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包容:携手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

2017-07-27 19:25汤贞敏
广东教育·综合 2017年7期
关键词:全球化国际化共同体

汤贞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就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瞻远瞩地发表了丰富的论述。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正在成为世界共识。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应该而且也能够发挥根本性作用,因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本因素在于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作用。对此,应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一、 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要求我们认识到,通过教育传承创新、发展繁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是对全人类文明的宝贵贡献

教育既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明生成的肥沃土壤、文明传播的主要途径、文明创新繁荣的必然依靠和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周易》说:“物相杂,故曰文。”不同的声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制度而存在文明差异,不仅不是文明交流融合的障碍,反而是世界文明发展的活力所在。吸纳世界文明精华,是适应开放性、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教育承担着神圣使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汲取世界文明精华、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当然。眼下的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在全球化进程中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有力助推人类文明进程。世界知识与技术大面积普及、深度共享、协同创新,需要我们系统探寻和研究世界知识、技术、文化的根本价值,需要世界各国通过教育传承创新、发展繁荣富有特色的先进文明,深入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世界意识、世界眼光、世界情怀和世界交流合作能力的公民,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二、 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要求我们认识到,教育国际化是推进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诉求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在世界跨国、跨地区流动成为常态,这其中包括教育资源及教育要素在国际上流动,也就是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优化配置,由此带来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教育国际化日益活跃。很显然,教育国际化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在人才培养、文化发展中融入国际元素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面向世界发展本国或地区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有所影响、有所贡献的过程。确实,教育作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事业,承担着造福人类、弘扬文明、推动进步的使命,教育国际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正日益成为各国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当今时代教育整体特征的表现,它以全球化和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为背景,以实现人的国际化为目标,通过具体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国家或地区间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互学互鉴,更好地推进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文化发展,助推各国或地区在全球化中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世界各国教育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 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要求我们认识到,教育国际化是解决世界教育领域基本矛盾的重要途径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不断,商品、资金、人员、技术等跨国跨境流动不绝,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持续提高,使许多教育问题全球化,必须扩大交流与合作,以期更好地解决全球性教育问题。的确,同经济全球化一样,教育国际化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教育国际化为人类跨国界、跨文明交流合作提供了可能,促进各国教育市场、人才资源等共建共享。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本土化与国际化、单一性与多样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等同时并存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发展之中,需要解决“本土化”与“全球化”、“传统”与“现代”、“合作”与“竞争”、“知识增长无限”与“人类汲取知识能力有限”等矛盾。而解决这些基本矛盾和问题,应当从“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的高度加以审视,在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中逐步达成。

四、 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要求我们认识到,教育国际化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明确教育国际化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定位。时下的中国,亟需通过建立健全教育国际化战略,依据“发展教育,经略世界”的理念,从顶层设计、治理结构等方面系统谋划,加强战略协调,做到教育、文化、外交、贸易、投资、旅游等有机互动;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双向推进中国教育国际化,既借鉴世界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改革发展举措,又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以教育国际化促进中国教育现代化;通过文化与市场途径,支持走向和经略全球教育市场,建设中国国际教育中心,积极应对教育国际竞争。

教育是文化傳承与人的发展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任何成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改革发展背后,都维系着一种精神力量,这就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追求。中国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其中的一个使命是通过教育,更好地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增强国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好地培养植根民族文化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公民,提高全民素质;更好地为提升全体中国人的全球意识、国际责任和文明素质奠基,打造人力资源强国。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必须充分展现开放合作、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培育全体受教育者宽阔的国际视野和面向世界的情怀。因为我们的国家要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不仅要成为经济、技术强国,更要成为文化、精神强国;不仅要引导全体受教育者学习和传扬中华优秀文化,更要教育他们在这个现代化、多元化的时代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和独特的民族品性,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积蓄力量,走出一条充盈着民族文化、时代精神、全球意识的成功之路。

五、 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要求我们认识到,中国应该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全球化不断促进世界投资、贸易、旅游等的增长。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能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当然,我们也认识到,目前每个国家和每个人在全球化中的受益程度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国家或每个人的资源禀赋、教育水平、发展基础等都不相同,从全球化中得到的机会和受益也就不可能整齐划一。客观看待和评估全球化带来的利与弊,应推动实现开放、包容、普惠的全球化,让它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及其人民。

中国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不断增强,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需要加快提升教育发展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人类教育改革发展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可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进人类教育共同体建设,因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责任(促进和平、推动互利合作、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国际法)、目标(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增长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原则(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和谐包容)、愿望(构建繁荣、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与人类教育的追求在基本方向上高度契合,只要做到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科学、民主、法治,共商、共建、共享,就能为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提供制度基础,助力巩固和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同时,可以区域性、全球性的国际组织,以及双边、多边人文交流机制为平台,设计和落实丰富多彩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推进教育服务产业、企业跨国发展,鼓励高水平教育“引进来”与“走出去”。为此,应建立健全鼓励和支持教育“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更好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更好为人类教育共同体建设贡献中国智慧提供可靠保障。

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这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助推人类文明进步的巅峰之路。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全球化国际化共同体
聚焦港口国际化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全球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