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猪倌”秦英林的扶贫情怀

2017-07-25 20:46文炜
中国扶贫 2017年13期
关键词:内乡县牧原贫困户

文炜

在河南有一位这样的企业家,他在少年时代即胸怀远大理想,整个青、壮年时期,他通过艰苦奋斗,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创造出惊人的财富。他始终坚持“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矢志不渝,初心不改,以一颗博大的爱心,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书写出一片“为富者大仁”的扶贫情怀。

他,就是连续三年蝉联河南省首富的“中国猪倌”秦英林。

少年壮志战贫困

秦英林的家乡在河南省内乡县马山口镇河西村。60年代的中国农村普遍贫困,河西村自然也不例外。秦家7个孩子,几亩薄地,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农民一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八十年代,秦英林已上高中,他劝说父母拿出积蓄养猪,结果由于遭遇了疫病导致大部分猪死亡,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赔上了老本。吃了亏的秦英林不仅不放弃,反而“一根筋”的认定了养猪脱贫致富这条路。1985年,他主动放弃了保送上大学学习化学专业的机会,考进河南农业大学,主攻畜牧专业。1992年,秦英林辞去公职回到家乡,和妻子一起垒起猪圈,从22头猪起步,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第一个十年,秦英林历尽酸甜苦辣,他咬牙坚持,第二个十年,他的牧原集团生猪出栏量突破100万头,晋身行业龙头行列。2009年,秦英林还被请进中南海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建言献策,被温总理亲切地称为“学士猪倌”。

秦英林致富了,心里一天也没忘记过乡亲们。2009年,河南小麦收获季节遭遇阴雨连绵,麦子在地里发了芽,农民一年的辛劳眼见着要打水漂。就在政府为难、农民陷入绝望时,秦英林面对公司其他高管的迟疑与反对,毅然做出决定:“我们按照好小麦的价格,向农民敞开收购!”他说,“农民最穷最苦,企业家整天讲社会责任,现在他们有难,我们该出手时就得出手!”

牧原以好小麦的价格收购了农民卖不出去的6.96万吨芽麦,使6个县(市)32个乡镇近150万农民“受灾不受损”。收芽麦总计花费3个多亿,而2008年底牧原的总资产才3.5亿,这使牧原不仅掏空了腰包,还背上了沉重的银行贷款,甚至面临破产的可能。秦英林在董事会上坚定陈词:“如果公司破产了,我死了,请你们在我的墓碑上写下‘秦英林因收芽麦而死!”

秦英林最初扶贫是从生他养他的村子开始的。河西村地少人多,人均仅3分地。村主任张国甫告诉记者:“我们村从前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不是一般的穷啊!”

秦英林不仅自己养猪致富,还号召大家一块儿养猪。三十年下来,河西村300多户,有200多户都是养猪专业户,其他几十户虽不直接养猪,也多半从事和养猪相关的生产活动。对于养殖户,牧原以优惠价格提供种猪,还全程免费提供养殖、防疫技术指导。村子里还有200多名劳力直接去牧原上班挣工资。张国甫告诉记者,目前,该村平均每户年收入可达20万元左右,家产上千万的有5户,上百万的有100多户,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这天上地下的差别全因有了秦英林啊!

村民的腰包鼓了,可村集体经济还是空白,2014年,秦英林拿出2800万元,加上村里部分贷款,在河西村建起一排商铺。商铺每年收入的70多万元租金全部归村里。张国甫说,到2017年,村里即可还清贷款,从2018年起,村里就可以给村民们分红了。按照秦英林要求,村里每年将拿出50万元专款用于帮扶贫困户。

村里原有11户贫困户,其中有2户有劳力的去年被特招进牧原上班,已经脱贫。剩下的9户都属于年老残疾无劳力类,对此,村里规定80岁以上老人,每月补助300元,平时患病,可根据情况补贴1000-2000元。2018年,全部脱贫不成问题。

记者离开时,走在河西村巷道间,只见夕阳灿灿,炊烟袅袅,有收工归来的青壮劳力热络地相互招呼,有老媪老翁在聊天逗乐,有放学归来的孩童追逐打闹,加上鸡鸣狗吠,颇为热闹……

当下,北方一些村庄劳力外流,萧条衰败,沦为空心村,已成为社会共同忧虑,引起中央高度重视,而河西村却呈现出人气鼎盛、生机勃勃的局面,这一切,都发轫于三十多年前那个叫秦英林的少年最初的梦想。

