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心理学视域下的网络自拍现象研究

2017-07-26 20:53刘瑾璐
新媒体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反思成因

刘瑾璐

山西传媒学院,山西太原 030013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自拍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内容,几乎成了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自拍的出现与风靡不仅是一种自我表达方式的解放,更是社会交往中沟通、互动、展示自我、定位自我的重要途径。当然从传播学的角度讲,网络自拍也体现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一种心理诉求。因此,文章从网络自拍现象出现的起源及原因出发,对传播心理学视域下的网络自拍现象进行研究,并对这种新的信息传播现象进行反思。

关键词 传播心理学;网络自拍;成因;反思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9-0015-02

自拍(Self-timer)即摄像者拍摄自我人像照片,这一词早在1984年就已经出现,自拍的最初概念仅仅是指照相机的一种功能,如摄像者可以利用延迟拍摄或者自行设定拍照时间的方式,拍下自己的照片,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拍与网络形成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网络自拍随之出现,而且这时自拍已经不再是一种照相机功能,而发展成了一种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上的现象。在网络自拍出现之初,由于技术条件以及人们隐私心理的限制,并没有太多的人愿意将自己的照片公开上传到网上,但是随着自拍技术的越来越成熟,以及各大互联网平台、应用软件的推波助澜,自拍、晒照已经成为网络社交媒体中的一种时尚,甚至有些人秉承着“有图有真相”的观念,在朋友圈、脸书、微博上为凑够几张照片而不断摆出各种造型。据美国某公司于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出生在1980年至2000年的年轻人,一周平均拍9张自拍照,一年要为自拍花去超过54小时的时间,而这种在自媒体时代出现的全民参与的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其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传播心理学的规律,接下来笔者就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探析。

1 网络自拍现象出现的原因

1.1 信息技术以及自拍设备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与自拍设备的更新换代是网络自拍得以盛行的物质基础,首先,智能手机在技术上的突破,使得人们的自拍越来越便捷,如许多智能手机利用前置摄像头、提高像素的方式,来提高操作效果,同时各个美图软件的出现以及技术上的大众化,使得自拍、修图成为了一种人人可操作的行为;其次,自拍杆这一“神器”的出现,使得人们的自拍视角更加广阔,而自拍的效果则更令人满意;最后,网络平台的开放,为自拍群体晒图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如微信的朋友圈、各种微博、脸书、QQ相册等,这都为自拍照上传与公开打开了方便之门。

1.2 自拍群体的自我表达与自我满足

每个人都有自我宣泄的愿望,而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会下意识地寻找某种宣泄的途径,此外,每个人也都希望在人际交往中展示出自己最为光鲜亮丽的一面,并在赞美与夸奖中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而提升自信。而网络自拍恰恰迎合了人们的这两种心理需求,如通过自拍晒照,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现状,并通过沟通交流,宣泄此时的情绪;另外,许多人在自拍前会经过精心的修饰,并对点赞、评论、转发的数量非常关心,而一旦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就会欣然自得。

1.3 视觉交流与读图时代的契合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现代文化是一种视觉文化,而非印刷文化。”所谓“印刷文化”是以文字或语言为代表的一种文化传播方式,而视觉文化则是指文化的传播形式更具体、更形象,能够对人的视觉产生更强烈的刺激。从生理学上讲,相对于文字,人们的视觉对于图像的捕捉更为敏感,因此随着网络的兴起,有人断言我们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而网络自拍在读图时代的优势不言自明,如在旅游时与景点自拍能够直接传递比文字更加真实、生动的信息。因此,在视觉文化背景下,网络中自拍已经成为了视觉交流的一个主要途径。

2 传播心理学视域下的网络自拍现象研究

2.1 镜像理论与自恋行为

镜像理论是由法国精神医生雅克·拉康提出的,这一理论的核心是通過对婴儿照镜子行为的分析,来探索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即当一个6~18个月大的婴儿在照镜子的时候,会通过对镜像的判断来形成“自我”和“他人”这两个概念,而他人对镜像的影响则是其定位自我的关键因素,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自拍行为就是人们对镜像的延伸,即利用社交媒体对镜中自我的评价,来确定自己的价值。此外自恋情结在网络自拍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许多人的自拍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在化妆技术、灯光、角度、背景、服饰以及后期处理技术的支持下形成的“自我”会更加美丽,而有些人将这种虚幻、表象的美丽看作为真实的自我,由此进一步激发了其网络自拍的热情。

