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恒权
2017年高考试题仅有9套,伴随着高考命题权“收归国有”的步伐,国家意志与主流学术权威的意图得以更充分的表达。作为意识形态主阵地的语文学科,这一特征会越来越明显——换个角度讲,今后摸准命题人(国家意志与主流学术权威的代言人)意图的概率将越来越大——押准作文题的可能性也将越来也大了。
2018年高考作文是什么走向,取决于2017年作文命题的变化趋势,趋势是近期结果逻辑推演的必然,因此,识别2017年的命题意图就事关重大。
2017年的高考作文题的“普遍规律”究竟什么呢?不同专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解读,但都可能偏于一隅,这里面少不了以管窥豹的偏狭者、盲人摸象的片面者和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只有站在时代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才有可能窥破高考作文命题的秘密。
一、2017年高考作文题的“公因素”
站在考试学的角度看,能力命意早已取得了共识,也就是说目前的语文考试题已经弱化知识的考查而强化能力的考核。传统的智力类型划分为五种: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考力。筛查2017年高考作文题可知,9套考题作文命意的“公因素”是“思考力”。也就是说,诸如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等能力都退到了后台自动运行,思考力得到了有力的凸现。请看这9道作文题指向“思考力”的提示语。
【全国卷I】请从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全国卷II】根据六个名言警句,“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
【全国卷III】“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北京卷】选做。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天津卷】“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上海卷】“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作文:“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浙江卷】“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山东卷】“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九套作文题,都可以用议论文对付,因为都聚焦了考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即使是北京卷这样的畅想2049年共和国百年华诞的作文题,也不能只靠想象力能完成任务,虽然看似要求你写记叙文,但标题是确定了的——“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标题采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要求写作者与共和国亲切对话,要你把为什么选择这么些“照片”的理由说明白和说充分,暗藏的思考力要求其实十分强烈。九套题,就有四套作文题直接以“思考”的字样显示在命题材料上,其余的五套均冠以与“思考”近义的词语,对“思考力”的考查已经全面占领高考作文领地。
二、“思考力”究竟是什么?
什么叫“思考力”,学术界聚讼纷纭,教育学意义上的“思考力”,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创始人)说得简洁明白:思考力的强弱以“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为衡量的核心标准。
如何考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的能力呢?前两年,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发声,但大多语文老师没能明白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真正命意,有不少语文老师“创造发明”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模式,而没能从“思考力”的高度加以注意。
具体到语文学科上,作文考试所要求的“思考力”包括了以下八个方面。
1.定义能力。会“模式识别”并下定义,从言语能力上看就是能造新词,能构建一个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一个新概念被预设出来以后,还能加以运算推演。例如,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中,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行政管制给企业主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于是官商勾结就发生了。怎么认识这个现象呢,有专家就发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抽取其“图式”就显示为:有不少官员在争取这种可以官商勾结的机会。吴敬琏等经济学家就从戈登·图洛克(Gordon Tullock)的“尋租”经济学理论中发现了共同点,于是,“权力寻租”这个概念就产生了。文学名作均有此定义能力,如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定义了“简约自然主义”,《水浒》定义了“官逼民反”,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定义了“孤独的宇宙意识”。
