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芹+乔艳洁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校园文化的研究不断加强。1986年,上海团市委学校部在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校园文化”这一概念。近年来一些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学校文化进行了分析,有学者从哲学的角度,对校园文化进行了四个层面的探讨,并得出了以下结论:“按照由内到外、由深层到浅层的变化过程,学校文化的结构应该包括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等四个方面。其中,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则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学校精神文化起反作用。” [1]显而易见,校园文化这四个层面相辅相成、彼此联系。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精神面貌都有着很大影响,起着渗透性作用。关注并解决好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实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对学校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辞海》对“整合”一词做出如下定义,即“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彼此衔接,从而实现系统内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2]而有效性即“事物有存在的价值,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对 “高职院校资源有效整合”做如下定义:使高职院校未形成有效系统性的文化资源实现系统化、集中化。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发挥资源内部的协同作用,采取相应措施,合理有效地调配或重新配置校园内、外文化资源。随着高职院校内外兼修思想的深入,文化资源作为高校竞争中潜在和隐性的力量,成为每个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贺贤士曾对职业教育做出的定义,即:“职业教育就是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一线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3]这一观点是以职业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相关教育政策的出台为视角做出的定义。从某种程度上这个定义也说明了职业院校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注重实用性、技术性和职业性以及社会需求;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注重发展全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发展不均衡,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却在不断提高。两者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针对此种矛盾,本文主要从校园文化资源中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四个方面对目前高职院校资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一)校园制度文化
科学、有效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正常运行的前提。经实地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只是停留在对学校制度建设和制度完善层面。有些院校习惯于沿袭传统制度,且多年来一成不变;有些院校虽然本着创新的精神,制定了一系列校园制度,但大多为应急之策,浮于表层,忽略了人文性,很少融入文化的成分。致使高职院校在文化制度建设层面出现了制度和文化分离,出现制度和文化“两张皮”的僵局。
一些善于改革、乐于改革的职业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统制度和创新制度的有效衔接。但制度依然缺乏“文化”的成分。诸如一些致力于制度改革的高职学校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教职工管理制度、食堂制度、宿舍卫生等一系列制度时,大部分重点放在用刚性的制度去约束人,忽略了学生、教师以及其他人员的适应情况,缺乏人文关怀。实现校园制度和文化的融合,使校园制度真正成为一种校园文化,是实现校园其他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
(二)校园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可感知性。校园管理者的行为文化、教师行为文化和学生行为文化、校园活动的举办等等都属于校园行为文化。乐于助人、认真完成作业、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师生间的和谐相处等都属于校园行为文化。当然,高职院校在这些方面也存在着不足。毛君洁对高职院校行为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过以下总结:“思想政治教育不充分、行为文化的建设缺乏开放性、行为文化的建设中存在功利化倾向和低俗化倾向、网络时代影响了校园人际交往、校园活动数量和质量的欠缺降低了校园行为文化的丰富性和品位度、社团建设落后致使校园行为文化丰富性不足等。”[4]他从行为文化的课程、模式、内容、外在影响因素和具体外在表现等六个方面深入细致的分析了职业院校在行为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实现行为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我们必须认清这一问题。
校园行为文化作为隐性“文化”的外化载体,我们对高职院校行为文化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对学校的行为文化时刻关注,对良好的行为文化進行宣传、倡导。设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对于不良的、低迷的行为文化进行遏制,科学的分析,制定合理的策略,实现行为文化的有效整合。
(三)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另一组成部分,具有直观性,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校园建筑、教室设备、校园基础设施、学校标语、校园绿化、等都属于校园物质文化。作为职业院校,其服务的针对性决定了教育方向的专业性。因此,其物质文化也具有特殊的一方面。校园的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物质文化等都属于职业院校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共性与其个性的并存,决定了其存在的问题既有同类院校的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一些职业院校存在着实训场地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设备未能得到及时更换等相关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的生源呈现逐年增长趋势,院校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不断壮大。伴随着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很多院校硬件和软件都不能及时得到提升,因此就会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一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出现重复性,交叉性建设,重视速度和数量忽略了院校专业特色,呈现出单一性、重复性的特点。物质文化资源未能实现有效的整合。
(四)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资源是校园文化资源的灵魂。校园精神文化资源为制度文化资源、行为文化资源、物质文化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形散神不散”一词可以用来形容校园精神文化资源在校园文化资源中的地位。校园精神文化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职业院校校园精神文化资源由于受企业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的影响,校园精神文化呈现出内容贫乏、保守落后和功利主义的特点,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未能做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缺乏,很难做到“窥一斑而知全豹”。学校开展的文化活动多以本土化活动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主,对已引进的国外同类职业院校的精神文化活动的元素未能有效融入,教师在课堂上偏重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学校虽然大力倡导并鼓励师生进行创新,但由于创新氛围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一些院校改革的步伐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尚未完全接受异国新的文化精神,所以尚未能实现有效变革,致使职业院校本土校园精神文化资源与国外的精神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
