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琴
好莱坞黑白电影的经典之作《罗马假日》,凭借男女主角的成功出演以及罗马的街头风景,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奇迹。剧中的台词,在半个世纪中也俘获了无数影迷的心,尤其深爱那句: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
翻译过来,正是大家熟悉并履行的“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与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而我偏偏是个贪婪的人,不只爱穿越世俗的彼岸,邂逅繁花绽放的绚烂,聆听细水长流的陪伴,珍藏旅行沿途的风景,而且也不甘贫瘠的内心徒有一颗无法安放的灵魂。于是,贪心的人生想要读书旅行二者同行,且行且读,一路芬芳。于丹说:读书如果能够让我们心生欢喜,面对这个不甚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有一种力量去改变它,面对自己沮丧的心事也能去改变,那看似无用的阅读也许是真正用来養心的。所以,阅读既是“读书”,也是“读心”,品读,是青春的必修课。
无法确定教室里呵护的嫩苗是否能长成可做栋梁之才的参天大树,也无法确定生命中遇见的学生最终成为怎样优秀的独一无二。但教师作为领读者,必须保证这里的每一粒种子,在青春最美的篇章中遇见最智慧、最认真、最完美的自己。有一点很确定:读书,我们是认真的。阅读不是象牙塔里的小情小调,也并非照本宣科,而是在滋养了生命以后,真正把它变为行动去做事。一直坚信,只要努力坚持做一件对的事情,那就距离成功不远了。所以,带着读书的执念走进课堂,带上青春的学子畅游书海,让他们爱上读书,爱上坚持。自他们2015年9月入校以来:品读《雷雨》,认识勇敢善良、嫉恶如仇的鲁大海;同读《骆驼祥子》,讨论虎妞与祥子的悲剧爱情;隆重出演《哈姆莱特》,告别高一,那一场“高一,我们不说分手”完美谢幕。
文理分科后,带着重新聚首的新面孔们坚持读书,继续前行。读《摆渡者》为青春,勇往直前;读《追风筝的人》为梦想,千千万万遍;读《偷影子的人》为成长,克服恐惧,学会坚强。为读书,他们宣读誓词;为读书,他们绘制徽章;为读书,他们重读经典。一本书一种文化,淡淡的墨香里蕴藏着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这不仅是现在与过去的差别,也是民俗信仰的差别。品读《穆斯林的葬礼》,探究传统习俗活动如期而至。每一个读书的学生,感怀情理之中的悲慨,争议意料之外的结局。他们自制的道具,改编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深情的演说,诙谐的语言,活泼的采访,交流会现场如火如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良好的品读,让书香溢满校园。
每一次读书活动见证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那些贫困没有自信的孩子,逐渐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热爱舞台,乐于展示;那些作文课上的老大难,也能提笔挥毫,千字感言,一挥而就;那些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竟然也能独立台前指点一二,甚至有学生先我读完,迫不及待,深夜畅谈。与其说是我教他们读书,不如说是学生督促我坚定前行。读书的路上,我们不是独行者,每一次活动,台下总有坚强后盾的支持。他们亲临现场,并全程参与,让每个在读书路上的学生越读越自信,越读越坚定。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高考的倒计时又将清零。远处绿茵场上,高三的学长相拥不舍,毕业留影;静听闻道厅里,毕业典礼感恩、感动地有序进行。即将迈向高三的学生,又该用怎样的方式向高二挥手告别?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庆幸的是这条苦行的路上,我们并肩同行。所以,我说挥手高二,预约高三,最好的态度就是继续品读,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