今年的全国卷Ⅲ就给出了一种现象:“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对此现象,你如何定义之?若从继承“中国式取仕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角度可以定义为“机会平等”,若从恢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传统角度可以定义为“尚智尚知”,若从“高考所造成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博弈”角度可以定义为“考试困境”……一般教师所讲的材料作文的“立意”能力,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就是定义能力。
2.结构能力。会透视某种结构,我们中国人喜欢笼统而整体地感知一个事物,打包处置我们思考的对象,而结构能力却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像戴着X光透视镜那样,看清事物内部的结构,厘清经纬,将事情作为一个可以分割的系统和一个交错搭配的结构来看待。囫囵吞枣地考虑问题有时候就像疯狗想要吃天,不知道如何下口。例如今年的北京卷,要求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提示语涵盖了诸多方面:“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假如将提示语中的一些方面拎出来写,也容易写成平行滑行而同质化程度高的文章,结构能力强的考生不会盯住“纽带”这个词语整体打包处理,而会钻进“纽带”的内部做相应的划分:“纽带重要”、“纽带不重要”、“纽带有的时候重要”、“纽带有的时候不重要”。这四个维度你只能择其一而行,在此基础上,你才可以去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区分。
3.溯源能力。能发现论证中隐含的前提条件,找出一个结论的前提性假设、默认值和持论人所认定的公理,上溯到观点的源头来看观点的前世今生。心理学上叫元认知能力,也就是实现“知道自己知道”的状态。再以今年北京卷作文题“说纽带”为例,提示语上三处“需要纽带”强烈地透出命题人的前提性默认值:“纽带是必需的”。我们就要对“纽带是必需的”进行反思:纽带对“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交流、历史传承、社会安宁和校园和谐”真的就是必需的么?有时候,混沌无序、开放多元、个性张扬是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交流、历史传承、社会安宁和校园和谐”的必需条件呢?这样一想,思路也就打开了。对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考生的溯源能力弱了,就会犯迷糊难以把持。
4.还原能力。文本解读上的还原能力是指将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内容还原成生活本真的非人文状态,从而透析二者之间的矛盾(与不合理),从而悟得行文的艺术技巧和魅力原因。在作文的时候,就是考生必备虚实透视、唯心唯物交融的思维。你得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也要写得出“她就这样默默的等待,把自己等成了一座石雕”这样的虚实拈连的句子。今年天津卷的作文题“重读长辈这部书”就是在打比方,把“长辈”比喻成知识与智慧的承载物,“读书”在这里既有获取知识智慧的含义(实),更有理解、认同、继承长辈意志的含义(虚)。就像北京卷的“说纽带”不能把“纽带”理解为一种具体的物品那样(自然科学的物化思维),天津卷的“读书”也不能理解为拿着一本书阅读理解,这可是作文的基本奥秘,理科班的考生尤其得加以注意。
5.逻辑能力。能正确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三大形式逻辑层级的能力,能避免一般化的逻辑错误,具体讲,运用概念(词语)不要违反同一律;进行判断(语句)不要在范围、程度、时态等方面犯错误;拓展推理能避免张冠李戴、因果失配、样本片面等错误。今年的浙江卷作文要求从人需要读三种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展开思考,“有字之书”好理解,“无字之书”从逻辑上讲就是与之对立的,对立点在“有没有记载和沉淀”上,可以理解为一切的人与事,类同于曹雪芹说的“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从逻辑上讲,“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已经形成周延,即加起来已经是百分之百,那“心灵之书”是从哪个角度冒出来的“鬼”呢?原来它是从另外一个逻辑角度发出的新东西,不管“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都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做再次划分:诉诸于物与事的“书”和诉诸于心灵的“书”。如果将“书”看做“知识”话,经过这样的二度划分,就可以分为三类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命题人的意图就暴露出来了,要求考生明白:知识是多方面的,不能片面地理解知识,尤其是不要把“知识”只是理解为自然科学知识。这对当下炽热的应试教育和短视的学校教育难道不是一个提醒么?
