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周
摘要:为了支持国家“十三五“科技经济转型战略,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从而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企业必须以建立和健全研发准备金制度为契机,加快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保障企业自主研发资金投入,建立企业研发投入长效机制。
关键词:研发准备金 自主创新 研发投入 长效机制
科技投入能力是科技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逐步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从而不断提高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韩国是世界上最先实施企业研发准备金的国家,规定了企业可按收入总额3-5%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允许在3年内用于技术开发相关活动,并在投资发生前作为损耗计算。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先鼓励部分企业建立和健全研发准备金制度,再到普遍的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从而促进企业研发投入长效机制的建立。本文以广东省某大型国有公司(下面简称“该公司”)为例,结合该企业建立和健全研发准备金制度的实操运用研究,展开研发准备金制度的实证研究。
一、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的必要性
研发准备金是指为保证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资金需求,企业根據国家法律法规或企业内部权力机构的决议,在研究开发项目实际展开研究开发前或研究开发过程中提前储备的专门用于内部研发项目支出的资金,相应发生的研发费用按实际发生额列入成本(费用)。研发准备金制度是指规范研发准备金的形成、使用、核算、管理、监督、信息披露等事项的管理措施。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关于“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的改革任务,《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 ( 财企 [2007]194 号) 关于“企业可以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的建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 粤府[2015]1号)关于“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根据经核实的企业研发投入情况对企业实行普惠性财政补助,引导企业有计划、持续地增加研发投入”的要求。广东省于2015年开始全面落实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研发准备金制度,落实财政资金后补助,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步伐。
该公司为了贯彻和落实广东省有关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的相关政策,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保证公司内部研发项目的资金需求,保证公司科研发展战略持续稳定发展,同时满足省市区各级政府部门对研发后补助资金的使用的检查和监督,因此,公司必须建立健全研发准备金制度。
二、计提研发准备金的方案选择
方案一:按照经验或可参考的行业相关数据测算研发准备金,简称经验测算法。企业管理当局根据以往的经验、研究开发项目未来的总体资金需求或行业可比数据测算数额。经验测算法比较简单,但可能缺乏客观性和存在随意性。
方案二:按照留存收益的一定比例计提研发准备金,简称留存收益计提法。以上一年度税后利润为基础,按照留存收益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研发准备金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降低了企业由于研发支出过多而造成的财务风险,但不适用企业在初创期或者亏损有明显转机的时候。提取比例确定难度比较大,亏损时无法确定提取比例,造成计提的研发准备金大起大落。
方案三:按照主营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研发准备金,简称净销售额计提法。以上一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剔除销售折扣折让的部分)为基础来确定研发准备金。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收入*研发准备金提取比例=预提的研发准备金,按超额累退比例提取。这种方法可操作性比较强,不会打乱原有的企业科研经费归集模式。同时也是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的最佳选择,即使处于生命期其他阶段企业,只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就可以计提。按照超额累退方式计提比较客观,够随着销售趋势增减变化调整计提比例,能确保研发准备金稳定投入。结合合理的会计处理方式,可以避免难以遵循会计上的配比原则的弊端。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方法计提研发准备金。综上所述,方案三净销售额计提法是比较可行方法。
三、研发准备金制度的运用研究
研发准备金仅限于企业自主研发的内部项目经费开支,根据企业的研发计划及资金需求,提前安排自主研发项目的资金,纳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加强专账核算和管理,落实专款专用。
下面以该公司2016年度研发准备金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实操为例,开展研发准备金制度的实证研究。
(一)落实研发准备金的管理职责
