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

2017-07-26 15:11魏鹏
大理文化 2017年5期
关键词:杨林制衣厂群团

魏鹏

在省城的人才市场,陆抗美就发现杨林是个人才。陆抗美在杨林的应聘资料里,看到一张中央电视台诗歌朗诵演唱会的节目单,节目单上有杨林写的一首朗诵诗。据杨林说,这首诗在中央电视台朗诵后,省、市、县电台电视台也都分别朗诵了。就凭这一首朗诵诗,省会国企、环宇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陆抗美决定聘用杨林了。

杨林长得一表人才,身高一米七五,衣着朴素,浓眉大眼,鼻梁右侧有颗黑痣,像目字脸上的微型标识。满头黑亮的长发似乎在半月之前就该剪去三分之二了,因为没剪,也许是故意留着的,使他看上去就像一个三流画家,又像个二流诗人。杨林原在苏北乡镇企业工作,因企业破产,已到不惑之年的杨林就从苏北闯进省城打工。因年龄偏高,学历偏低,在省城人才市场挤了一个上午,也无人搭理他。眼看就要像只大头苍蝇被赶出大门之外了,大门里边的陆抗美却发现他是個人才,破格把他聘到环宇公司任工会干事,同时做企业文化、企业宣传工作,以便发挥他的特长。这让杨林喜出望外,因为他正想从人才市场赶往劳务市场,想在劳务市场找点粗活、重活、力气活干干,却不料陆主席慧眼识才,把他作为人才聘进了公司总部,居然当上了工会的宣传干事。在苏北时,杨林只是个乡镇企业的档案员,整日守着企业的图纸、资料发呆,原以为一辈子就这么待下去,好在企业终于破产了,杨林终于走进省城了。原苏北破产企业的同事知道后,就说杨林是从糠箩跳进米箩喽,还有的说杨林诗歌没有白写,画也没有白画(杨林喜欢写诗歌,也爱画漫画),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的。

为报答陆主席的知遇之恩,杨干事事事抢着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陆主席不愧是工会主席,急员工所急,想员工所想。她说苏北是个穷地方,苏北人进省城打工不易。丈夫不穿的衣服,陆主席就拿来给他穿;食堂里剩下的饭菜,陆主席就让他免费去吃,能不让他花钱就不让他花钱,能为他节省就为他节省。为解决杨干事的住宿问题,陆主席还打算等儿子出国留学后,就让杨干事搬进自己家里去住,省得花钱租房。后来,陆主席又说儿子把出国的名额让给了他人,不去留学了,杨干事就在公司总部附近租了间简易房安身。因住处离公司最近,杨干事每天早来晚归,三步并作两步走,一人干着两人活。分内事他干,分外事他也干,写写画画的事他干,打水扫地的事他也干。画画廊,编简报,办车展,样样少不了他,样样他都干得出色出彩。杨干事如鱼得水,样样干得得心应手,仿佛压制多年的人才一下子有了用武之地,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自从杨干事进了工会之后,公司的简报有看头了,画廊也生动活泼了。每期画廊一出,就挤满了啧啧称赞的公司领导和员工。有的说:“杨干事多才多艺,把画廊画得跟连环画似的,有故事,有人物,有新闻,上上下下都看得懂,都爱看。”有的说:“画廊到了杨干事手里才真正像个画廊,以前的画廊徒有虚名,是个名副其实的花架子!”陆主席说:“杨干事以公司为家,不把自己当外人,一心扑在工作上,画画写诗都是他的长项,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可杨干事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认为自己还可为公司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在工会组织员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时,杨干事依据企业文化发展的需要,建议公司废除原有名称,组建集团公司。杨干事认为“环宇”名称华而不实,虚张声势,什么环海、环洋、环球、环宇,统统俗不可耐,毫无创意。他建议用“朗驰”取代“环宇”。