6.预案能力。能考虑到不同的可能性,能条分缕析事物的各个元素并将之排列组合进行完备化,避免选择性盲视,躲避人所共有的认知盲区。现实生活中有预案能力的人能做最坏的打算,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能跳出庐山看庐山,会把既定的方案推倒重来。在作文审题立意上,不少考生为力争高分而煞费苦心地创新,结果却弄巧成拙遭遇了滑铁卢。江苏卷作文要求讨论车辆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就是一个考查预案能力的作文题,“车”与“时代的发展”“世间的真情”“观念的变迁”“人生的哲理”究竟有多少种联系方式,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问题在于考生对“车”的理解。在这个语境中,伴随命题人的提示语,绝大多数考生会把“车”看成现代文明的标志,命题人也明明白白地告诉你:“生活中离不开车”。但我们在审读的时候可不能这么老实巴交,我们得猜一猜命题人有没有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不是我在教你使诈,是我们得有起码的预案能力。命题人是不是也在暗示我们:“车”多为患,“车”让我们迷失了自己。正如换了一只眼睛看世界一样,有预案能力的考生会发现另一片天地。
7.信息能力。能判断信息的可信度,能研判材料的正误。今天对待互联网的信息,以及一些尚未解密的历史事件,我们要能研判其真伪,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我们也得有基本的知人论世的能力。换到作文上講,我们可以对命题人所给出的材料进行甑别,因为命题人给出的材料都是经过了高度的选择的,其选择性盲视会误导受众,让一般的考生偏听偏信。因此,对准命题人所给材料的信息误差开火,也可以写出石破天惊的好作文,但这对信息能力要求是极大的。2014年重庆卷作文材料是这样的:
这就是一个道听途说的故事,甚至误传为作家余秋雨所遭遇的事情。我们运用信息能力来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个信息有很多漏洞的:“和蔼可亲”的老人会不会这么狡诈,简直成了应聘考核?游客已经打电话给了老人,老人为啥不告诉游客要将垃圾袋注明“玻璃碎片,危险!”的字样?这个“游客”已经被命题人默认为中国的游客,而中国尚未将垃圾分类处理,难道老人不知道中国的这个事实?若老人不知道中国尚未将垃圾分类的信息,则游客与老人之间纯属信息不对称,而老人不能单方面将游客的举动上升为公德心来加以考量。命题人拿这么个材料来让考生聚焦“公德心”就是错误的,考生可以动用信息鉴别能力展开写作,不无创新。
8.说服能力。能用严谨的论证说服他人,在阅读中,我们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地展开推演的,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多多训练逐层深入的论证方式,在记叙性写作时,可以训练如何编织出人意料的情节。考场作文太多将观点与材料生拉活扯连在一起,说服力强的文章少之又少,行文中所体现的思考力普遍贫弱。文脉绵密思考力强大的考场作文更是凤毛麟角,像古代《六国论》和《过秦论》那样的文章鲜有耳闻!即便是强词说理,能象李密的《陈情表》那样把假的说得象真的,也几乎不可见。所以,说服力是最大的思考能力,急需我们平时加以训练。
三、为什么今天的作文要考“思考力”?
笛卡尔曾经有言:“我思故我在”。这是他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我思故我在”的含义并不是“由于我思考,所以我存在”,而是抱定怀疑一切的笛卡尔发现了一个怪圈:我们用怀疑一切的态度来展开思考的时候,肯定有一个执行怀疑性“思考”的“思考者”,这个作为主体的“思考者”(“我”)是不容怀疑的,这个“我”并非肉体的“我”,而是思维着的“我”。所以,我们都是通过思考而意识到了(我的)存在,由“思”的活动而知道了“在”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当我们使用理性来思考的时候,我们才真正获得了存在的价值。高考作文考试,就是让每一个考生确定自己存在的意义,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使自己成为自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出版的“富尔报告”就提出了“Learning to be”的宣言,正确的翻译就是“学会成为你自己”。实际上,Learning to be就是古希腊哲学中“认识你自己”的含义,人之所以别于动物的正在于人可以成为人(to be being)的特性,而不在于人与动物在本能上相似的部分。可见,我国高考作文题与人类精神文明的观念地层是紧密对接的。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走到今天,“人”的现代化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人的观念若不能现代化,我们也只有拿着现代化工具开历史的倒车,公民的观念、依法治国的观念,都急需“人”的觉醒,国家治理现代化,没有大量能够理性思考的国民不行。若知识在以几何级的速度爆炸的同时,国民思考总量却在逐年下滑,就将产生可怕的悖论。人们都在忙于用知识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忘记了停下脚步想一想自己为何出发。思考力要求高的作文题目,在倒逼考生放慢脚步,思考诸多人生与命运的要义。
