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美国的华人制衣厂,你脑海中是否立即浮现出《北京人在纽约》的那种作坊似的家庭工厂?而且只是进行着来料加工这样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可是,位于美国纽约的宝利得制衣厂,一定会改变你的这种印象。这家华人制衣厂不仅在美国市场打响了自己的自创品牌“Lafayette 148”,而且成为第一家承制美国军服的华人制衣厂。22年前,“宝利得”还是一家只有20余名员工,年营业额仅为100万美元的小作坊,如今,却已成为拥有400多名员工,年营业额数千万美元的制衣企业。当华人制衣厂陷入严重萧条之时,“宝利得”却蓬勃发展,它究竟如何在美国闯出一片天的?
艰辛创业
和许许多多华人制衣厂一样,“宝利得”也是从夫妻店开始起步的。“宝利得”的总裁萧纯仁和妻子陈爱惠移民到美国时,正值华人制衣厂如雨后春笋般在美涌现之际,为了寻找自己的事业,两人都辞去了原先的工作,将多年的积蓄投入制衣厂中。建厂的第一年,萧纯仁夫妇天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9点,可是,制衣厂最终还是亏了本。原先在香港担任过百货公司总经理的萧纯仁知道,主要还是因为没有稳定的订单保证。因此,夫妻俩四处奔波,扩大订单数量。同时,还研究改善制衣厂的管理,确保能够按时按质完成订单任务。第二年,“宝利得”的账面上开始出现盈余。而且,工厂的声誉也在衣服批发、零售商中传开了,一些大的公司开始主动找上门来,工厂的订单也越来越多。
第一次转型
此时,萧纯仁和陈爱惠仍然不敢掉以轻心,特别是周围的华人制衣厂越来越多,竞争也日趋激烈。制衣市场也从原来的销售商求工厂赶货而不惜加价的局面,变成了制衣厂之间为了争夺订单自行降低加工费的情况。如此的恶性竞争,让萧纯仁意识到如果依旧生产中低价位的服装,“宝利得”的生意一定会受影响,生存的惟一选择就是马上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争取高价位衣服的订单。
夫妻俩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与汗水,特别是陈爱惠,一双擅长弹钢琴的手现在天天摆弄的是缝纫机。每每接到一批新订单,陈爱惠都会和技术好的员工一起研究缝制技巧和要点,再手把手地交给技术稍差的员工。有时遇到难度大的问题,陈爱惠还主动向其他工厂的老师傅虚心请教,然后回厂指导。而萧纯仁则操心如何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为此,他经常采购新的设备,以便腾出更多的人手去学习新技术。1986年,“宝利得”承接的订单大部分已是高价位的服装,而且在业内的名声日渐响亮。不但美国的知名公司如Liz Clairborne、Anne Klein等向它下订单,就连德国的Escada公司也向它要货。
生产美军制服
1992年,萧纯仁又发现了一条新的要货方向——美国国防部军需署。他知道,这份订单量大而且稳定,加工费也不菲,如果能拿下这份订单就等于找到了一个“金矿”。可是,能够获得这份订单的制衣厂凤毛麟角,全美上万间制衣厂中只有10多家获得这样的殊荣,更何况当时上千家华人制衣厂中还没有一家入选。军需署的要求很高,制衣厂必须财务状况稳定、账目清楚、报表完整、技术好、效率高、质量佳、交货准时。此外,军需署还会比较众多竞标者的报价,从中选择最佳者。由于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宝利得”在竞标中脱颖而出,为获得订单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随后,军需署专门考察了“宝利得”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例如,要求工厂在92分钟内完成一件空军男装上衣,“宝利得”的工人如期完成了测试。还有一次,“宝利得”奉命为得克萨斯州某空军基地生产1000件男军装上衣,结果所有产品全部合格。“宝利得”在通过军需署多次“苛刻”审查和测定后,最终获得了订单。
第二次转型
这几年,华人制衣业萎缩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人都说制衣业已是夕阳工业。萧纯仁想,虽然工厂现在接受了许多高价位衣服的订单和军服,但仍是简单的来料加工,没有自己的设计,今后的收益也不会上升太多,除非增加产品的设计成分,甚至于创立自己的品牌。1995~1996年,萧纯仁与几位合伙人一起创立了品牌“Lafayette 148”。同时,萧纯仁开始四处网罗人才,特别是设计、销售人才。不久,一套套新颖的女装设计图在“宝利得”的设计师手中诞生,按照这些设计样式,车工们将布料变成了“Lafayette 148”牌的女装。随后,“Lafayette 148”牌的女装出现在了纽约和其他城市的时装店、百货公司里,“宝利得”在纽约也自设了几间零售店,开始销售这个牌子的服装。
刚开始时,“Lafayette 148”服装的销售平平,没过多久,销售局面就打开了。因为萧纯仁非常留意消费者的口味,他经常参加设计师会议,研究探讨如何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服装。1997年,“Lafayette 148”服装的销售额只有600万美元,两年后,就增加到2000多万美元。今天,它更成为了一个颇有名气、颇有市场份额的品牌。随着名气而来的,是像雪片般的订单,而要求到“宝利得”参观、学习的人数也年年增长。“宝利得”也从一家小小的制衣厂,发展成为一家集设计、制造、销售于一身的服装制造公司。G(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