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群友
摘 要:“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特别是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成长起步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将从明确要求、家校配合、表扬奖励、强化训练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明确要求 家校配合 表扬奖励 强化训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幼小衔接成长的起步阶段,不但可塑性强,而且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从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注重循序渐进、注重因材施教……要突出知行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需重视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
一、学守则,学规范,明确要求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所以,记住要求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所谓的要求就是《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知道了《守则》《规范》才能去遵守;《守则》《规范》就是标准,有了标准人才能主动校准自己的言行;《守则》《规范》就是方向,明确了方向才能更好地向前行。因此,每学期一开学,我都要用两周的班会课与学生一起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确具体的要求。同时,还利用早读、午读的时间让学生熟读、背诵,并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按照要求去做,去规范自己的言行。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规范就成了行为,行为就成了习惯。[2]
如去年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开学的第一节课就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课间活动有秩序。”这一要求。然后我手把手教学生书本摆在什么地方,文具盒摆在什么地方。每当预备铃一响,我就检查学生学习用品的摆放是否到位,并提醒没摆好的学生赶快摆好。在课堂上还编了顺口溜“课堂上,专心听,爱动脑,勤发言,声音响,别人讲,不插嘴。”来提醒学生专心听课,大声回答问题。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训练,学生在规范的指引下校正自己的言行,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家校配合,共同促进
小学教育是人类基础教育的起点,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早期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于人的成长与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教育的根在哪里——家”,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环境从孩子懂事开始,就打下来烙印。而且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家庭的熏陶,家长的言行对他们影响非常重要。
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大部分时间与教师在一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表率的作用。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十分重要。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认真探索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规律,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切实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如:每个星期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时,我都会以正规的礼仪动作示范给学生模仿;说话时注意礼貌用语;……
家校合一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可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推动的作用。因此,我经常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校讯通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落实新《守则》和《规范》的要求,共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记得有一次,班上的泽文和子俊打架。我批评子俊:“你为什么要和同学打架?”子俊说:“是他先打我的,我不打回他岂不吃亏?”“你知道吗?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应该第一时间告诉老师来处理。”我说。“反正我没惹他,是他先动手。”子俊撅起小嘴,不接受我的批评。这时我想:是否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关?于是我马上打电话,邀请家长来学校面谈。经过了解,发现子俊的家庭教育有偏颇“反正我的孩子不能吃亏”。我与家长分析案例,让他明白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分辨是非,既不伤害对方,又能体现自己的行为高尚,让对方心服口服。家长听了连连道谢。从那以后,每当班上发生这样的事情,子俊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冲动,还会跟别人讲道理。慢慢地,班上打架的事情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同学学会了以理服人的行为习惯。[3]
三、表扬奖励,形成自律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爱听表扬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用表扬、奖励这一招特别有效,表扬、奖励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这时如果大声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个别的同学还幸灾乐祸。我会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并奖他一朵小红花。别的学生听到、看到了会马上仿效,顿时,全班秩序井然,鸦雀无声。
低年级的学生,缺乏自觉性,很多事情能不能做,都没有意识。但他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就是有好胜心理,也爱挑别人的毛病。我利用他们这个特点,采用“比比谁最棒”的方法,让他们形成自律。 如:在课堂上,我告诉他们:“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些小红花,你们想要吗?好,那我们来比比谁最棒,谁就能得到小红花。”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刚开始,要求不能过高,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作为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语,也不要吝啬小红花,只要有肯定之处,都可以得到,这样不但能激励得到表扬奖励的学生,更能激励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又如:要排队大课间了,我先提醒学生:“同学们,排队要做到---‘快、静、齐;站在操场时手不能---‘乱甩,脚不能---‘乱动,要站成休息姿势;嘴不能---‘说话......看谁能做到,回教室后老师将给他奖励一朵小红花。”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的集队行为都有明显提高。可见,表扬奖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律,有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為习惯。
四、坚持不懈,强化训练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关鸿羽说:“习惯培养的最主要的方法是训练。”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只有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行为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同时设计一些简单、易行、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通过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我在培养一年级新生文明礼仪习惯时,我先让学生知道文明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要求。在文明礼貌语言方面,我要求学生讲话文雅而且要得体,不说粗话和脏话。要把 “您好”、“请”、“早上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文明礼貌用语记住。不小心碰到同学了,你要学会说声“对不起”;同学不小心碰到你了,你也问候一声,不莽撞打人。并在课堂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练习。
如:我在培养学生学习“问好”这一行为时,先是老师与学生示范演练。现在是早上,你来到了学校,见到了我(老师),你应该说-----“马老师,早上好!”我回答说,“小明同学,早上好!”然后,又请几个同学上来和老师练习,最后让学生进行同桌练习。同样的方式练习放学后说“再见”的情境。为了巩固成效,促进学生这个习惯的形成,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我每天在教室里观察并督促、提醒、表扬。如学生进来主动跟我打招呼,我会回应他,并说:“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如果学生进来没跟我问好,我会主动向他并提醒他要向我问好,然后让他重新进教室向我问好。这样,慢慢地学生回到学校一见到老师或同学就习惯主动地向老师、同学问好打招呼,将问好这一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实验证明,一项行为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形成。可见,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积年累月。必须长期坚持,反复训练,好习惯就越牢固。这样,教师的勤督促显得更为重要了。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时要有耐心,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便会把外来的强制性转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这说明,年少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重大的影响。而小学阶段是接受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需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印发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2014-04-15教育部网站
[2]刘冰博客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2-05-17
[3]李玉琴.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http://m.biyelunwen.yjbys.com/fanwen/jiaoyu/370953.html
[4]彩虹桥博客 小学班主任德育论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6972170100ss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