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观念加快小学数学课改步伐

2017-07-27 17:22刘裕程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数学课创设

刘裕程

我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新一轮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如何将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有效的转化为教育形态,已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首要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校数学教师认真学习三导五学的教育理论,积极投身数学教学改革,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表达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积智慧课堂。但与此同时,我们还清醒的看到:我与同学科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和交谈,了解到学生中最集中的反映是:数学太抽象,公式多、符号多、学起来枯燥乏味,脱离现实生活。特别是还有不少学生认为除了考试外,数学不再有什么用,因此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十分复杂,但作为数学教师不能不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是否真正履行了数学“课程标准”所说的数学教师的一个重大职责,即将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适当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乐于探索、易于接受的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对上述这个问题,结合我在五年的课改工作中经验进行了深刻地探索。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1)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努力把握教材的设计思路与意图,以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线索,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我校学生所选用的人教2011版教材。我认为该教材最大的特色,知识点的安排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数学知识,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和机会,能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以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讲述数学的发展过程,描述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问题,文字简明、语言生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树立用教材来教数学,而不是来教教材的教学思想。我平时根据课堂教学实际,主动地附加一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例子、或选取其他的思考途径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正确定好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

《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者”的含义包括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引导者”的含义包括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教师的作用体现在:

(1)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

(2)给学生提供置于问题情景之中的机会,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

(3)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4)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为了使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有意义、有价值,我不断完善自己倾听、提问、解释和积极获取信息的水平。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随着教师的作用的体现,优化滞后的数学教学方法已成为所有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当务之急。我首先真正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三、新课标下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1)数学课中注意创设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而是要经过长期培养和教育。数学课同其它课堂教学一样是学校教育的渠道之一,也是全面育人的重要阵地,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将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去激励、诱发学生,激发其兴趣,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进取和创造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

(2)创设和谐氛围,有利培养良好的心境和兴趣。数学课的成功与否除了考查课堂知识结构的合理安排外,很大程度是看能否创设和谐的情境,去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使之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这样在愉快和谐气氛中进行的教学,不但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让学生的好胜心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表现。

(3)引进成功的激励,有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情感。我在数学课中引进成功的激励机制如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激起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强烈愿望。学生天性好胜,都想显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希望得到大家(特别是同伴)的承认,而开展成功的激励活动正是顺应这一心理活动。因此,在设计以激励为主的课堂教学时,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把同一内容分为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用分类推进的方法,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

(4)开展自主活动,有利于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培养创造精神。我在数学课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活动中,亲自感受需要的满足,较好地启动学生的内驱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发展自身各种智力因素,从而锻炼学生地独立意识,培养了他们地创造精神。

综上所述,教师一定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在学习上,不少学生除了本身的智力因素以外,另一个主要障碍就是非智力因素上的,诸如成绩不好对数学不感兴趣,遇到难题,不能迎难而上,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在教学中我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四、新课标下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要注意正确引导,优化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1)引导明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数学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有着同样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不但要具有促进思维品质的形成的效用,更应达到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提高的效果。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明理,让他们说出解题的每一步依据,逐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这样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

(2)引导观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数学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灵感,不仅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由于我经常引导学生全面而灵活地思考问题,探索新的解题途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新课标下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要注意参与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劳动技能素质的形成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应融合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劳动技能素质的形成。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数学课创设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有趣的数学课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