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摘要: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问题越来月注重,开始推行全民健身,全民体育,体育被人民逐渐重视,而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对体育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高考体育考试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深。为了总结经验,更好的完成体育高考训练工作,此次主要是从知道高考体育训练这一角度来分析一下如何有效指导高考体育训练。
关键词:高考;体育训练;指导;基础;计划
1.制定科学严谨的训练制度及合理的训练计划
对于体育考生来说,其特点就是贪玩儿、好动,自律性相对较差一点,因此对体育考生的训练管理一定要跟得上体育教学的进程,要运用严格的训练制度来约束体育考生的相关行为,对考生的训练、生活以及学习都要有非常明确的规定,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考生与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联系,了解考生的实际情况,这也方便体育教师对考生进行管理和训练。而为了进一步提升考生的运动成绩,对体育考生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训练,一般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根据考生的基本条件以及训练时间等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并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修改计划,让计划能够更加符合考生的实际需求。在训练阶段,由于体育考生的训练水平相对较低,所以要将训练的重点放在全面提升考生身体素质和技术训练上,培养考生的耐力、速度以及力量等素质,将专项训练放在后面去练习,在竞赛阶段,体育教师要将训练的重点放在专项技术、速度、身体素质心理上,在原有的训练基础上适当的增加训练强度,而在增加训练强度的同时,减少运动量,这样也有利于考生在短时间内恢复体能。
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还要适当的安排一些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如果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话,那么在考场上的发挥是会受到极大影响的。而对于高考体育学生来说,大部分的心理素质都比较差,因为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参加过体育比赛,自身的自信心本来就不是很足,这时就需要体育教师要和学生进行谈心,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进而增强学生的求胜欲望。除此之外,还要消除学生在面对考试现场的那种紧张情绪,我们知道,一旦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出现了紧张等状况的话,是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果的。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考前紧张情绪疏导,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考生的自信心,而且还能够训练考生的心理素质。
2.充分尊重考生
考生的发展与教师的指导和关怀是分不开的,体育教师要善于与考生进行沟通,在实际的沟通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尊重和关心,尊人者人尊之,这是亘古不变的,一般来说,体育考生的生源一部分是真切喜欢体育运动而报名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自身的文化课不是很好而选择的体育专业,这一部分因文化课不好而选择体育专业的考生,是没有经过体育训练的,自身也没有什么特长,对体育考试的情况也是了解的一知半解,在面对这一情况的时候,体育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培养这一部分考生的自信心,认真探寻学生身上的发光电,并对学生进行关心和鼓励。
其实整个体育训练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对于那些第一次参加训练的考生来说可能会比较难适应,体育教师这时就要对这部分考生多一些理解和关心,了解考生的真实学习和生活状况,帮助考生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这样一来考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像朋友,教师与考生之间的沟通也会越来越顺利。而在处理犯错误的体育考生的时候,一定要尊重考生的思维,维护考生的自尊心,自尊心可以说是个体对自我的肯定,是对自身人格的维护,自尊心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教师这边引导出现偏差的话会伤害到学生,一般对集体形式的犯错,教师这边一定要严厉的批评,而如果是个别的考生犯错误的话,教师在对其进行批评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原因,绝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批评学生。
3.对所有考生都要一视同仁
一般而言,参加体育训练的考生,其身体素质各不相同,成绩也是存在差异的,不管差异如何,都是自主参加体育训练的,那么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就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考生,成绩好也仅仅是成绩好而已,并没有任何优待的权利。不管成绩好坏、身体素质好坏,都要一起参与训练,遵守训练中的各项纪律。
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考生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提升体育成绩是不現实的,而体育教师这边要做的就是耐心的去引导考生,鼓励考生,只要坚持住,慢慢的就会有效果。只要肯积极训练是有机会考上的。体育教师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永不放弃。
4.结语
我国的高考体育训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些问题需进一步探讨:诸如学生如何在紧张的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成绩,不同素质的学生专项如何选定,素质加试期间老师临场如何指导,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根据实际的训练状况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来解决。相信只要认真学习,勇于探索,将来还会取得更大的进步。高考体育训练的制度也会更加的明确。这对于提升考生的体育水平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龙平;谈谈体育考生的考前调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2]何军;影响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探析[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3]黄翔岳;林山;体育教学中的意念教学法初探[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4]余建平;锻炼体能砥砺意志挖掘潜力超越自我——普高生业余训练的价值取向[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5]杨烨;龚波;谭晓缨;张晓玲;面向二十一世纪上海市竞技体育发展战略[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