杨干事的建议得到公司领导层的高度重视。经过反复研究商讨,最终采纳了杨干事的建议,组建了以经营汽车为主的大型物流企业——朗驰集团有限公司。

杨干事在编发集团简报时,在组建集团的消息后,附上了自己创作的一首朗诵诗——

朗驰:一个词和它的词性

历史上不曾有过

词典里也找不到

找不到朗驰这个词……

朗驰这个词

只能诞生在思想解放的新时代

只能诞生在改革开放的新天地

这个词的意义

是观念更新带来的意义

是开拓创新带来的意义

啊,朗驰的意义

就是朗驰诞生带来的意义

新颖又神奇

陌生又熟悉……

它是一种品牌

它是一种精神

它是一种境界

啊,朗驰的境界

永无止境……

名词是它的词性——

品牌是它的别名

大江南北

五湖四海

处处都有朗驰的宾朋

动词是它的词性——

它充满生机

它充满活力

它展现的

是无限广阔的前景

啊,朗朗乾坤

纵横驰骋……

形容词是它的词性——

有一群无私奉献

勇往直前的新老员工

最爱用朗驰来把自己形容

啊,朗驰人——

把朗驰看在眼里

把朗驰铭记心中……

在集团组建的庆典仪式上,团委书记孙燕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这首诗,使新组建的朗驰集团锦上添花。杨干事也像自家办喜事似的,忙里忙外,忙上忙下,忙得跟疲猴似的,在庆典仪式上出尽了风头,给集团领导和员工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杨干事以为,孙燕在庆典仪式上朗诵他的这首诗,大大提升了他在集团公司的知名度.为他站稳脚跟、长期在集团公司打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干事还以为,一次的失败,可以导致第二次的失败;一次的成功,也可以导致第二次的成功。因此,他在第一个合理化建议被公司采纳后不久,又提出第二个合理化建议:建议公司员工统一着装,人人穿着员工制服上班。杨干事说:“员工制服具有传达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特点、工作风范、精神面貌的重要作用。在统一制服限定下,每个员工都将自觉地成为企业的一员,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如果建议再次被采纳,杨干事还将依据制服的风格、造型、质料、色彩、配件等特点,再写一首朗诵诗,把企业特色融合到整体统一又灵活多变的员工制服里边去,让孙燕拿到公司的年终联欢会上朗诵。杨干事想,凭自己的写诗水平,加上孙燕甜美的音质,一定会赢得集团上下满堂喝彩,继而把年终联欢会从高潮推向新的高潮。

果真如杨干事设想的那样,一次的成功可导致再次成功,第一个合理化建议被采纳,也可导致第二个合理化建议被采纳。朗驰集团董事长江建涛兴奋地说:“员工穿着体现企业特色的舒适、高雅、自然的员工制服,是企业文化深层次的反映。杨干事的建议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在朗驰集团组建时,我就想为我的员工打造一身体现朗驰特色的员工制服了。”董事长江建涛采纳了杨干事的建议,并让工会主席具体负责实施。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员工的光荣感、责任感,董事长江建涛特别强调,“制服做好后,将向每个身穿制服的员工收取一半的工本费。”

“为增强领导岗位的优越感和竞争意识,”陆主席提议,“我看,中层以上干部的制服工本费,就全免了吧。”

江建涛笑了笑说:“这事交给工会,我就不再过问了。工会主席有权作主,你就看着办吧。”

说办就办,大大咧咧的陆主席向来说话高声大语办事雷厉风行。陆主席是工会主席,同时也兼任群团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妇联主任、工会干事同在一个办公室办公,也一同归陆主席领导。陆主席把群团办公室人员召集到她的主席办公室,一起商讨选择做员工制服的厂家。有的说请青年制衣厂做,有的说请春光服装公司做,有的说请时尚制衣厂做……最后,由陆主席提议,从十六个比较知名的省会制衣企业中。选取了山杉制衣厂为朗驰员工定做制服。接着,陆主席就让杨干事把朗驰集团的企业宗旨、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特色、企业标识等资料,还有杨干事写的那首朗诵诗,一同送到山杉制衣厂的设计部,请他们为朗驰集团设计舒适、高雅、自然、体现朗驰企业精神和特色的员工制服。

