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分课堂”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7-07-28 19:01杨婷
神州·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内化讲授

杨婷

摘要:对分课堂是把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外科护理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关键词:对分课堂;外科护理

护理专业招生量急剧增加,中等职业学生相对高中学生入学分数低,出现质量降低的问题。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师资力量需要不断加强以适应需求。而与此同时,我们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且不断流失也要求我们加强教育。当前的中职学校中,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的情况很普遍,教师不得不降低要求。学生在传统的讲授课中,学习效率低下,难以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对于卫生类的中职学生而言,每次课是2节课连上,想让学生长时间对老师的授课保持注意力比较难。教师要把所有的知识点讲解透彻,并且讲解给学生,一方面,学生认为教师是照本宣科,照搬教材,学生被动听课,不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另一方面,教师的备课和授课负担大。要改变教学低效问题,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 对分课堂的含义

“对分课堂”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性和教学的情景互动性,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和“思”结合起来,是建构主义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独特结合。“对分课堂”在具体操作上是把课堂的时间一半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注重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可以称为PAD模式,教学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

2 “对分课堂”的实施

在外科护理课程中,由于课程内容多,因此笔者选了9个课题来进行对分课堂的实施,分别是烧伤、恶性肿瘤、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乳房肿瘤、食管癌、急性阑尾炎、门静脉高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1 讲解规则

第一节课时对学生讲解对分课堂的规则,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学习方法的介绍;课程的考核比例如何组成;小组的组成介绍。对分课堂实施前让学生清楚规则,有利于课程的开展。

2.2 讲授和内化吸收

中职学校的课程是两节课连上,当上到选定的章节时,在每次课的第2课用40分钟介绍该课题的基本框架、基本概念,着重讲授重点、难点,并不穷尽教材的内容。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亮考帮”作业纸,课后学习时,完成作业。“亮考帮”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后有所思考,去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听到的内容,从而课后发掘相应的知识点。如若自己查阅资料仍不明白,可以列出来等待下次课堂上讨论解决。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和具体情况,以自己的节奏去完成内化吸收过程。

2.3 课堂讨论

下次课时,第1节课40分钟用来讨论,具体安排如下。将学生根据学习成绩和座位分布分为4人一组,课堂开篇,针对前置作业和学生内化吸收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自我总结重点,每组学生出两道题考一考其他组(20分钟);随机抽取2-4组学生代表进行讨论成果展示和“考一考”问题的抢答(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对知识错漏点进行总结,或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没学生能回答时做好解惑答疑(5分钟)。出5-8道题,让学生完成当堂测试,测试题是学生容易遗漏的知识点,以此查漏补缺(5分钟)。第2节课时则由老师继续讲授下一章节的内容。

3 教学效果分析

对分课堂实施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增强了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3.1学生的参与度提高

传统教学,老师讲解的内容很详尽,仅仅听老师讲授,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实施对分课堂后,每个学生都要完成课后作业,去内化吸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组织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探究者与发现者。在小组讨论时,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人人有事做,学生在内化吸收和课堂讨论的环节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分课堂注重课后的内化吸收,学生在遇到问题而不能解决时,学习的意愿会增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学生的自学潜能得到激发和锻炼,逐渐成为独立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

3.3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

对分课堂上,学生在讨论中锻炼表达能力。学生若课下不学习,课上难以参与讨论,强化团队的协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課后的内化吸收环节,学生能主动参与知识构建,尝试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4 “对分课堂”实施后的经验总结

对分课堂实施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中职学生在中学阶段长期处于传统课堂模式,对于新的课堂模式会不习惯和怯场。中职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相对欠缺,初期实施时会有困难。个别学生会不按要求完成作业,没做好课程内容的内化吸收,影响小组的讨论。讨论环节20分钟,有个别小组在前10分钟没进入状态,真正讨论的时间只有10分钟,讨论的效果会大打折扣。针对上述问题,教师要多提供学习材料,并及时检查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情况。课上讨论时,要做好师生互动,及时提点学生进入讨论状态,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分课堂的出发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必须让出课堂时间由学生掌控。对分课堂注重教学流程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会带来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的调整。教师在学生活动之后如何进行适当的准确的点评,教师在丰富的教学环节、学生的高度参与下能否高效地管理课堂,对大多数年轻教师非常具有挑战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侧重解决这一问题,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教育改革的新探索 [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2]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 (3).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内化讲授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