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07-25 01:05陈雨
世纪桥 2017年6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陈雨

【摘 要】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建的反帝、反封建的天然正确的无产阶级政治文化,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真谛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意义和显著影响。新形势下,高校思治教育要通过引导高校大学生欣赏红色文化之美、挖掘红色文化之深、实践红色文化之魂,将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与其有效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其本身的说服力、感染力。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5-0065-03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国际国内的各种社会思潮在高校集中投射、迅速集散,高校成为了意识形态争夺的桥头堡。处在高校中的青年大学生尚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思政工作者要坚决做好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红色文化作为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血雨腥风的年代创建的蕴含着深刻思想内涵和宝贵精神财富的无产阶级政治文化,是在中国赤色热土上结出的红色文化之花,过去它为推动我国革命发展、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劲精神动力,如今,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重要的时代价值。因此,大力挖掘其中内涵,将其与高校思政工作相结合,为全面构建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国梦提供理想信念坚定、思想纯粹、品质高尚、作风优良的人才资源支持。

一、红色文化对思政教育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宝贵政治文化,它扎根于中国大地,植根于人民心中,具有强大生命力。尽管如今环境变迁,时代更替,但其精神、原则和内容等对解决眼下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可以说,红色文化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和有效载体。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领悟其中精髓,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活动尤为必要。

(一) 红色文化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如今,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方思想流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大学生尚且年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被良莠不齐的思想冲击在所难免,理想信念迷失、淡化的现象也有所显现。作为思政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至关重要。红色文化作为天然浑成的优秀文化,充斥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因子。在革命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生命,为的就是心中的理想信念,尽管他们知道自己未必能亲眼目睹理想的实现,但他们仍然坚信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理想终会达成。因此,思政工作者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以其为重要依托,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坚定地理想信念。

(二) 红色文化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

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将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不懈努力奋斗。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砥砺无数磨难,而生生不息愈发繁荣昌盛,这与中华民族血液里坚定的爱国主义传统密不可分。当今社会,在我们积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过程中也离不开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红色文化是充斥着爱国主义精神的政治文化,无论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集体主义观念、“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或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都折射出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爱国主义素材,必然对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三) 红色文化有助于激发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习近平在五四讲话中提到“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就越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艰苦奋斗。”[1](P.2)艰苦奋斗是中華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我党正是凭着艰苦奋斗精神,凝聚起党心军心民心,使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力量,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处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文化选择越来越多元的时代,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意味着坚守一种生活作风,一种工作准则,一种价值观念,一种品德风尚乃至追求一种高尚的奋斗目标。红色文化中,不难寻觅到革命党人艰苦奋斗的身影。他们对贪图享乐毫不姑息,用实际行动践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他们为主角的史实史料为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丰富资源,为激发大学生艰苦奋斗提供了动力源泉。

(四) 红色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改革创新的理念

改革创新是红色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根据革命形势发展,走出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根据实际国情提出“一国两制”方针,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上种种都体现出了我们党将改革创新理念贯彻落实的彻底性。当然,改革创新也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所谓“惟改革者进,惟改革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一个敢于打破固化藩篱,敢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国家才有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处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大学生,势必通过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更加坚定地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并将其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二、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显著

红色文化体现了社会政治生活中最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革命先辈英勇作战的历史见证。如今,红色文化的深刻意义依然影响着当代社会,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内涵、深刻理念也对我国高校思政工作各方面产生显著影响。

(一)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红色文化是突破时空局限,承载革命历史的客观载体。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种革命精神,都在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展示着中国共产党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都在以不容置疑的证据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热爱祖国、依靠群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思想道德境界。[2](P.86-88)可见,红色文化包括“人、事、物、魂”。“人、物、事”是指革命先辈、革命遗址、革命史实,皆是红色文化的物化形态;而“魂”则是指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高度升华。而所谓理性认知是情感产生的条件。只有当高校学生将红色文化的“人、事、物”客观理解后,才能让其红色文化之“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思政工作者可以借助红色遗址、红色文物等等,为学生营造浓浓的历史氛围,帮助学生跨越时空阻碍,与红色革命文化对话,免于苍白空洞的说教,让学生直接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同时也让它们在信服的史实面前亲自去体验、去感知,从而增加思政工作的说服力。

