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

2017-07-29 21:40朱花玲
文教资料 2017年14期
关键词:山水诗孟浩然艺术特色

朱花玲

(许昌技术经济学校,河南 长葛 461500)

摘 要: 情意山水是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特色。其叙述文字流畅、用词清新而朴实,运用唐诗新格式,对所见所闻的山水景物进行描写,由此形成独具风格的浩然式的“山水诗”,并蕴含丰富的个人感受和经验。孟浩然创作“山水诗”时,完美地融合了个人的“山水”和知性,外在的“山水”和心中的“清意”是其创作“山水诗”的基础。他所创作的山水诗令人激赏和感动,借助于诗中的“山水”,对心中的清意进行了婉转的表达。本文对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山水诗 孟浩然 艺术特色

作为盛唐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之一,孟浩然诗中多描写淡雅清幽的景致。他或者浅吟低唱,或纵声高歌,寄情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成功地创造了一个旷远、清幽和恬淡的意境,同时一个散朗分清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跃然纸上。由此形成了其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淡美清雅而又不失壮逸。犹如一朵风韵独标的奇葩,盛开在万紫千红的唐代诗苑中。

一、孟浩然诗中的清幽之美

作为一个盛唐诗人,孟浩然山水诗对多种的风致和色调进行了展现,并对多个方面的审美追求进行了表现。作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其艺术个性突出又鲜明,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非常独特,在万象纷呈的自然美中,撷取了一枝情有独钟的花朵,对其独特的审美情趣进行了展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对清淡之美可谓是情有独钟,极力创造一种清美的意境。在他的诗中,静夜的冥思、清晨的清爽、赏物的情趣、隐居的清幽、高士的孤怀,都有一种自然淡雅之美。孟浩然的诗喜用清字,打开一部《孟浩然集》,“清”字贯穿在字里行间。这些用作形容的清字,强调了某种美好事物的特征。由此可见,孟浩然对清字情有独钟。作为一种审美意识,清字在他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清幽二字是密不分可的,偏爱清的同时,孟浩然对幽字也非常喜好。在诗中,他常常会借用清而幽的景物,对清幽的意境进行创造,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又一幅清幽的画卷。孟浩然的诗,不仅仅物象清而幽,还因为他有着一种清幽的心境。他一生都在追求清幽的生活意境,因为过着隐逸的生活,形成了偏爱清幽的审美心态。“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这首著名的《春晓》中孟浩然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意境,这首小诗之所以经久不衰,不是因为奇绝的手法和华丽的语言,而是因为它回环波折、曲径通幽、韵味十足。

二、孟浩然诗中的平淡美

表意是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特点,着重对作者内心世界的展现。所以,他诗作中的形象特点,不是精细的刻画物像,而是从整体上把握形象。凭借着深厚的艺术功力、朴素的审美趣味、平和的情感、娴静的心态和淡泊的胸怀,孟浩然的诗歌具有一种平淡美的艺术风格,其诗歌内容深厚、情感温润,“语谈而味终不薄”。透过其淡淡的外表,内在的韵味十足。《过故人庄》描写了一个普通的村庄,一回鸡黍饭的简单招待,全诗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叙述平淡、语言干净,已经“淡到看不见诗”的程度。但诗中表达的故人情意淳厚、朴实、清真,田园生活清澈有味。诗人运用一种轻松的笔调,描写了眼前所看到的场景,绿树、青山、场圃、桑麻,没有任何排场和虚礼,朋友间平易近人、敞开心扉,诚挚淳朴的情意,和秀美恬淡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在平淡中蕴含着无穷的清味,淡而实腴、淡而实美,这种清淡是艺术辩证法的真正体现。

院外围的景色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进行了表现,庭院中有青色有绿树,远望是横斜着的青山,近望写了绿树在村边环绕,对故人家园的怡然清新进行了描绘,一副温馨而美妙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从屋内通过“开轩”望出去,舒展而宽敞,令人觉得心旷神怡。在眼帘中映入“把酒话桑麻”的外景,田园生活的趣味和特征,用一句话桑麻进行了展现。作者抓住物象的特征,从大处着眼,粗线条的勾勒,用简单的手笔,将色彩鲜明的、具有农田风光的物象,如“开轩”、“青山”、“村边”、“绿树”等组成一副村景图,让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其概貌。接下来诗人并没有进一步地刻画其中的“树”、“村”、“山”、“桑麻”,而是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发挥想象力,体现怡然、平淡的农村风光。诗人从平平淡淡和简简单单的勾勒中,对浓郁的农村风土人情感同身受,仿佛那种绿油油的麦苗和绿色的村庄就在眼前。由此可见,作者对景物的描写,追求的是一种神似,即意会上的相似,而不是细致地刻画一种物象。通过这种神似,达到诗歌的一种最高的境界。