与此同时,陆主席交给杨干事一份员工名单。杨干事接过来一看,名单上全部是集团下属九个分公司里的员工。陆主席对杨干事说:“杨干事,迅速通知下属这九个分公司,按這名单上的在册人员,迅速安排他们到山杉制衣厂去量体裁衣。”杨干事把名单又看了一遍,小心翼翼地问:“陆主席,这名单上没有集团总部人员,是不是给忘了?”

“下一步,”陆主席和蔼地笑道,“集团机关、集团领导统统放到下一步,一线员工优先。”陆主席对杨干事笑了笑,就不再说什么了。

过了几天,陆主席又交给杨干事一份员工名单。杨干事一看,这是一份集团下属九个分公司外出员工名单。陆主席对杨干事说:“杨干事,迅速通知这些外出员工,近日回来后,务必于下个礼拜五之前,设法到山杉制衣厂去量体裁衣。”杨干事把名单又看了一遍,不无奉承地说:“长期出差在外的员工也做制服了,陆主席想得真周到!”陆主席对杨干事笑了笑,什么都没有说。

一个星期后,陆主席又交给杨干事一份员工名单。杨干事一看,这是一份集团下属九个分公司的外聘人员名单。杨干事心里咯噔一下,仿佛有块石头砸了脚趾似的。常言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份名单里虽然没有杨林的名字,但杨林知道自己的身份就是一个外聘员工。从这个意义上说,说这份名单和他自己息息相关也不为过的。虽然自己在工会、在集团机关工作,但仍是一个外聘员工。陆主席说:“杨干事,迅速通知这些外聘员工,本周内到山杉制衣厂去量体裁衣,过期不候,后果自负。”这所谓后果,大概就是一旦失去机会,就再也得不到一套员工制服了。陆主席看了看杨干事,又特别强调,“这些外聘员工,也是企业的员工,原则上说,他们也应定做员工制服。但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这些外聘员工,可穿员工制服,也可不穿员工制服。对他们,不可强求,要实行人性化管理。”杨干事只顾看名单了,陆主席强调的这几句话,他好像没听见似的。不过,那最后一句,还是打动了他。

“什么人性化管理?分明是另眼相看!”杨干事只是在心里想,并没有说出口。毕竟,集团机关还没有开始量体裁衣,到时候。不见得就没有自己的制服。

董事长说员工制服做好后。要收一半的工本费。为了替杨干事省下这笔支出,陆主席压根儿就没打算让杨干事穿制服。陆主席只是在心里想,也没有告诉杨干事。有几次,陆主席几乎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但又一想,说出来没必要,不就是一身制服吗?不就是为杨干事省几个钱吗?还非要顶到脑门上吗?