2.2 女性对话语权的拓宽

网络自拍是一种以身体作为符号进行信息传播与沟通的方式,在这种特殊的符号传播中,自拍群体能够与更多的人搭建互动关系。调查显示,在网络自拍中,女性的人数远远多于男性,而这一现象一方面表现出了女性感知世界、表达自我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女性对话语权的拓展。虽然已经进入21世纪,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男权社会的烙印依然清晰而深刻,因此,女性利用网络自拍打破传统父权、夫权的限制,用身体作为符号,来探究一种新的表达媒介,从而在社会中发出女性的声音,而这对于女性自我价值、自我形象的重新定位有着深远的意义。

2.3 男性凝视的病毒式传播

“男性凝视的病毒式传播”是加拿大社会学家本·阿格尔对女性网络自拍行为的评价,女性在网络自拍中呈现出明显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们在自我意识觉醒中,提高了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另一方面,在自拍中,女性的审美视角更多是依赖“男性凝视”,如男性对于肤白貌美、大胆性感女性的照片的关注度更高,因此,许多女性在自拍中会下意识迎合这一审美要求,而一些渴望通过展示内在美、精神追求,但是外貌、身材平平无奇的女性则鲜有人问津,而这种现象既是对女性权利觉醒的一种讽刺,更是对男权社会的一次验证。

3 网络自拍的传播特点

3.1 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融合

网络是一个公共空间,在这空间内,人们可以在法律的范围内自由地发表言论,而个人的生活、外貌始于私人领域,但是网络自拍这一概念就是个人与公共的结合,即拍摄者在网络这一公共平台上展示私人信息。在网络自拍中,拍摄者会将照片晒到主页和公共平台上,虽然这些平台会通过个人账户的方式进行加密处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希望通过网络公共空间,来展示私人信息,这样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就出现了融合,而这一传播现象也对自拍群体提出了一个警示,即在网络上展示自我的同时,也应该明确区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避免造成私人信息的泄露。

3.2 隐私与共享的共存

隐私是一种私密性的,非共享性的信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一种矛盾的心理,即一方面渴望通过保护隐私来保护自我、实现自我,另一方面又渴望通過窥探他人隐私而满足一种猎奇的心理快感,而这一矛盾在网络自拍中则出现了奇妙的共存,如摄影者通过自拍对身体、外观的展示将自己的隐私体现出来,然后,这种隐私信息则被放到了公共平台上实现共享,在共享中,摄影者利用隐私来获得更多的关注,这一方面可以满足其被窥探的刺激心理,另一方面也能够默许自己去窥探他人的隐私,以完成信息的交换,这样在网络自拍中,隐私与共享实现了共存。

3.3 真实与虚拟的交错

在网络自拍中,人们虽然宣称展示真实的自我,但是实际上每一个自拍照都是“精心修饰的自我”,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我修饰以求达到赏心悦目的观感无可厚非,但是对自拍照的过度修饰则可可能形成“视觉欺骗”,进而产生一种对美的病态追求,如许多“自拍达人”在自拍前不仅会对自己的外观进行修饰,在晒照前,还会利用修图软件,进行祛痘、美白、滤镜、瘦腿、拉长等后期处理,而通过这些工序呈现出的“美图”,虽然观感极佳,但是却呈现出一种虚幻的、不真实的美。

4 结束语

总之,网络自拍行为是自媒体时代下的一个客观产物,而从传播心理学上看,这种行为呈现出展示与掩饰自我这两种矛盾的心理,针对这一现象,自拍群体应该正确认识自我价值,而网络媒体则应该积极引导网民进行自我的约束,使网络真正成为现代人交流沟通、真正展现自我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续蔚一.网络自拍现象中人的主体性的建构[J].新媒体研究,2016(2):67-68.

[2]郭喜超.传播心理学视角下微信朋友圈晒自拍行为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6):1-3.

[3]黄菲菲.传播心理学视域下的网络自拍现象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6(3):109-113.

[4]鲍高齐.自媒体时代网络自拍现象的社会文化心理探析[J].传播与版权,2015(9):118-119.

猜你喜欢
反思成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