三、孟浩然诗中的壮逸之美

平淡之美、清幽之美,是孟浩然诗歌的主要特色。而壮逸之美则是孟浩然诗歌的另一大特点。孟浩然的诗用新颖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视角,对生活进行观察和表现。其深沉的美学内涵隐藏在朴素平易的外表下,犹如空谷幽兰,其芬芳淡雅之情溢于言表。在故乡襄阳,孟浩然度过了一生大部分的时间。襄阳名胜古迹众多,山水涤荡了他的心胸,开阔了他的视野,滋养了他的性情,激发了他豪放的思想感清。孟浩然曾漫游在湘赣、吴越、蜀一带,游历了许多壮美雄奇的景观,用奔放的笔触,对所见所闻进行了神奇的描绘。他的诸多佳作脍炙人口,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是《登望楚山最高顶》。诗人将望楚山的高峻雄伟,用对比的手法进行了突出,高耸的山峰让诗人浮想联翩、心旷神怡,雄壮的自然风景给诗人带来无尽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壮阔的胸怀。以雄伟壮阔的意象构成宏大的境界,从大处、远处着笔,有气象雄浑之感,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和空白,让读者不断地想象和回味,对诗的内在意蕴进行感受。

作为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诗人,孟浩然大半生都在家乡隐居读书。《田园作》对这段隐居生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这首诗不仅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场景,而且对自己的志趣进行了表达,倾吐了心中的愤懑和待价而沽的愿望,表现了诗人的一种豪逸之情,想走入仕途,报销国家。孟浩然的很多诗作都对这种济世安民、建功立业、踌躇满志的情怀进行了体现。如《送告八从军》中“男儿一片气,何必五车书。好勇方过我,才多便起余。运筹将入幕,养拙就闲居。正待功名遂,从君继两疏”;《留别王维》中则抒写了对黑暗政治的强烈不满和对怀才不遇的愤激;《醉后赠马四》中“四海重然诺,吾尝闻白眉。秦城游侠客,相得半酣时”则是对游侠精神极其豪迈气概进行了讴歌。还有一些诗歌,则是对壮阔雄浑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拥有浑厚的意境、开阔的气象,全诗之中洋溢着作者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情,洋溢其中。几类作品都属于“雄浑壮逸之作”,对于“力量之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体现。其凛然的风骨,表明了孟浩然的诗作不仅有山水行旅和隐逸的诗篇,还具有壮逸雄浑之美。

四、寄情于山水,情景交融

孟浩然山水诗中的一大显著特点,不是简单地描摹山水的原形,而是在写景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他采用艺术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山水形象的刻画,将山水诗中的简单形象提升为具有深刻艺术意蕴的形象,最终形成一种文学意向,呈现个人的性情气质。如他的早期作品《登鹿门山》:写乘船顺流赴“鹿门山”沿途所见,对“庞德公”当年的行踪进行遥想,缅怀他的高风亮节,表现钦羡之情,以及对故乡前辈的敬仰。随着游程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作者的写作视角发生变化,全篇从清晨写到日暮,描写了山水的原形特征,使我们通过诗中形象,对于诗人向往隐逸之情、诗人的情怀、诗人游山览水的勃勃兴致进行真切的感受。《宿建德江》是孟浩然另外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极目远望,对江边水烟迷蒙的描写,将诗人的愁思触动,那寂寥空旷的原野,似乎天比树低,江水如镜,明镜高悬,云树接天,诗的意境,淡远而优美。若是仅凭诗中出现的愁字,就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之思的诗歌,难免表面化。

孟浩然的诗并非是单纯的写人和写景,而是情境融为一体。他独树一帜的山水诗歌,使读者不单单对其笔下的山水风光有更好的领悟,还能对这位古代文士正直風雅的隐逸情怀进行感受。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隐逸诗人,他在对前人诗歌创作风格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特色。他开辟了唐代山水诗的清新之风,其山水诗歌创作不管是风格意向、表现手法还是思想内容,都有了超越。对孟浩然的山水诗歌细细品读,可谓情景交融。他的山水诗中蕴含了他的文化传统、社会潮流和个人背景,他将山水当成倾心倾吐的对象,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苦闷情愁,在景物中带上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情中有景、景中有情,令人回味无穷。孟浩然的诗歌看重的是神似而非形似,是要通过这种神似,达到诗歌所要达到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至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李玉新.浅析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淡”[J].文学教育(下),2010(02).

[2]刘文刚.论孟浩然诗歌的语言艺术[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3]张慧.心向往之的山水——读孟浩然山水诗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7).

[4]邓娟.从孟浩然的一首诗看其诗歌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1).

[5]尤兢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谈孟浩然诗歌的自然美[J].党史博采(理论),2009(02).

[6]武光杰.论孟浩然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7]马莉英.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画意[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猜你喜欢
山水诗孟浩然艺术特色
春晓
舟中晓望
王维的七言山水诗论略
春晓
楠溪江:永远的山水诗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王维山水诗中的空山意象探微
论王维山水诗的“净”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