培养一个孩子,脱贫一个家庭

当年,秦英林参加高考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了命运,所以对“知识改变命运”,有特别深刻的理解。扶贫先扶智,教育要先行,他的目光首先投向了母校河西小学。他下定决心,要让河西小学的孩子们享受到高品质教育,绝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2006年,秦英林在河西小学设立牧原教育基金,帮助其建设校舍,美化校园,完善各项教学设施。2008年起,秦英林又拿出专项资金给河西小学所有教师每月发放1000元补贴,年底还拿出真金白银表彰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爱岗敬业的热情,也彻底扭转了长期以来优秀师资持续外流的局面。

截至目前,牧原已累计资助河西小学200多万元。随着牧原教育基金的持续投入,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稳居全镇前列,2016年河西小学综合成绩、学生总数均位居全镇第1名。同时,河西小学年可招收学生数量从早年的100余名攀升到800余名,成为马山口镇有名的窗口小学,连年被评为内乡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

内乡县第一高中也是秦英林的母校。2014年起秦英林开始资助这所中学,连续三年分别捐资200万元、230万元、320万元,随着资金投入节节攀升,该校教学质量一路高歌猛进,2016年有6人考取北大、清华,创下该县史上最好高考成绩,晋阶南阳市一流名校。

秦英林关注的不仅是母校,马山口镇老庄小学在牧原教育基金会持續资助下成功“逆袭”的故事更加让人震撼。过去,老庄小学综合成绩在镇上年年倒数垫底,2012年,老庄小学牧原教育基金设立,当年,该小学整体成绩即由全镇第18名上升到第11名,2013年上升到第7名,2014年后其教学成绩稳居全镇前三名,并一度取得全镇第一的硕果。

如今,曾经灰头土脸的老庄小学也成为了镇小学中的“明星校”,这让秦英林备受鼓舞,更坚定了他教育扶贫的决心。

“培养一名优秀学生,就能彻底脱贫一个家庭,播种一份希望,成就一个未来,繁荣整个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资助和支持要规范化和常态化,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教育积极性,才能帮助更多的贫困生获得教育机会。”秦英林对如何持续支撑内乡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考虑得愈发深远,2015年12月,内乡县牧原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作为发起人,秦英林个人捐资500万元作为原始基金。次年,又捐赠1000万元。内乡县也明确提出“打造内乡教育高地”的宏伟目标,强调要把教育打造成品牌,要通过教育发展拉动“三产”,拉动服务,拉动相关产业,拉动脱贫。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2016年,内乡县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区域教育合作项目协议,约定共同努力完成“3321计划”,即三年内培育打造30所名校、30位名校长、200位名师、100位名班主任。同时,开展“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教育发展战略咨询、北师大附校对接合作等八个项目。

本次合作将向北师大提供不少于1000万元的开展工作所需经费,同时依托牧原教育基金会全额支付“内乡好老师”奖金。日前,第一笔费用334万元已支付完毕,其中内乡县政府出资100万元,牧原教育基金会出资234万元。

2013-2016年,秦英林累计向南阳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660万元。2016年8月23日,牧原集团向南阳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200万元,用于对包含6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在内的贫困生资助。8月25日,牧原再度向该基金会捐资161万元,全面惠及南阳区域12个县,湖北省钟祥等区域的570名贫困大学生。

自2008年以来,牧原已经连续捐资697.4万元,资助全国各地2341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以教育扶贫的方式为众多贫困家庭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牧原产业扶贫模式:两个全覆盖

2016年12月24日,内乡县王店镇均张村贫困户张振侠领到了800元“入股分红”金。和他一样在当年8月加入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的首批1735户贫困户这次共领到第一笔“入股分红”金138.8万元。该社每季度给贫困户分红一次,每次800元,全年共计3200元。同时,牧原集团无偿将养猪场猪舍屋顶及空地交给政府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发电收入归贫困户,户均年收入3000元。两项算下来,贫困户一年收入可达6200元。这就是牧原针对内乡县贫困户养殖+光伏的“两个全覆盖”扶贫模式。

张振侠一家三口,妻子痴呆,自己遭遇车祸留下残疾,多年贫困,曾对生活失去信心。他在代表贫困户发言时动情地说:“过去贫困,让人笑话,今天拿到分红,心里踏实。感谢政府,感谢银行,感谢牧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秦英林提出要让更多贫困户走向富裕,并且走得有价值、有意义、有自信。公司以生猪养殖产业为载体,发展养殖扶贫事业。

牧原公司与内乡县政府、南阳市人行、国开行和信用社一道,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政府+金融机构+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的“5+”扶贫模式,即:

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政府组织下组成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取得扶贫贷款后将资金委托合作社统一管理,合作社按照牧原的标准与要求建设规模化生猪养殖体系及辅助设施,牧原向合作社租赁资产从事生猪养殖并支付租金,合作社收到租金后支付贷款本息并向社员分配收益,贫困户社员分得的收益可确保其脱贫。该模式仅内乡县就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3020户。