没人知道,作为外聘员工的杨林,做梦都想有一套员工制服。杨干事以为,只有穿上员工制服,他才算是省会国有企业员工的一员,才算是生活在省会、工作在省会。在集团公司成立时,参加庆典的员工在玉桥食府举行聚餐晚宴。当时,杨干事看到食府的门厅接待生、总台服务员、餐厅里端盘子的员工,全都身穿制服。接待生的制服亲切、喜气,总台的制服大方、严谨,餐厅的制服清洁、柔和。制服面料高档,左肩下的口袋上方,还用刺绣绣着食府标识“玉桥”二字,乍一看,像只欲飞未飞的玉蝴蝶。那时,杨林就想,只要能穿上这身制服,让他天天在餐厅端盘子他都乐意。有一次逛街,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到娃娃桥上并肩走着身穿制服、佩戴工作牌和“家外佳”宾馆徽章的几个客房服务员,制服面料一律是高档的呢子,火样的颜色,热情又高雅,富丽又含蓄,杨林羡慕得在心里直叽咕:“我若能穿上这身制服,让我天天在客房里接客我都愿意!”还有一次,杨干事梦到自己身穿集团制服回苏北老家(这是在杨干事第二个合理化建议被采纳不久时做的一个美梦),真如衣锦还乡一般。原破产企业几个哥们把他围得团团转,有的说他胖了,有的说他瘦了,有的说他精神了。杨林心里明白,他们没话找话地套近乎,无非是想近距离地看看他这身在省城定做的制服。有一个哥们只是摸了一下面料,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大陆发现新星球、新星球发现新人类似地连声惊叹:“哎呀呀!哎呀呀!我他妈的在企业穿了八套工作服,全是他妈的劳动布做的,说耐脏还是一件件地脏了,说耐磨还是一件件地破了!你看看人家杨林,你看看杨林这身狗皮,真他妈的鸟枪换炮啦!”其他的哥们一听这话,连忙来摸来拽杨林的制服,这一摸一拽,就把杨林从梦里拽了出来。

杨林揉了揉带着眼屎的双眼,自言自语地说:“这做制服的合理化建议.是我杨林首次提出并被集团公司采纳了的,不管怎么说,一定会有我杨林制服的。没有我的制服?不可能!不可能!”杨干事边说边摇头,自我肯定,又自我否定。

星期一一上班,陆主席就让杨林通知机关总部人员尽量不要外出,说山杉制衣厂将派裁剪师来为大家量体裁衣。这个通知,让杨干事心情激动,心跳加快,快速地跳了一整天,直到裁剪师离开总部,杨干事的心跳都没有慢下来。

这一天.山杉制衣厂的两名裁剪师被陆主席领进董事长办公室,为董事长量了身高、腿长、臂长、三围和肩宽,一名裁剪师边量边唱尺寸,另一名戴眼镜的裁剪师跟着重唱尺寸,边核实边往本子上记。量完了董事长,又量党委书记、总经理、副总经理。然后两名裁剪师就进了群团办公室,为妇联主任量尺寸,为团委书记量尺寸。陆主席的尺寸也是在群团办公室里量的,但陆主席没有让裁剪师为杨干事量尺寸,却让杨干事把企业发展部、财务部、营销部、广告部、后勤部等部门的人员,逐一喊进群团办公室里量尺寸。陆主席量过尺寸后,又几次从斜对门的主席办公室踱到群团办公室。杨干事几次掀了掀自己褪色的米黄色夹克衫底边.仿佛暗示陆主席让裁剪师给他量尺寸,不知陆主席是视而不见呢,还是压根儿就没有看到。陆主席每次踱到群团办公室,都若无其事地看了看裁剪师的表格.又问一问测量进度,就回到斜对门的主席办公室去了。

杨干事心中暗想:机关里除两名副总出差在外,集团领导个个都量过尺寸了。在各个科室部门中,只有发展部的刘吉娟、财务部的郝东良、经理办公室的霍军和自己一样,都没有量尺寸。刘吉娟的父亲再婚,请假了;郝东良也不在机关,参加市财政局的业务培训去了:霍军跟着两位副总,出差天津了。杨干事再一想,心里又是咯噔一下——刘吉娟是重庆人,郝东良是长沙人,霍军是北京人,他们都是和自己一同进公司的外聘员工。莫非,总部的外聘员工不量尺寸、不做制服?

下班时,杨干事请孙燕晚走一步,说是有事请教。也许因为孙燕朗诵过他写的诗,也许因为孙燕和他同在群团办公室办公。在集团机关里,他和孙燕走得最近,有不明白的事、想不通的事,就常向孙燕请教。团委书记孙燕也不把他当外人,而是拿他当老大哥一樣看待,对他有问必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孙书记,你说说看,陆主席为何不让裁剪师为我量尺寸呢?莫非,机关的外聘员工不做制服?”

