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赛促学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意义

2017-07-25 19:54张玲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初赛机械制图学业

张玲

《机械制图》课程是工科类的基础课,该门课程要求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较强。中职学生大多数基础较差,学习该课程较难,在此背景下,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合理地检验学生的学业水平?如何评价教学方式是否合理?本文就一次比赛的结果分析其中所反映的问题,探讨比赛背后的意义。

《机械制图》是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在机械类专业中,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两年半里,与其相关的主要课程有《CAD二维》《UG软件应用》《普通车床实训》《数控车床实训》《模具设计与3D打印实训》等。可见该门课程学习的熟练程度不仅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而且影响专业技能的提高。本文从该门课程一次知识竞赛探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意义。

2016年11月我校迎来了第14届科技文化节,我校机械教研室组织了《机械制图》知识竞赛项目,本项目是首次开设,参赛的队伍有2015级(二年级学生)机电一体化151、152、153、154、155班,数控151班共六个工科班。

竞赛分初赛与决赛,初赛是参赛班级全班参与的,采用笔试方式,参赛人数有244人。初赛试题难度一般,由于中职学生踏上社会以后,主要是看图加工,针对这个特点,我们的试题以读图为主,试题分两大部分:(1)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选择题(已知两视图选第三视图)。(2)读图:读一张零件图和一张装配图,回答问题(填空)。考试时间是90分钟。

决赛是在初赛两星期后进行,为增加趣味性以及增强团队精神,采用团体赛形式,选手从各班初赛中选出4名优秀学生组团参赛。比赛规则是:20道选择题,团队讨论得出答案,在规定时间(一分钟)一起举牌给答案。决赛试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读图的速度。

此次比赛,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一、檢验学生的学业水平

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并提出如何帮助学生发展的过程。

一门课程的评价一般包括:平时作业、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但是课程结束后,跨度到下一学期再考核就没有了。本次知识竞赛是一种新尝试,是学业评价的一种补充,通过比赛检验二年级学生一年级的课程。

初赛是全体参与,学生没有经过事前培训,可较真实反映全体学生的学业水平,反映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参赛的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机械制图》课程学习,以及相关的课程《CAD二维》学习,和相关的《钳工实训》《普通车床实训》《公差实训》等实训运用后,看图能力是否已经达到了教学效果了?

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德国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50-1909),他于1885年发布了他的实验报告,即《记忆遗忘规律》,如表1所示。

初赛是在10月20日举行,距离二年级学生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过去了四个月,按《记忆遗忘规律》,学生记忆量应有20%左右,考虑到本学期正在学习的《UG软件应用》,我们把60分以上定为优秀,30分定为及格,成绩如下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1)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与学生上一年期末成绩相对比:4.5%优秀率与期末考试的优秀率8.6%;44.6%及格率与期末考试67%及格率都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具体名单成绩对比,验证了一件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期末成绩好的,比赛成绩也是好的。(2)从试卷的正确率分析,学生对零件图的读图能力较强的,对空间想象能力较弱;(3)各班及格率不均匀,最高62.5%,最低31.5%,相差一倍。以上三点表明:学生整体学业水平下降;各班知识能力不平衡;各班的学习风气相差甚远。

二、检验课程教学是否合理

近几年来,随着中职学生的素质下降,课时压缩,教材的变化,教学方式也跟着变化。我校从2013年开始实施项目教学法,教材选择及教学方式是否合理需通过验证才行,知识竞赛是检验教学方法合理性的一个较好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赛的数据,与期末考试对比,各班成绩相互对比,各题得分等情况可较好分析教学的成效。

本次决赛是成绩优秀学生的角逐,学生的总体成绩,各题型得分情况可较好反映教学的合理性。表3是各班的决赛成绩情况表。

从表3的成绩可反映以下问题:

有五个班级正确率达到50%以上,在时间短、难度大的前提下,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较全面的、熟练的,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把决赛数据进一步分析,表4是各题总的得分情况(60分/题)表

从表4各题得分情况可知,第3、5、8、16题得分率很低(已知两视图,选择第三视图),说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为我们今后教学重点训练知识点提供有力的依据。

教材一样,课时相同,专业类似,学生是随机分配的,但各班的及格率相差有一定的距离:最高75%,最低40%,说明各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改进。

三、提高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马斯洛理论认为:人有五个需求(从低到高),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尊重需求指的就是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希望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通俗的说法是人人都有荣誉感。《机械制图》比赛使那些学习该门课程优秀者获得奖励与荣誉,从而获得学校、社会的承认,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借助这个平台将来出社会可得到较好的工作岗位,在这里人的尊重需求得到了满足。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比赛现场气氛热烈。

参赛学生认真复习,积极思考,斗志昂扬,为自己、为班级争光;观赛的学生情绪激动,在场下认真地观看比赛,二年级学生在热情高涨地讨论比赛题目,许多学生看到本班参赛的同学答错时,着急万分,甚至当场询问能否换人;一年级新生认真观看,对竞赛兴趣极大,赛后许多学生询问参赛的条件、比赛的规则,纷纷表示明年要参加比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比赛过后,各班任课教师及班干都反映班上学习风气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四、结束语

通过一次知识竞赛,即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学业评价,又检验了课程教学的合理性,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这就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初赛机械制图学业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线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机械制图与CAD教学改革的研究
基于职业院校《机械制图》的创新方法研究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食神大会初赛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