(二)为高校思政活动补充了教育内容

革命年代,红色文化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高昂斗志和无限热情,为革命顺利推进、最终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固的思想根基。所以说,中华民族逐渐从鸦片战争后迷茫委顿、备受欺凌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实现了由落后衰败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与红色文化大有干系。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革命先辈听党指挥、顽强不屈、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忠诚正派的思想作风,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爱国情怀以及乐于奉献、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无论是生动形象的模范典型、还是真实有力的红色史料、或是发人深省的革命事件,它们无不诠释着革命党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价值理念,而这些内容正与我国思政工作内在诉求不谋而合,为我国思政内容作了深刻补充。

(三)为高校思政活动提供了价值导向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强调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它用近百年的时间用实际行动向人民群众践行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诺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始终秉持“为人民得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砥砺前行,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伟业。这一切皆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追求和崇高价值取向。如今,青年大学生从先辈们手中接过的历史接力棒,迎着朝阳奔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而他们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是重要且必须的。习近平总书记也谈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3](P.172)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领他们自主追求崇高目标,而错误价值观的建立则会使他们误入迷途走向深渊。因此,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标杆,让每一个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工作。而革命战争年代的人、事、物、魂都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天然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红色文化的魁奇风骨与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可谓“情投意合”,十分相契。

三、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有效路径

所谓“智者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教学方式和途径的丰富性,在引导学生主动认知、积极实践的教学中彰显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一)举办形式丰富的活动,弘扬红色文化之美

如今,有些学生对红色文化理解过于片面,认为那是革命战争时期的产物,是被淘汰了的东西,早该束之高阁,不该再度提及。事实上,红色文化自创建之时就彰显着其特有的深远的美。其中蕴含着的先进红色因子,使它的美在动荡年代中渐渐沉淀,显得更有分量。所以,通过各种途径,借助有效手段,让学生知晓到、欣赏到红色文化之美是高校思政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职责。引导学生欣赏红色文化之美可以采取下列形式:组织学生集中观看红色题材的经典影视作品,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推荐阅读红色题材的史记书籍,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到悠悠红色之美;还可以组织红歌比赛,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之美;此外,有条件的高校还能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博物馆、纪念馆甚至革命遗址,让学生身临其境,自觉感受浓浓的红色文化气息,真实欣赏到潜藏在红色文化中默默不语却扎实有力的美。通过主题明确、内容多样的文化活动,客观多面的展现红色文化,让学生在学习感知的过程中,自觉发现红色文化的美,并发自内心的认可这种美,让这种美化为有力的行动,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建设红色网络平台,挖掘红色文化之深

1998年,以“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励报国之志”为宗旨的全国第一家“红色网站”在清华诞生。这一网站开启了红色文化传播交流的新时代。如今,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时,也应该有效地利用网络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使网络成为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新阵地。例如,学校可以借助校园网站有针对性的宣传红色文化,让学生在进入到校园网站时就能感受到浓烈的红色文化氛围。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撰写有关红色文化的帖文,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充分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2016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提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灵活运用新媒体,灵活运用微博、微信等平台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宣传的覆盖面,增强传播时效性,同时借助新媒体能够双向交流、即时互动的特点为学生答疑解惑,此外也要指导学生在良莠不齐的文化中摒弃糟粕、吸收精华,不断提升自己。

(三)营造良好氛围,践行红色文化之魂

高校大学生不仅要了解知晓红色文化的内涵,更要将其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这便是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關键一步。换言之,不仅要学于课堂,更要行于课后。要将大学生的课后实践与课堂学习相结合,互为补充,共同发力。首先,要营造红色文化融入实际生活的良好氛围。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4](P.544)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高校应该创办丰富多彩的有关红色文化的团日活动,让学生在课后仍然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氛围,体会红色精神的真谛。其次,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后实践,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化为服务社会的本领。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切实做到查漏补缺,补齐自身短板,全面发展自己。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让他们加深对社会、国家的认识,逐渐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加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树立为国家繁荣昌盛,为人民幸福而努力学习的崇高理想。同时,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也让他们体会到竞争的残酷,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勇敢拼搏、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当然,这些社会实践的开展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不同,层次分明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努力扩展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面,将活动蔓延到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利的各个生活、工作领域,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实践中体悟国情、感知社会、锻炼自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14,(2).

[2]李康平,李正兴.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教育[J].道德与文明,2008,(1).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