“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是这事啊!”孙燕笑道,“不是我说你,这个建议你根本就不该提,制服有什么好?世界上再没有比制服更死板的衣服了!让我量尺寸,给我做制服,我还不想穿呢!”

听孙燕这么一说,杨干事满脸惊讶,惊讶得张着黑洞洞的嘴巴说不出一句话来。

看着杨干事的窘态,孙燕又笑道:“你要想穿制服,我把我的制服给你好了!”话还没落音,孙燕又哈哈大笑起来,“对了,我的制服是女式的,就是给你你也没法穿呀!”

“我说孙书记啊,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痛!”杨干事在心里说,“这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杨干事鼻梁右侧的那颗黑痣苍蝇般的跳了两下,脸上掠过一丝酸涩的苦笑,就不再言语了。

“做制服的建议是我提出的,怎会没有我的制服?没有?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量尺寸……对了,为何不给我量尺寸……没有量尺寸就不可能有制服……也许放在下一步吧……陆主席不是常说下一步吗……不是还有员工、集团的领导也没有量尺寸吗……”杨干事只好在心里自我安慰了。

半月过后,山杉制衣厂的两位裁剪师又来到了群团办公室。这时,两位出差在外的副总——韩总和李总——已经回到了总部。陆主席立马让杨干事请他们到群团办公室里量尺寸,同时让杨干事通知下属各分公司那些生病的、住院已出院的、因种种原因还没有量尺寸的员工.速到群团办公室补量尺寸。陆主席还特别提醒杨干事,说发展部的刘吉娟、财务部的郝东良、经理办公室的霍军都回来了,别忘了通知他们来量尺寸。杨干事不住地点头,一一照办。只是还没有来得及通知经理办的霍军,霍军就忍不住地找上门来.在过道里就扯着嗓门高喊:“大家都在定做制服,怎么不通知我来量尺寸?”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我正要去通知你,你就来了!”杨干事抱歉地笑道。

这时,陆主席也从斜对门的主席办公室来到群团办公室。陆主席拍了拍霍军的肩膀说:“做制服哪能少了你,为了给你量尺寸,裁剪师都等你两个礼拜啦!”说完,陆主席又看了一眼杨干事,似乎有话要说,但终于没有说。杨干事又掀了掀自己褪色的米黄色夹克衫底边.眼含期待地看了陆主席两眼,似乎也有话要说,但还未及开口,话刚到嘴边,就被陆主席的目光扫了下去,像秋风扫落叶似的扫了下去。

量体裁衣已进人尾声了,下一步的下一步也已走完了。集团下属各分公司员工,该量尺寸也都量过了。在集团机关,领导量了,正式员工量了,外聘员工中,除了杨干事,全都量过了。据陆主席透露,在中秋节之前,大家就可穿上员工制服了。

量体裁衣结束后,杨干事像个霜打的茄子,蔫了。工作激情一落千丈,再也不早来晚归了,再也不打水拖地了,除了分内的工作.其他事情再也不主动过问了。本来还想再提两条合理化建议的,也不再提了。

晚上躺在床上,杨干事翻来覆去地想:自己在集团公司干不长了,陆主席对自己有看法了.要不,为什么不给我量尺寸做制服呢?杨干事一想就是半夜,越想越睡不着。

他想到陆主席原来说让他搬到她家去住的.后来也不了了之了,说是孩子没有出国,家里没有空房。她儿子真的没有出国吗?谁知道呢?

他想到陆主席把丈夫穿过的衣服拿来给他穿,这是什么意思?纵然穿上她男人的衣服也成不了她的男人!想到这里,他又翻身下床,把陆主席送给他的一件青绒夹克衫(像新的一样),两条大半新的深蓝色西裤,统统扔进厕所里去了。

他想到陆主席让他去吃食堂剩下的饭菜,这分明是把他当成猪狗了啊!可恨自己脑袋进水了,当初还满怀感激地又吃又带(回宿舍里吃)呢!

