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攀
【摘要】大学生安全文化的提高对全社会安全水平的改善将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其安全文化的高低也是全民族安全文化水平的标志。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文化水平,为社会消除不安全隐患和减少事故损失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提高 大学生 安全文化
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安全文化教育来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法,规范学生的行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安全观,最终达到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提升。
一、安全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来说,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环境和条件等成果之总和。从狭义来说,安全文化专指围绕安全生产中人这个主体所产生的人文因素和人文环境的研究、控制成果。安全文化贴近生产、贴近生活,容易被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安全文化是直接为生产安全服务的文化,是直接保护劳动生产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文化。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文化,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传播安全知识,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改善人民工作、生产的环境和质量,是安全文化的優势和重任。
着力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安全文化的宗旨,在高校积极倡导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安全文化发展的源泉。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文思想,弘扬人本主义,彰显人性理念,以人的安全和职业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大学生的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文化素质,推动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建设大学生安全文化的意义
(一)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文化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一是能够使自己健康安全地度过美好的大学生,使其自身的安全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以便在思想上确立比较正确和牢固的安全理念,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二是大学生在走出校园后,可以运用获得的安全生活知识和一些必备的职业卫生知识在以后的人生中指导其个人行为和应用于从事的工作中。比如,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仲裁等,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
(二)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的需要
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构建“和谐、平安、文明”的校园秩序,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益于高校的改革和建设。大学生安全文化意识的提高,对于维护校园公共安全,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三)弥补过去安全教育不足的需要
我国家庭对安全文化的重视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很多大学生在入校之前未接受过正规的安全教育,缺乏最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弥补中小学以及过去高等教育中安全知识和意识教育的不足,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对危机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使他们在未来能担当起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三、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安全文化
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时间、需要积淀、需要过滤、需要传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学校、社会、师生通过多种措施共同提高大学生安全文化意识。
(一)加大投入,奠基安全物质文化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设施的作用和功能。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园内重点部位的监控,比如,食堂、宿舍、图书馆等人流密集地。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保障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形成技防、人防、物防相结合的安全保障体系
(二)健全制度,确保安全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
安全制度的落实是校园安全的保护屏障,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制度,并强力抓制度的落实,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部门签订安全责任制,建立安全绩效考核制度,高校的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必须经常检查安全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创新观念,开设安全文化素质课教育
目前很多学校只是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停留在日常的管理与教育中,忽视了课程教育的重要性,把大学生安全文化纳入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大学生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既传授国民需要的公共安全知识,又传授高层次人才必需的专业安全基础知识;既是安全素质教育课,又比素质教育高一个层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托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大学生的安全需求出发,深入传播安全文化。课程内容可以包含公民所需的安全知识,大学期间需要的安全知识,从业需要的职业卫生与安全知识以及大学生需要的科学安全观等相关的安全知识。
(四)强化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平安校园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班级宣传栏等办一次安全主题的手抄报,宣传安全知识和常识,在校园张贴标语口号及条幅。全面普及安全知识。
二是举办知识讲座。按照不同年级的特别,举办有针对性的教学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讲座,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学生放电、防火、防溺水常识,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组织疏散演练。结合学校实际,不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大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四、结论
人人都平等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利。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平安校园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大学生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