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在人物塑造上的突变

2017-07-29 00:43董娌楠
文教资料 2017年14期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类比人物塑造

董娌楠

(辽宁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角色如何呈献给读者是人物塑造的中心点。作者为了成功地塑造人物,会采用很多技巧为读者展示人物性格。本文从直接定义、间接呈现与类比三个方面具体分析《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在人物塑造上的突变,并由此得出结论:译著中的人物并没有像在原著中那样被生动、完全地展现出来,导致读者不能很好地理解小说主题。

关键词: 《穆斯林的葬礼》 人物塑造 行为 对话 类比

一、叙事学中的人物塑造

人物塑造构成了叙事学的另一个维度,它指的是作者构建角色的技巧。叙事学中的人物塑造主要专注于小说中抽象人物具体化的过程[1]。换句话说,叙事作品中的人物角色如何呈献给读者是人物塑造的中心點。根据叙事学家Rimmon Kenan的说法,读者是通过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人物指示,才掌握人物特性的。有三种方法可以辨明人物指示,即:直接定义、间接呈现与类比。在直接定义中,人物性格的展示主要是通过作者直接采用形容词或名词描绘人物,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在间接呈现中,人物特性并没有被直接描绘出来,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加以呈现,让读者自己发掘其暗含的人物性格;在类比中,读者通过全面理解类比部分与人物之间的同一性获得人物的性格。作者为了成功塑造人物,会采用很多技巧为读者展示人物性格,如:使用叙事声音,展示人物行为,揭示人物思想或描述人物对话等。

二、《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在人物塑造上的突变

对于一部完整的小说而言,具体的环境、错综复杂的叙事情节及生动的人物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对人物的刻画更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因此,人物塑造的英译对于再现它们在原著中的魅力特性是很有必要的。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多达三十多个有着不同社会背景甚至不同国籍的人物被作者生动地呈现出来,正是这些充满魅力的人物才打动了读者并构建了小说中的主题意义。因此,译者有必要将原著中的人物审美与闪光点传达给外国读者,以促使译作被读者广泛地接受。下面从三个方面探讨《穆》英译本在人物塑造上的突变。

1.直接人物塑造——外貌描写

在《穆斯林的葬礼》中,诸如韩子奇、梁君璧、韩新月和楚雁潮这样的主要人物,作者都着重用直接的方式将其外貌生动地描绘出来。这种忠实地反映外貌的手法,对于外国读者深入了解这些人物是极其必要的。人物塑造的功能主要是展示人物性格,并揭示小说主题。因此,外国读者只有通过精确了解人物的个性,才能掌握小说的深层含义。韩新月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她是韩子奇与梁冰玉的掌上明珠。她作为书中的理想人物,确实值得读者深切的同情与喜爱。她是一个漂亮、纯洁、聪明的女孩,却无辜深陷父辈的情感漩涡,不得不承受实际是针对母亲梁冰玉而施加在她身上的憎恨。她又是一个强大、独立的女孩,勇敢面对爱情和未来。在第八章节,当讨论谁最适合扮演“Ophlia”时,班长郑晓京是这样描绘韩新月的:

例:(原)“当然是韩新月了!”郑晓京毫不犹豫地说,“她的形象,气质都很好,纯洁,天真,又很含蓄带有几分羞涩和淡淡的忧郁,很像莪菲丽亚,很像!”[2]

(译)“Han Xinyue, of course!”Zheng replied without hesitation. “Her appearance and bearing are excellent. Na?ve, ingenuous, rather quiet and subtle in nature, bashful as well as rather melancholy. A perfect Ophelia. Simply perfect.[3]

原著中“她的形象,气质都很好”是对韩新月性格的总体概括,暗示了新月漂亮的外貌与富有魅力的性格,帮助读者对新月这个人物有总体的了解。可是在译著中,这句话仅从字面上翻译成了“her appearance and bearing are excellent”。考虑到汉语与英语的句法结构不同,“her appearance and bearing are excellent”作为这句话的主语并不符合英语的句法表达习惯。况且,“淡淡的”在英语中的对应解释为“light, a little”,但在译著中却被翻译成“rather”,这会导致读者对新月这个人物的误解。“纯真”在汉语中意指“单纯而又真诚”,但是译者却把它翻译成多义词“naive”,这个词还有“幼稚、无知”的意思。“含蓄”对应的英文为“reserved”,译者并没有把它充分地表达出来,只是译成“rather quiet and subtle in nature”。总之,刻板而又草率的译文对读者在语言层面上的兴趣产生消极的影响。新月的人物性格没有通过译文忠实地展现给读者,译者对新月的某些描述甚至会使读者对其人物性格产生误解。

2.间接人物塑造——语言与行动描写

(1)语言描写

语言不仅能传达信息,而且能表达人物的情感与世界观。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是通过人物语言,也就是语言的文体特征,或是人物对话中的语音语调表现出来的。在《穆斯林的葬礼》中,作者霍达描绘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而这其中属韩子奇与梁君璧最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①:(原)“病病怏怏的,全家伺候着都不成,还没忘了犯贱!这是从哪传下的贱根啊?”[2]

(译)“A precious weakling not satisfied with the whole family waiting on her and must sink down so low! Who did she inherit this despicable strain from?”[3]