目前,该模式已在南阳市社旗县、安阳市滑县、安徽颍上县等多个贫困县开始复制实施。

牧原集团乘风而进,陆续在全国23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5个省级贫困县投资发展,目前累计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

内乡县余关乡黄楝村曾经是贫困村。牧原集团于2009年在该村投资建设了30万头规模的养殖场,吸纳贫困户进场就业,带动该村及周边贫困村民近百人,户年均增收5万元。同时,牧原又出资数百万元扶持该村建设新农村社区,全村集中居住,享受良好的公共服务。目前,该村已成为我国首批“最美乡村”,河南首批“最美乡村”。当地农民为感谢牧原公司,把社区命名为“牧原兴盛社区”。

牧原式“花样扶贫”

多年来,秦英林以扶贫为己任,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可谓“花样百出”。

一是基金扶贫。2017年3月,在中国证监会的政策指导下,由牧原集团主导,并联合部分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创新扶贫方式,设立中证焦桐扶贫产业基金。注册资本2亿元,基金规模不超过50亿元,首期拟为20亿元,该基金拟投向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专注于投资贫困地区企业以及能为贫困县提供产业协同的企业,通过产业引导和龙头企业发展带动扶贫,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中证焦桐已与内乡县、镇平县、桐柏县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并对各贫困县的10余家企业进行了走访和尽职调查,下一步将整合多方资源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二是合同种植扶贫。牧原集团与南阳想念食品合作,与贫困户签订小麦高价收购合同。牧原集团提供种子、肥料和保险等资源,“想念”向农户提供收割服务,解决贫困户粮食销售价格上不去的问题。现已带动2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辐射小麦种植10000亩,户均年增收1000元左右。

三是高效农业扶贫。牧原集团投资4200多万元,引进以色列先进技术,建设现代化蔬菜温室大棚,出资金购买种苗、肥料等生产物资,聘请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对贫困户实行包棚生产,大棚获得收入实行五五分成。贫困户可在没有任何经营风险的情况下实现脱贫致富,现已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0余户,每户年增收1.5万元。

四是就业扶贫。牧原集团在贫困县投资建场,招聘员工时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对贫困户没有学历、年龄要求,只要有一定劳力都接收。劳力较好的经免费培训将其转化为现代养猪技术工人,劳力弱的安排在门卫、卫生员等公益岗位上,集团尤其欢迎贫困户家的大学毕业生,对他们开启免面试绿色通道。这些贫困户的子女入职后每年可增收5-7万元,实现“一人工作全家脱贫”。此方式仅在内乡县就带动500户贫困户增收。

记者走访了内乡县瑞东镇董堂村贫困户董景颜。今年40岁的董景颜和妻子都属于一级残疾,家中还有个两岁幼女,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牧原集团接收他为场区卫生员,平时就负责维护场区卫生,试用期月工资3000元,转正后还有提升空间,并享有五险一金和节假日福利。考虑到其妻需要照顾,公司免费提供单间让他把妻子接来同住。董景颜对当下状态十分满意,“很轻松就把钱挣了。这么大的公司,有保障,以后就是我的靠山了!我现在正攒钱呢,准备把家里的房子收拾一下,也把日子过到人前去。”

五是对口帮扶。牧原集团在内乡县对口帮扶樊岗村、马沟村两个贫困村。两个村庄的贫困户已经全部加入聚爱合作社,通过金融扶贫实现脱贫。同时,公司优先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自愿到公司上班。并且,公司为方便父母接送孩子上下学,将马沟小学周边的土路硬化为水泥路,还为学生购买生活、学习用品,给贫困户家庭的學生提供助学金。目前,两村无一学生因贫辍学。

在一次电视演讲中,秦英林说“让企业强大发展、基业长青的DNA就是企业责任、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他还说,“财富的积累聚合社会八方资源,财富不属于个人,也不属于企业,而是属于社会。”

多年来,秦英林及牧原集团用于扶贫的捐资累计达1.1亿元,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关于责任和财富的理念。人们坚信,有秦英林和他率领的牧原集团的助力攻坚,牧原所覆盖的全国12个省31个市67个县的1000多个村的脱贫致富工作定将硕果累累!

猜你喜欢
内乡县牧原贫困户
“南国第一牧原”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
让“扶贫月季”开出“致富花”——河南省内乡县人大常委会助推月季产业侧记
河南南阳内乡县拟投资80亿元建石材基地
内乡县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内乡县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牧原股份1-2月累计销售生猪31.9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