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手机管理对策

2017-07-25 21:26陈世林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对策

陈世林

摘要:随着手机的普及,探讨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对大学生课堂玩手机这一现象的治理非常有必要。本研究采用纸质问卷的调查形式对高校学生进行集体测试,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究大学课堂手机泛滥的成因,提出消除这一现象的对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手中的手机成为服务教学的工具。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手机管理;对策

网络时代,手机普及,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正确使用手机,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是摆在当前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调查

笔者选取自己任教的高校,采用纸质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进行抽样调查,选取60人接受调查,调查项目如下:

你上课是否使用手机?26人回答经常使用,32人回答偶尔使用,只有2人回答从不使用。数据显示,课堂使用手机的比例是96.7%。

你一节课使用手机的时间是多少?33人选择10分钟以下,15人选择10-20分钟,12人选择20分钟以上。数据显示,45%的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时间在10分钟以上。

你在课堂使用手机干什么?只有6人回答使用手机查找与课堂有关的资料。其余人都回答使用手机的聊天工具聊天、看小说和娱乐视频等。

调查数据显示的这一现象无疑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学风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大学时光是相当短暂的,把大好的光阴浪费在漫无目的的网络世界、游戏世界,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将是极大的损害。

二、大学课堂“手机泛滥”的成因

笔者从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即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学管理的角度,对教师、学生以及大学的环境和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探究大学课堂“手机泛滥”的成因。

(一)教育者:教师因素

我国的大学课堂基本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法。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跟随的讲授式课堂往往枯燥沉闷,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缺乏参与意识。相比之下,手机中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却很容易吸引年轻的心。同时,几乎所有高校都存在“学评教”制度,让学生给教师打分,分数记入年终考核,导致教师不敢放手进行课堂管理,担心得罪学生给自己打低分,对学生课堂玩手机熟视无睹,这就进一步促成了课堂“手机泛滥”现象的形成。

(二)受教育者:学生因素

随着智能手机渗透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大学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不协调的一幕:教师在讲台上满腔热情地讲课,学生在讲台下聚精会神地玩手机。 精神病专家预测,手机依赖将会是21世纪最重要的非药物依赖类型之一,过度使用手机容易诱发生理疾病,损害正常的心理和社会功能。

据《光明日報》报道:“西南大学在中心图书馆开设脱机自习室,学生进入此自习室须将手机交给工作人员代为保管。这个自习室开设近一周,有学生坚持了530分钟不使用手机,但有的学生10多分钟就熬不住了。‘脱机自习事情不大,但反映的问题值得深思。”

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表明,“手机依赖症”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首先,高度在线化加剧人的疲惫和焦虑,手机所产生的辐射严重伤害眼睛、心脏及神经系统。其次,手机信息的碎片化削弱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再次,过度依赖手机影响正常人际交往,弱化了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大学环境和管理措施

大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能力。学习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加之中国的大学严进宽出,这就使得一些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陷入浑浑噩噩混日子的状态,典型表现就是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从事娱乐活动。同时,校方又没有从管理措施上严加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使得课堂管理无章可循,以至于课堂上手机泛滥成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顽疾。这一现象如不加以改善,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首先,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学生上课分心导致不能完整地领会与接受全部课堂教学内容,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有些学生听不懂干脆就不听了,一节课跟不上,以后这门课也就不会听了,其结果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其次,影响教师的授课情绪。当教师带着精心准备的教案走进教室,满腔热情地授课时,却发现有些学生埋头玩手机,且屡教不改,甚至直接告诉教师就喜欢玩游戏,不喜欢听课。大学课堂“手机泛滥”对教学管理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校方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制度,把手机管理列入章程,使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有章可循,从制度上、管理上杜绝课堂手机泛滥现象。另一方面,在教学上要进行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刻板”面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的兴趣从“手机娱乐”转移到“追求知识”上。

三、综合治理大学课堂“手机泛滥”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好读书和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塑造学生“甘于吃苦,勤于学习”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好读书、肯钻研的良好习惯,这是破解“手机管理难题”的有效途径。人生的价值取向出了问题,思想上出了问题,那么只有端正思想、重塑人生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通过团会、班会、辅导员联系制度、专题讲座、学生活动等多种途径宣传典型事迹,宣传身边的优秀榜样,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力亲为的实践活动中感受自身价值的存在,培养社会责任感;建立健全与家长的沟通联络机制,与家长形成完善学生价值观的合力,通过“家庭-学校”双方的努力塑造学生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当表现出对学生高度负责、高度关爱的态度,通过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格和人生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有效管理学生课堂玩手机的目的。

(二)健全管理体制:各部门齐抓共管

控制课堂“手机泛滥”现象需要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网络中心在上课期间应适当控制网络流量;教务管理部门应修改完善学生管理体制,明确规定课堂使用手机从事与教学无关的行为违反校规校纪,视情节轻重给予惩处;教育督导部门应作为第三方参与“学评教”制度,对教师进行客观评价,改变目前教学中存在的“要求不严,要求不高”的现状。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课堂教学要从严要求、从高要求。同时,教师要一改以往僵化死板的传统教学方法,引进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内容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教学任务细分为各个专题,然后根据不同的专题成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到扎实有用的知识。同时配合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开展各类知识竞赛、举办各类演讲会、辩论会、座谈会,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避免学生仅仅满足于考试及格的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将手机变教具。用“课外+课内”和“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推动教学改革。变“课堂使用手机娱乐”为“手机为课堂教学服务”。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手机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指导学生打造一些公众号,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让学生用手绘漫画、微电影等形式,或其他他们喜欢的方式展现学习成果,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也没有乏味冗长的说教,利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图、文、声并茂。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不再被教师视为“心头病”,手机成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课堂上只需让学生掏出手机扫描一下大屏幕上面的二维码,即可进行课堂“趣味”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互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肩负着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但是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晦涩难懂的理论,进行冗长乏味的说教,势必使学生失去听课兴趣,难免出现课堂使用手机娱乐的现象。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微信公众号,通过经典著作推荐、历史人物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積极性。

总之,在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手中的手机服务于教学,改变传统的僵硬死板的“一言堂”教学模式,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才是教学改革中手机管理的出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周继坚.别拿“手机依赖症”不当回事[N].光明日报, 2016-11-23.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规模开放课程的发展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基于CBET模型教学效果调查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