,为他们以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未来的音乐道路奠定基石。
应用钢琴更加注重人才培育的“横向”发展。应用钢琴是随着时代发展所出现的新兴教育模式,所以应体现出创新性和综合性,需注重音乐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结合:独奏与重奏的结合、首调与固定调的结合、简谱与线谱的结合,强调的是实用性、趣味性与创新性的结合与发展。随着音乐教育的日渐普及,学前教育、中小学的教育形式都十分渴求应用能力强、综合能力强的毕业生。
从上课方式上来说,要以新型钢琴集体课的模式普及基础钢琴教育。钢琴集体课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的和传统的钢琴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传统钢琴课的培养模式是精英化的培养模式,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手法,注重手型、指法、技巧的训练和把握。目的是培养出演奏家或者单一型的专业人才。而钢琴集体课的培养模式则是大众化的培养模式,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手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课堂组织能力、即兴伴奏能力、即兴创作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人才,能充分适应当前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就业需要。
在高职类院校中,学生学习的技能关系到他们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特別是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时间短、程度普遍较低、底子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们的钢琴演奏能力、知识融合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都是我们现实所面临的教育难点。笔者认为,在新形式下的高职钢琴教育不能墨守成规,需以“速成、创造”为理念,以“弹唱、弹奏”为目标,力求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能弹、能唱、能跳”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适应市场需求、谋求发展壮大。
“没有最好的钢琴教育,只有最适合的钢琴教育”。我们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而是某种意义上的帮助者。我们在帮助更多的人从枯燥的钢琴练习中解脱出来,真正走进音乐的殿堂;我们在帮助更多拥有着音乐梦想的人们,让他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和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我们在帮助许许多多热爱着音乐和钢琴的人们,用现代的音乐语言发声,用我们所能接受和理解的音乐语言说话!而应用钢琴所带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种新的钢琴教育理念,无论是孩子还是大学生,都可以通过应用钢琴找到自己的音乐理想,并且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