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绅士教育理论,直接影响和培育了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教育主张,尤其是他的《教育漫话》更以其深入浅出、饱含哲理受到教育界的普遍欢迎。重读《教育漫话》,深感其中的思想精华,感触颇深,尤其是其中的惩罚和奖励观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很有启示。
一、惩罚利大于弊,使用不当,效果适得其反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第一次提到“惩罚”时,就说到“极严酷的惩罚好处很少,不,它在教育上的害处还很大,并且我也相信,受罚最重的儿童,长大了有成为最好的成人的。直到现在我所申述的只是说,无论需要何种严格的管理,总是儿童愈小愈须多用。一旦施用适度获得效果之后,便应放松,改而采用比较温和的管教方式。”
洛克认为: “儿童刚刚做了不正确的事情,家长就能给他们加以矫正,那么家长每次所要对付的毛病便是很少,也很容易将其改正,这样就用不着大动肝火,也用不着鞭挞那样的粗暴纪律了。但是如果开始家长纵容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的过失滋生漫长,一旦到了根深蒂固时,再要铲除,就必须把锄铲深入土中,才能达到过失的根部;“苗地上的萎草已经很多了,那怕用尽力气,费尽工夫,已经不容易清除秽恶,复得佳果,来酬答我们的劳苦了。”
洛克也反对斥責。他认为:“斥责过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结果,差不多也是同样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可以减少孩子对于父母的尊敬。”因为,儿童很小就能辨别理智和愤怒了,他们很快就会看不起愤怒,即使愤怒可以一时慑服他们,但是这种慑服的力量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的,对这种没有理智,只有虚声的空架子,他们自然看不上眼。
这就启示我们所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孩子和学生的管教应防微杜渐,要及时指出其错误所在并及时进行纠正。这样我们每次所要对付的毛病便是很少,也很容易将其改正。另外对孩子和学生也尽量避免过多进行严厉斥责,因为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及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同样可以减少孩子对于父母及学生对老师的尊敬。
二、注重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洛克主张用儿童的自尊、羞耻心和对名誉的重视来管教儿童,“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你能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你就使他们具备了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会永远发生作用,使他们走上正规。”“这是因为:儿童对于称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人家看得起,尤其是被父母及自己所依赖的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所以,假如做父母的看见子女的行为好,便加以赞扬,看见子女的行为不好,便换上一副冷面孔,那么,不要多久,儿童就会感到这种态度的不同的。这种方法如果坚持地执行下去,其功效一定比威吓或鞭挞要大得多。”
洛克很注重父母作为榜样的作用。“你不愿意他去仿效的事,你自己边决不能在他的面前做。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了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不小心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他有了这道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那么容易了。”
这就启示我们,平时要尊重孩子和学生,相信他们有能力干好一些事,充分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一旦他们的行为有了错误,就要立刻指出,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意识到他们这样的行为是不被欣赏的,如若他下次再犯了,我们就可以在态度上对他改变,或冷淡或忽视他,让他感到羞愧,主动改正错误。另外父母和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要言传身教,要以身作则。不让孩子和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要做;希望孩子和学生做的,自己要严格做到。
三、注重精神奖励,鼓励赞扬,提升教育效果
洛克认为“用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的避免。”因为这是“纵容他所应该用全力去扑灭的危险的嗜好。为了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贤良的、聪敏的、有德行的人,他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嗜欲,凡遇理智所反对和责任所要求的时候,他应该抑制自己对于财富、服饰、饮食等等事物的欲望。但是倘若你要他去做点该做的事,便用钱币去酬劳他;见他念了书,便拿些甘美的事物去报酬他的勤苦;你要他完成一点小小的课业,便许他一些漂亮的新衣。那么,你提出的这种种酬报的意思岂不是说,他应该以这些好东西做目标,鼓励他去想望这些东西,使他习于把自己的快乐放在这些东西上面吗?”“那简直是牺牲了他们的德行,颠倒了他们的教育,等于教导他们去爱奢侈、骄傲、贪婪。”
洛克主张用维护儿童的自尊心和名誉来奖励儿童。当儿童做了值得嘉许的行为后,父母应该在精神上给予他奖励,眼神、动作、评语都可以传达这些信息。
这就启示我们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孩子和学生奖励时,要注重精神奖励,轻物质奖励。要经常表扬、肯定孩子和学生勤奋、刻苦和优秀的行为,更能激发孩子和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端正行为态度,保持行为热情,使行为更为踏实、长久。比如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用语言赞扬孩子和学生的正确行为,并且应尽量当着别人的面。2.使用关爱孩子和学生的行为,如拥抱和抚摸孩子身体;给予学生赞许的目光和鼓掌喝彩等。3.以“信任”作奖励,如分配孩子和学生一项具体任务,表示相信他(她)能完成,待孩子和学生完成后,及时给以肯定。同时还要注意啊;不要滥用奖励,要让孩子体会到只有经过努力,有了进步或表现很好,才能获得奖励。
洛克的《教育漫话》,穿过历史的时空,仍投射出智慧的光芒,给我们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以极深刻的启示意义。希望我们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能够汲取其精华,在奖励和惩罚孩子和学生时,能够用更科学有效的方法,从而收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2).
作者简介:黄玉凡(1982—),女,硕士,大连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