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资源有效整合的策略分析
(一)制度文化的刚柔相济
“刚柔相济”一词出自汉·王桀的《为刘荆州与袁尚书》一文:“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这里的刚柔相济指的是理国治民之道。同样学校制度的制定也需要注意刚柔相济。院校制度的制定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甚至带有强制性,其特点可用一个字概括:刚。文化是以人文性为基础,因人而变,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其特点可用另一个词来概括:柔。刚,可以约束人;柔,可以教化人。刚柔结合,可以培育人。校园制度文化既不是单纯的指制度,也不是单纯的指文化,而是指文化、制度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做到刚柔相济,校园的制度文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园制度文化”。 才能实现“和”的结果。
职业院校校园制度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既离不开传统存在的刚性,也不能忽视内在柔性。实现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的有效整合需要职业院校用以人为本的思维去考虑现存的制度文化,了解学生和教师对制度的接受和认可,同时相关机构应该鼓励让人们主动探索,自觉做到把文化和制度有机融合,从人文性的角度去完善制度、整合文化和制度,让师生愿意接受,乐于接受,形成科学的校园制度文化。
(二)行为文化的去伪存真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5]通过对职业院校校园行为文化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校园行为文化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现象。校园中正能量的行为文化和负能量行为文化并存,且很多学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8至20岁之间,其自制力和辨别是、真假的能力还不够强,往往容易受到不良校园行为文化的影响,不能职业院校有责任对校园行为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需要我们对校园行为文化去伪存真,为师生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对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整合,职业院校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对校园行为文化的性质进行界定。二是应该对优秀校园行为文化大力宣传,发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环境同化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向好的行为看齐,塑造更好地校园行为文化氛围。三是及时发现不良校园行为文化,消极的、负面的行为文化应采取措施坚决抵制,及时杜绝。有效实施以上三点措施,实现对校园行为文化有效的科学性整合。
(三)物质文化的统筹兼顾
毛泽东对“统筹兼顾”做过如下定义: “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6]职业院校物质文化建设要注重实际条件,做到统筹兼顾。职业院校校园物质文化的整合首先要整合重复资源,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专业和专业特色。
一方面职业院校可从学校建筑、校徽校训、校园绿化等方面去塑造学校特色。这样既要能展现院校专业特色,也能体现院校自身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由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主要是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人才发展需要,为企业培育技能型人才,所以职业院校校园物质文化需要主动实现技术文化资源和企业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合,寻找契合点,实现二者一体化,这样既能满足企业对学生的真正需求,又能让实现学生向企业员工角色转换的良好过渡。同时,职业院校在营造校园文化的同时,应主动考虑到企业文化的融入,适时引入企业文化积极元素。廣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中就校企文化建设提出:大力 推行“校企双制 ”、 订单式培养等办学模式, 逐步实现 “招工即招生”、 培养和就业一体化。 [7]实现校园文化理论资源和企业技术文化资源的双重传授,在此基础上对校园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化整理,最终实现校园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
(四)精神文化的和衷共济
“和衷共济”即共同努力渡过难关,解决问题。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开放、文化资源共通、共享的年代。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前期国家重视度不够,社会认可度不强,导致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比较缓慢,相对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一些教育强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引进来”和“走出去”,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互换,教师的互派,学术交流活动的国际化,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校园内部本土文化与国外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二元并存的局面。
校园文化二元并存的局面,启示了我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资源整合时应处理的关系,主动借鉴吸收并引进国外职业院校优秀校园文化资源,把本土的传统精神文化资源和国外职业教育院校新的精神文化资源相互融合起来,让校园精神文化既体现自身的特色,又融入国际元素。将传统特色和时代特色相结合,院校与院校相互交流,实现和衷共济的良好成效,用兼收并蓄的态度实现两种文化资源的融会贯通,取其精华使其本土化,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精神支撑,更好地建设和谐校园。
四、结语
校园文化资源作为职业院校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的一部分,正确认识并理性分析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目前的现状,改善校园制度和文化分离的状况,整合完善校园制度文化,有效做到刚柔相济;有效区分并辨别校园行为文化,做到去伪存真,促进校园优秀行为文化的发展;实现企业技术文化资源和校园技术文化资源的一体化;传统文化资源与创新文化资源的有机统一。既要重视职业院校校园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独立建设,又要实施合理的举措实现四者协同发展,最终达到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
[2]舒新城.辞海[D].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456.
[3]贺贤土.职业教育应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0):10.
[4]毛君洁.江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行为文化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30.
[5]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1).
[6]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8.
[7]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J].广东教育,2011(0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