韩太太听到新月勇敢表达对老师的爱情时,极为生气。在与丈夫的争吵中,她两次使用“贱”这个难听的字眼侮辱身患重病的女儿,从而让我们看到韩太太性格上的残酷。译者将这两个“贱”字全都翻译成了“sink down”,而这个短语的汉语意思是“堕落”,表示可鄙的意思,那么译者选择这个短语就弱化了韩太太性格上的缺陷。因此,语言上的误译就造成了韩太太的性格并没有完全展示给西方读者,导致其不能完全了解韩太太的残酷与冷漠。

例②:(原)“你拿我开什么心?”韩太太脸色一沉,“嫌我没文化,没能耐,你早干吗呢?你不会找比我强的去,找个又年轻、又漂亮、又会说洋话的去啊!”[2]

(译)“Making fun of me, eh?” Mrs Han looked peeved. “If you find me uneducated, useless, why didnt you do something about it? Why didnt you marry someone better? Someone young and pretty and able to speak foreign gibberish?”[3]

在汉语中,“嫌”的意思是“不喜欢、躲避、憎恶”,韩太太在此处用“嫌”这个字反映出她对韩新月学英语的反对,并且暗示了她对丈夫韩子奇在婚姻中的背叛而表达出的强烈讽刺。如果只是将这个字简单地翻译为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find”,那么韩太太内心的复杂情感就不会为西方读者展示出来。从这个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人物性格,即自私、冷漠、专横,而在译著中,读者是不会通过“find”这个词了解韩太太的性格特征的。

(2)行动描写

行动与人物性格的联系非常紧密。一般来说,感情、思想与人物情感状态通常会外化为具体的行动。作者通过具体、生动地描写人物行动,就会把人物情感状态与性格展示给读者。在《穆斯林的葬礼》中,作者霍达非常直接地描绘了梁君璧的行动:

例:(原)“玉儿,甭让他亲你!”璧儿冲过去,一把拉过玉儿,抬起手,就要抽打韩子奇的脸,但是,她举起的手又放下了,眼里涌出愤怒的泪花,“你算什么东西,不配脏了我的手!你走吧!”[2]

(译)Jade girl, rushed out and jerked her sister away. Then as she was on the point of slapping him on the face, she abruptly lowered her raised arm. Tears of fury and humiliation gushed out of her eyes. “You scum! Ill not dirty my hands. Go away, you!”[3]

梁君璧听到韩子奇要离开的消息,一种复杂的感情油然而生:失望、屈辱、难过。这些复杂的情感被作者很好地体现在她的行动中。在原著中,作者直接采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地描绘了梁君璧的行动,从而将一幅具有动态美的三维立体图画展示给了读者,并且制造出了一种强烈的节奏感,暗示了行为的突然性与快速性。在译著中,两个连续的动作“抬起手”被翻译成具有静态特征的短语“her raised hand”;“冲过去”与“一把拉过玉儿”被翻译成很长的一句话“Jade girl, rushed out and jerked her sister away”,这样不仅弱化了行动的动态特征,而且给读者留下了这样一种印象:梁君璧面对哥哥出走的事情并不是那么愤怒。事实上,正是她表示出的无比愤怒才揭示了她独立、强大的性格特点,而最后她并没有真的打韩子奇又揭示了她的善良。因此在译著中,对梁君璧行动的静态描绘没有忠实地刻画出她的性格。正因为如此,才造成外国读者对梁君璧的多重性格不能完全理解,因为在原著中作者霍达通过对比的叙事元素描绘了梁君璧年轻时的善良与之后她的冷酷无情。总之,外国读者对梁君璧这个重要人物的理解并没有通过译著达成,最终导致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晦涩理解与对译著的难以接受。

3.人物塑造——类比

一般来说,比喻元素会给人物带来一些相似性,从而加深并强化读者对人物的认知。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名字,如:梁君璧、梁冰玉与韩新月,全都是用类比的手法展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下文仅以韩新月的名字为例:

例:(原)新月

(译)New Moon

译者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将“新月”译成“New moon”。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字含义丰富,承载了大量文化信息。如果只是将其直译成“moon”,而没有解释出它暗含的意义,那么就会削弱它的文学与艺术功能,造成文化蕴意与象征含义的缺失。在伊斯兰教中,“新月”意指从夜空中刚刚升起的一轮明月。霍达在原著中用“新月”这个名字暗示了她的人物性格——就像一轮新月一样明朗、纯洁、充满生命。然而在西方文化中,月亮代表完全不同的含义。追溯到古希腊,月亮被看作是月神阿尔忒弥斯的化身,她负责人民的生活幸福与其他一些事宜。而且,在西方国家,月亮多被人们看成是人类配偶的化身,或是那些热恋中人们的保护者。中西方文化对“月亮”含义的不同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导致西方读者对新月这个人物性格的错误认识。没有对“新月”这个人物的彻底理解,就会造成读者对其他主要人物理解的困难,造成读者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偏差。

三、结语

本文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译著中人物性格的某些方面并没有忠实地传达给读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译者采用了刻板的译文、删譯了一些重要的人物信息,以及人物语言的非正确改编。正因为如此,译著中的人物并没有像在原著中那样被生动、完全地展现出来,导致读者不能很好地理解小说主题。

参考文献:

[1]Herman Luc& Vervaeck Bart. Handbook of Narrative Analysis[M]. 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05.

[2]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

[3]Huo, Da. Guan Yuehua, Zhong Liangbi(trans). The Jade King-History of a Chinese Muslim Family[M].Beijing: Chinese Literature Press,1997.

猜你喜欢
穆斯林的葬礼类比人物塑造
《穆斯林的葬礼》之“绿色意象”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