遵循研究任务谁承担,研发准备金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内部研发项目直接费用的申请、审批、使用、反馈的程序;研发准备金纳入全面预算管理范畴,研发中心负责研发准备金的年度预算编制,日常准备金支出的审核、审批等使用管理职责,并建立研发准备金使用台账;项目研发承担部门提出研发准备金的使用申请,办理相关报销手续;财务部门负责研发准备金的提取、归集、核算和反馈;提取的研发准备属于自有资金,其他单位和部门不得采取收取、代管等形式对其进行管理和使用,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研发准备金合理性、合法性进行检查与监督。
(二)根据内部管理文件提取研发准备金
按照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提取,标准如下:主营业务收入不超过1亿元的,按照2%提取;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至10亿元的部分,按照5‰提取;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至50亿元的部分,按照2‰提取;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至100亿元的部分,按照0.5‰提取;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2015年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25亿元,则2016年需要计提的研发准备金为:1*2%+9*5‰+40*2‰+50*0.5‰+25*0.2‰=0.175(亿元)。另外,该公司年度的研发经费总额都超出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的标准。
(三)落实研发准备金的使用范围
年度使用的研发准备金以计提数为限,年度若有结余时转入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超出的部分列支该公司的自筹经费。该公司根据研发进度、各项目的研发预算在不同的研发项目之间对研发准备金进行分配。研发准备金的使用范围是:规定了部分自主研发的项目的各项直接研发经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这些研发准备金主要适用于该公司内部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原型、样机、样件、配方、新装置等,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发明专利、基础软件等。
(四)研发准备金的核算与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2014年版)》及其应用指南、财政部发布的其他规范性文件均未对研发准备金制度的内容(包括研发准备金的形成和使用,相关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样《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2007]第41号)也仅仅提出 “可以通过建立研发准备金筹措,据实列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该建议也尚未上升到会计制度层面,各级财政部门也没有相应的研发准备金的会计处理的指南。那么如何才能满足研发准备金核算和会计处理呢?
该公司提出了提取的研发准备金计入专项储备(研发准备金)核算的建议,并对研发准备金会计制度的实务操作的进一步尝试。按照年度研发计划和研发经费预算,分别在专项储备和管理费用中增设研发准备金的子科目。当期计提研发准备金时,同时增加管理费用(研发准备金)和专项储备(研发准备金),当期发生研究支出时,直接结转研发支出,同时冲减专项储备(研发准备金)。预提不足的年末不再补计提,多计提的研发准备金不得转回。本年年底未用完的研发准备金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纳税调增,次年用完后再纳税调减。
(五)研发准备金的披露
在与研发准备金配套的会计准则尚未出台前,如果年末有未使用完的研发准备金,在会计报表的专项储备中列示。研发准备金在附注中将披露计提的依据(方法)、本年计提金额及本年实际支出金额、准备金结余等项目。该公司提倡当年计提,当年全部使用完,不存在年底纳税调整披露问题。
(六) 研发准备金制度的运用的效果对比分析
该公司通过研发准备金的管理职责落实、提取、使用、核算与披露等一系列运用过程,将研发准备金纳入公司全面预算战略管理中,使自主创新投入更精细化的管理,优先解决研发项目的经费使用中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的,将影响公司转型发展的重点技术创新和重点高新产品研发优先纳入研发准备金制度管理。与之前没有落实研发准备金相对比,明显效果主要体现:由于优先解决了研发经费问题,纳入研发准备金的项目的研发人员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以纳入研发准备的项目为起点,以点带面,同时结合科研项目线表管理,促进所有研发项目的计划比上年度同期完成情况(研发节点与研发质量)有所改善;通过研发准备金制度的运用启发,促进外部项目申报的战略策划、预算编制、风险评估、研发过程预估和研发决算预测等一系列项目管理提升,提高管理精益化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建立企业研发投入长效机制
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根据研发计划及资金需求,提前安排资金,能确保研发资金的需要,规范研发项目经费管理,为企业研发经费绩效评价奠定基础。保证研发投入制度正常运行并长期发挥预期功能,必须随着时间、外部条件的变化和企业内部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研发准备金制度。只有建立健全相關的配套制度,才能促进研发投入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作用。只有建立健全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才能落实企业研发投入长效机制,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邹大挺,齐让,伯钦等.韩国的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J].中国科技产业,1999(4)
[2]陈彬,王如峰.研发准备金会计规范研究[J].会计之友,2010(4)
[3]韩鹏,叶建华,唐家海,李勇敢.论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的建立与完善[N].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