作文题目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样子,也是与国际形势接轨的。欧美国家尤其是法国的高考作文题在思考力方面要求甚高,这些国家都把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作为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基本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了诸多教育发达国家的高考内容之一。我国高考作文在这方面才开始破冰,近几年的趋势也将沿袭这样的轨迹。
四、思考力升级测试:以全国卷Ⅱ为最
思考力的测试有难度层次的区分,按照所涉及的对象数量和思考方式,2017年高考作文题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点状思考”,就是针对某一问题从一个点展开思考。全国卷III关于“高考”,天津卷的“重读长辈这部书”,上海卷的“预测”,山东卷的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都可以围绕一个点来展开思考。在进行这类思考的时候,关键是“扣帽子”,找到一个符合材料的思想点,就可以晕染扩散开来,从一个点上八面开花,铺就一篇佳作。这类思考的限制较少,供考生发挥和选择的空间较大,难度相对而言要低些。
第二类是“面状思考”,命题材料给考生勾勒了一个思考的平面,在这个平面上你可以左右驰骋,但可供选择的弹性已经不大,就像孙悟空给唐僧画了一个圈,唐僧是不能走出这个圈的。北京卷选做①关于“纽带”的讨论,江苏卷的“车”的问题,浙江卷人要读的三本大书,都是围绕着一个点已经给你划出了一个平面,考生不能重新规划另一个侧面,只能在命题人规定的平面上思考问题。
第三类是“链接思考”,是给你几个看似没有联系的几个点,让你自己寻找链接点,局部之和大于整体,从而实现创新。全国卷I和卷II、北京卷选做②就是这样,将思考的选择权交给考生,让你来确定认识世界的方式和策略。值得注意的是,用来链接的事物级别不一样,其思考的难度也就不一样。
全国卷I用來链接的是“关键词”,我们都知道,用几个词语串起来造句,只要找到了中心句,加一些适当的过渡性语言,其难度并不大,追求的是前后语脉的连贯与整体语境的统一性。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从这12个词语中选择两三个来归类整理的难度并不大,再找一个上位概念来统领它们,思考也就有了框架和路径。比如就选“一带一路”“大熊猫”和“高铁”吧,它们都是国家对外发展的战略武器,用一个“走出去”就可以将它们给统领住了。
北京卷选做②是图像的拼接,与全国卷I类似,只不过这需要描述图片的内容,有点象图文转换的语言运用题。畅想2049年,我国基本实现“两个一百”的战略,在共和国100周年华诞的日子,值得歌颂的事物会很多,正是因为太多了,所以考生可以任意选择一个领域,在该领域选择几个典型的画面进行描摹即可。比如就选环保领域吧,一副青山绿水图、一副食品安全图、一副安静休憩图,就可以完成“共和国,我为你拍照”的任务了。
最难的当数全国卷Ⅱ作文题中的六个句子(注意,不是词语),抽取公共因子或近似因子,链接为一篇文章。出题人自己给了一个统率六个句子的链接方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意思就是请从中国名句化育后世的角度来展开思考,找一个下位的概念来统率择定的两三个名句。首先,得找出留个名句各自可能的思想点,再进行有目的的拼接,且拼接还要合理。有一个微观但易被考生忽略的问题就是,一定是围绕中国本土的文化来思考问题,那些大量使用外国名句和典故的考生,就要把它放到中国文化的场域来进行比照了。
按照数学的排列组合公式,从6个选择中选择2种或3种进行组合应该有35种,而每一个名句若按照3个思想点计算,则有105种立意的可能性。这样命题的开放度不可谓不大,但会给阅卷判分带来无穷的麻烦,所以,估计阅卷场会粗暴武断地处理问题,找一个能统率六句话的主题来重新划圈,比如“家国情怀”“格调胸襟”之类,考生脱离了这几个圈子就判偏题。比如①-B与⑤-B之间就可以链接为“唯有坦坦荡荡的君子才会有担当精神”,但这样的立意会不会被阅卷官判为最佳立意呢?
从六句话中任选两三句来组合可不是件小事情,它不是简单的用词造句那样做概念点之间的铆接,它是内在思想点的拼接,是论断之间的相似性解读,是哲学上的视域融合,思考力难度可想而知。
真要审准全国卷Ⅱ的作文命题,考生不在草稿上画思维导图实在是无路可行。但一旦审准了命题人意图以后,绝大多数考生又会习惯性上升到一个上位概念去,重新堕回话题作文的泥淖,其结果就是,不少的优质作文会让阅卷官揪心:这究竟是不是套作的预制板文章呢?
高考作文命制的第一原则就是防止宿构,想尽一切办法杜绝考生套作。而今年全国卷Ⅱ的作文命题本来创新力就大,对考生的思考力也要求最甚,一旦阅卷场老师们思维慵懒下来,不又是理想的头碰到了现实的壁么?唯一可行的作文判分办法就是,先研判立意是否在上述100来种之内(一般而言偏离的概率很小),然后集中精力判定考生的立意与文章所述是否充盈有力。轻立意,重表达,尚思考力,惟其如此才符合国家命题意志与考生的利益公平。
既然思考力已经被摆上了高考作文命题的首位,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未来,做好积极的准备。
[作者通联:重庆市沙坪坝区高中语文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