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群体种茶资源开发浅析

2017-07-27 21:03康日晖凌韬
商情 2017年21期
关键词:柳州开发

康日晖+凌韬

【摘要】三江牙己茶是柳州群体种茶资源的代表,本文以牙己茶为例分析柳州群体种开发的市场资源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担忧,提出柳州群体种茶树资源产品定位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柳州 群体种 牙己茶 开发

前言

柳州所属的九万山、元宝山与云贵高原接壤,为云贵高原的边缘地带,是世界茶树起源地之一。柳州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唐·陆羽《茶经》记载“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其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文中提到的“古象州”即为今天的柳州,唐代时茶叶品质就“其味极佳”。宋代《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融县有2000斤产业生产。至清代,融水县志记录有“友朋相往,以茶相赠”的习俗,清代融县专门设置了“茶盐司”一职来管理茶叶加工贸易。融水县汪洞乡平时村目前发现约1.33ha的古茶树群落,经权威部门鉴定,其中最大的茶树树龄为167年。

1.牙己茶概念

柳州位于广西自治区的中北部,融水县的九万山、元宝山,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良口乡等地及原辖区的金秀县圣堂山,已发现了较多乔木、半乔木的古树茶和野生茶树资源。牙己茶是一种以产地命名的茶叶,核心产区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牙己村。

牙己茶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牙己茶是指以林溪乡牙己村为核心的三江当地茶树群体种的总称。狭义的牙己茶专指林溪乡牙己村所生长的群体种茶树。我们这里主要探讨牙己村的群体种茶树资源开发,由此给全柳州群体种茶树资源及古茶树资源提供开发的建议。

2.牙己茶市场开发的资源分析

2.1牙己茶产销历史悠久

据记载,唐代时期三江侗族自治县已有“牙己茶”的生产,至今已有1000余年的种茶和饮茶历史。受巴蜀茶文化东移传播的影响,以苗、瑶、侗、壮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饮茶文化——打油茶饮食文化,其中打油茶原料就是牙己茶等当地群体种茶树。

据三江县志记载,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的牙己茶,唐·柳宗元时期年产量已达30担,民间流传有柳宗元被贬赴柳州任刺史时,路过牙己村曾品尝烹煮的“牙己茶”并赋诗赞赏。

2.2当地苗族打油茶茶叶加工类似黄茶工艺,茶叶有松烟香或槟榔香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广西侗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打油茶是该地区民族的特色饮食,目前已发展成为家家户户必饮食的生活习惯,这也是柳州茶文化的典型代表。

牙己村为草苗族聚集村,由贵州迁徙而来,每户均有喝打油茶的习惯。当地打油茶采摘牙己茶为原料,以一芽三四叶为标准,按照类似黄茶的工艺,采摘后经杀青、闷炒、热揉、干燥而成,毛茶制成后放置于火塘上的焙笼里熏放约一年,后蒸压成茶饼,然后烘干,打油茶原料就准备好了。整个打油茶加工过程针对原料老嫩,有科学的加工方法。如对老嫩不匀的茶青采取“洒水灌浆”的杀青方式,茶叶陈放后有浓郁的松烟香或槟榔香(一种六堡茶的特殊香型)。

2.3目前古树茶、生态茶概念深受市场喜欢

牙己茶有不少是高大的乔木型茶树,植株高达4-5m,树姿为半披张或披张状。由于当地人将茶树散种在房前屋后的空阔地方,很多茶树树龄在百年以上,茶树一年采摘3至5批次,在养护过程中几乎不打农药不施放化肥,为粗放型管理。而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消费者喜欢这种生态、粗放型管理的茶叶。因此,牙己茶在个性化市场上可以赢得一定的消费市场。

2.4红茶品质表现良好

牙己茶叶形为长椭圆形,叶色中绿,芽叶黄绿,叶面微隆,节间较长,春茶一芽二三叶持嫩性较好。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8%、茶多酚29.2%、咖啡碱4.9%。采用萎凋结合轻做青工艺、发酵、干燥的新工艺生产的牙己茶红茶,有特殊的花香,汤色红亮,滋味醇和鲜爽,品质表现良好。

广西地处华南茶区,为传统的红茶优势产区,桂红功夫水浸出物总量高,多酚氧化产物丰富,深受消费者喜欢,而牙己红茶本身的生态、野生概念,更让消费者追捧。

3.地方群体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担忧

3.1群体种形状不稳定,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推广

地方茶树群体种一般是有性繁殖的茶树,由于以牙己茶为代表的柳州群体种茶树大多为异花授粉,种子繁殖容易导致杂合体后代分离变异较大,或者同代个体间近交衰退。一方面形状表现不统一,在采摘、修剪、加工上性状表现参差不齐,不便于大田管理。另一方面大规模种植,导致同代个体近交衰退,茶叶品质表现不佳。因此不能在生产中只为了发展本地茶而盲目大规模扩种。需要经过品种筛选,挑选性状表现优良的群体种经养枝剪穗扦插后繁殖,并逐步选育逐步扩大种植范围。且在茶园品种及种植面积规划上,应该考虑到品种适制性、萌芽时间、产量等经济及生产管理等指标。

3.2大茶树、老茶树不能随意移栽

在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有很多类似于牙己茶的百年以上乔木型大茶树。不少村寨为了发展当地茶产业,将山上的大茶树、老茶树移植到平地或茶园中,以便于宣传。但是,茶树在衰老期,其生长势较差,茶树中吸收营养成分的细根与根毛较少,在移植过程中,细根、根毛容易短碎,导致茶树死亡。建议村民或专业合作社没有专业知识做保障的前提下,移栽的大茶树、老茶树容易出现枯死现象。因此不要轻易移植大茶树,特别是树龄较高的老茶树。

4.总结

柳州少数民聚集区历史上即有饮茶习俗,打油茶就是采用本地群体种为原料加工的一种类似于黄茶的茶叶产品,在存放过程中香气有松烟香或槟榔香特点,品质表现良好。而牙己茶为代表的柳州地方群体种可作为地方名茶挖掘与推广,在文化上结合当下流行的古树茶、野生茶等概念加以适合该群体种茶树形状的生产工艺,使之凸显地方茶叶品质特色,扩大市场占有率。但由于群体种茶树自身品质的不稳定性,在未经选育的情况下,大面积种植与生产需谨慎,且不建议隨意移栽树龄较老的大茶树。

猜你喜欢
柳州开发
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限速方案分析
袋装柳州螺蛳粉产销突破百亿元
中国成立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
文言文阅读指津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