他想起集团机关里似乎在谣传他和孙燕走得太近了,想勾引女孩子。其实,近日来,孙燕下班之后虽然也和他一样迟迟不回家,但那是孙燕在复习迎考,人家孙燕在准备报考公务员呢!人家只是图个清静,且办公室里有空调,比家里条件还好。人家孙燕并不是和他在一起说着悄悄话。不错,在坐索道时,他和孙燕坐了同一把椅子,孙燕也的确把身子歪进了他的怀里,但那只是因为恐高惊吓而已。不错,孙燕讲究卫生,从不和他人共用一个水杯,而在机关组织登山比赛时,孙燕和他同喝了一瓶矿泉水,可这又有什么呢?难道因为这个,陆主席就怀疑我们关系不正?就听信那些流言蜚语?就不给我量尺寸?就不让我穿制服?不穿制服,与裸体何异?我还有脸待在集团机关吗?还算是集团公司的员工吗?再说了,穿制服的建议,本是我杨林首次提出的啊!

左想右想,左看右看,看来,我杨林在公司呆不下去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孙燕说得对,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制服更死板的衣服了!”

“这是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呢?是又怎样……”

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杨干事老是想着制服的事,想得他吃饭不香,睡觉不甜。但在机关,特别是当着陆主席的面,他绝不再提制服一个字。越是一个字都不提,夜里就越是想入非非,满脑子都是制服,制服,制服……不久,杨林就患上了失眠症。

在杨林患上失眠症不久,也就是中秋节前夕.山杉制衣厂一辆满载制服的大货车驶进了集团总部。

“杨干事!杨干事!杨干事……”陸主席想组织一次义务劳动,让杨干事召集大家把货车上的制服搬上楼,可到处都找不到杨干事。后来,才在杨干事的办公桌上发现一份辞职报告。

陆主席手拿辞职报告,边抖边说:“这个杨干事!这个杨干事!正准备把他转为正式员工,他却辞职了……”

编辑手记:

《围城》的经典语录:“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此句话拿来形容生活或者事业,也未尝不可。《逃离》中的我和李郁,一个是困惑落寞的失意人。一个是有车有房的成功人.在面对选择时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我”大学毕业,却在异乡打工后回到家乡,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虽然内心有渴望有期待,却又全无行动。整篇小说就在“我”哀婉、困惑的自白和与李郁的对话中进行。“我”逃离了大城市、逃离了竞争,躲在自我的空间中叹息神伤,却被连大学都没有读过的发小李郁想要放弃拥有的一切出去打拼的魄力吓到.从而开始思考自己的“逃离”,我在自我的围城中选择“逃离”.逃离了城市和梦想,李郁却冲出了自己的围城,奔赴了外面的世界。制服可谓之杨林心中的“围城”他一心想拥有,而在其他人眼里.制服却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束缚人的“围城”。作为一个省会国有企业的外聘人员,杨林真可谓兢兢业业,积极为集团的发展建言献策。他提出制作统一的企业制服的建议被采纳.让他感到成功。并且这身统一的制服是杨林心中最渴望的,因为它代表了他和其他正式成员具有一样的身份,能给他归属感。可惜,杨林最后也没能得到一套制服,虽然其中有很多误会,甚至有好意。但是,在杨林心中,他没有进入“围城”,便也失去了自我和尊严。小说主人公共有的这种“围城”情节也许是当下生活中精神困惑的某种真实映射,个人的自我困惑很多时候是不被别人所理解的,与其在自我的围城中冲撞和神伤。不如勇敢地去追寻和沟通。

猜你喜欢
杨林制衣厂群团
数智群团:从分散的“群”到融合的“团”
丽红制衣厂
做屋
如何增强党群工会管理工作的时代性
着力增强群团组织战斗力
牢牢把握群团改革正确方向 努力开创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
退休前的敛财“狂飙”
离婚计谋
华人制衣厂闯出一片天
根在“命”上,还是根在“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