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人物描写能力的一点探索

2017-07-27 17:45马青
商情 2017年21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外貌课文

马青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棵树,那么作文教学则是其主干,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实际上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然而,一提起作文,许多同学便“谈文色变”,即便写出作文,也是平淡乏味:写人无血无肉像个影子,记事简略概括,写景也是三言两语。总之,既不具体也不生动,究其原因,学生作文中缺乏描写。缺乏描写的文章像白开水。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得让学生认识描写、学会描写:下面我就以人物描写为例,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探索: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物描写的作用——可使文章更具体更形象:

第一步,从学生作文中抽出一个极为平常的句子,如:一个人进来了:

第二步,在课堂上出示上述句子时,将其写成“一个 的人 地进来了”的格式,要求学生填空。此时,先帮学生分析“人”这一概念。人有性别、年龄、职业之分,人的外貌特征、神情、举止各不相同,表情有喜、怒、哀、乐之分,动作更是多得数不胜数,都可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人的装扮和语言也可以反映其修养性格等,这些对人物刻画起到重要作用:

练习时让学生调动自己的大脑,把所看到的或尽可能想到的形象在脑子里重现,填出恰当的内容,使这个平淡的句子生动起来。经过提示,无需教师举例,一些学生就可顺利完成,其他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所填内容相当丰富。举例如下:①一个带着眼镜挟着一叠书的人慢条斯理地进来了。②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进来了。③一个大眼睛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进来了。

第三步,比较原句和改句,明确记叙和描写的区别。两者都是对人、事地再现。不同的是,记叙仅展现一个过程,显得粗略;描写再现的是具体的细节,不仅显示了过程,而且表达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年龄、行走时的形态等细致的信息。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描写就是精心而详细的刻画,就是绘声绘色的描绘出具体的形态。

其次,让学生在明确了何谓描写及描写的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描写,课文即是范文,从课文中学写作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文章的不同特点老师有侧重地讲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如:我在教学人物外貌和动作描写时,就以《一面》、《社戏》、《背影》为例,讲了描写人物外貌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逐步加深,多次完成;讲了描写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而要有选择、有重点地抓住特征进行描写;讲了写文章要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的动作去写。又如我在教学人物语言和心理描写时,以《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最后一课》、《荔枝蜜》等为例,讲了写对话的几种形式及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常用的几种方法,联系所讲课文,学生感到熟悉又易理解,紧接着我又分别以《瞧,我们这一班》、《我爱我家》、《一次难忘的争吵》、《当我第一次——》等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从学生的表情和结果中,我认为学生的水平有明显提高。

有时,为了让学生印象更深刻,在学习课文之前,要求学生写出与课文相似的人物,然后与课文对照,转入学习课文。这样,学生更能清楚领悟作者的独具匠心,认识自己的不足。学完课文之后,再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类似的描写,这样他们既把课文读透了,又能把刚吸收来的方法用于写作,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观察是描写的基础,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学生尽管对身边的人和事最熟悉、最了解,但他熟视无睹,写作时就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所以,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观察训练。为此,我刻意布置课前进行“猜猜他是谁”活动,让学生选择班级某位同学观察,抓住人物特点,课下将其描写出来,课前读给大家听,猜猜他是谁,学生热情高涨,有的还未读完,同学们就能异口同声地说出人物的姓名;再对有缺陷的,集体评议修改,如是几次,学生就学会了抓住特点多角度观察一个人。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观察某一类人,学习描写群体形象。

如是进行了很长时间,学生的作文水平确实提高了,但让老师想不到的是,有些学生走向了极端。在作文时,不管对什么人物都喜欢加以描写,而不考虑这些描写与中心思想有何关系,其实我们在作文里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都是为了写出个性鲜明的人物,都是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不能为中心思想服务的描写是好无意义的。如有篇作文是《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作文的重点应突出这节课的“生动”,而有些同学在描写老师的穿戴上是不惜笔墨,虽然描写的很形象,但这些描写显然是多余的;又如一篇题为《我爱我家》的文章,有个学生是想通过写和邻居间发生的一件事,表现家庭的温馨,的确思路不错,但文章对邻家小妹妹进行了大量的描写,显然她不是本文的主要人物,所以这些描写不仅起不到突出中心的作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描写是否恰当,不仅要看是否写出了个性鲜明的人物,而且要看是否表现了中心思想。

以上是本人在人物描写方面的一点探索,也许是付出和收获成正比的原因,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慢慢提高,是啊,俗话說“熟能生巧”,写作也是这样,遵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老师的引导、讲解和学生的理解、训练紧密结合,勤于动脑动手,日积月累,就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外貌课文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奇特的蛇鹫
写好人物外貌
外貌与内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论长篇小说《足迹》中的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浅谈语文课本中不同的人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