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团队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2017-07-25 19:51王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

王倩

摘 要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股热潮中。在团队模式下的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经验不足、交际不善等现实问题。本文将从个人、学校与社会三个层面出发,探寻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缘由,进一步地提出团队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团队模式 大学生创业 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概况

早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根据社会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大胆地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在这个创新创业的新形势下,各个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热情投入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在社会新形势下,高校创业不再是以个体创业为主,而更行之有效的主流趋势是提倡高校大学生在团队模式下实施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因此,各个高校大学生在团队模式下积极地开展着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

如今,整个国家都在大力倡导全民投入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中。各地高校也紧跟时代潮流,号召全校大学生发挥创意,努力创新,热情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去。同时,近年来关于对团队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国内如段美、邓佩君等人就提出“四方位包围循环模式”的团队创业模式,即个体通过专业的高校创业培训,转变个体的创业旧观念,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同时政府通过资金赞助形式给于支持,加之社会社区的协助,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积极的社会创业氛围。李战国、黄宇等人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研究了高校创业团队在团队模式下的运行状况,并结合了10几所高校的高效创业实践探索出来的有效的调研,提出了相关的创业能力培养的措施;万柏坤、李清等人通过实验的方法,采取CT图像的Team Work研究方式,指出团队模式是更加有利于创业项目的实践和实施。在国外对于团队模式下创业的观念已经有一个十分健全的系统研究,形成了成熟的团队模式下创业的理论,创建了各种创业模型。比较有代表的就是斯坦福大学对科研团队创业的支持以及积极促进科学界和产业界的互动,成功创造了“硅谷”的经济盛况。

笔者也在国家提出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口号下,亲身投入到本校举办的创新创业活动中,在实际的创业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在此,笔者将根据自身创业亲身实践,对创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相关的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分析。

团队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有效地主流地创业模式。高校大学生在团队模式下进行创业具有诸多好处。比如团队们可以奇思妙想,滋生更加创意的点子;也可以在团队合作中克服创业中出现的重重困难;同时在心理方面,团队模式下各成员们可以在创业低潮期互相打气、互相鼓励,在成功中分享喜悦,不断激励他们的动力和创意。我国高校创业实践中就不乏有其成功的案例。如河南大学的“315”团队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这个团队是一个超过百人的实践团队,采用一种导师带研究生,研究生带高年级的本科生,高年级的本科生又带低年级学生的团队创业模式。他们通过团队协作,一起积极参加赛事、承接项目,推动着项目的顺利进行;一起定期举行项目交流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谈论过程中提出更多新思路、新思维和新创意;一起收集信息,与校外单位和企业间进行社交谈判和合作,促成了双方的共赢局面。根据这个团队的成功经验,凸显出团队模式下的创业能够使得团队各成员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并团结协作共同创业,并使得创业项目得以顺利进行,从而实现1+1>2的效应。同时在团队模式下,学生们创业成功的几率更大,在团队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着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不断地增强创业成员们对团队创业模式的认同感,具有更加清晰的创业意识。

纵观全局,虽然有一些大学生团队创业成功的案例,但以此同时,大学生在团队模式下进行创业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笔者就根据自己的亲身创业经历,结合对創业问题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分析,总结出在团队模式下创新创业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原因分析。

2团队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学生层面:团队成员普遍综合素质不高

2.1.1大学生创新能力薄弱

由于如今多数大学生在创业方面还是一张白纸,没有过多的与社会交涉的机会和经验,只能被动地接收外界的信息,创业意识十分浅薄,从而不能自觉主动地去探寻创业商机,更不具有敏锐的眼光发现和解决创业出现的实际难题。同时,我国高校普遍都偏向于一种教师进行各专业书本知识的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进行课堂专业学习,老师以灌输方式为主来进行课堂专业教学,没有过多涉及创业知识的传输,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受到严重的阻扰,也缺乏清晰的创业意识和独到的创业眼光。总之,大学生的学习经验模式导致了自身的创新能力的薄弱。

2.1.2大学生社交能力缺乏

由于大学生长期在学校接受传统学术教育,没有出入社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创业实践,缺少社会经验,尚未有过多的社交锻炼,因此他们在社交场合的表现上不尽人意,最终导致团队在创业实施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与社会各企业之间进行商谈和合作,不能了解最新的创业资讯,不能进行良好有效的信息收集和交流,最终导致创业的难度加大。同时,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下进行的人际交往的层次和经验也偏向于生活化,缺少社会化层次的交往经验。

2.1.3大学生竞争意识不强

由于大学生创业资质尚浅,可能在了解社会市场需求上不能及时有效,导致创业项目信息空白或断片,不能对市场变化及时作出反应,不了解社会实际需求,从而也减弱了自身的竞争实力,使得自身的创业项目很难实施成功。同时,大学生在学校进行的创新创业项目,本身带有一定的不成熟性,项目的进展也参差不齐,总体表现出各个创业项目自身的竞争不强。

2.1.4大学生领导能力有限

在创业过程中,团队需要一个领头羊才能带领着整个团队顺利实施创业项目,这就非常考验团队负责人的领导能力。创业过程中,团队负责人需要对各种情况作出决策。如需要具备团队活动组织能力、有能够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项目实施方案的能力等等,这些都需要负责人具备强大的领导能力。然而多数大学生只是在班级中担当一些学业上的职位,行使与学业挂钩且十分具体明确的职责,对于创业中出现的各个难题和不可控的因素,对团队负责人的领导能力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2.2学校层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教学和实践资源配置不足

2.2.1创业观念较为陈旧

目前高校长期是以授课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大多老师只是讲授专业知识,相反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知识讲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少将创业内容放到课堂上进行讲授,或者在课堂上讲授的创业知识比较基础性和理论性。长期下来,高校中就形成了一种以提高专业技能找工作的观念,而不主动倡导大学生通过高校的自主创业来实现就业。

2.2.2师资力量侧重理论讲授而弱化实践指导

高校配备的创业师资力量,主要是以课堂培训的方式进行指导,进行大范围笼统地创业经验灌输,而很少有进行一对一专门辅导的模式,没有根据创业项目的异同而进行有效的专项指导,因此对于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不能根本地得到解决。

高校的老师的配置是以进行学术教育为主的专业科目老师居多,关于创业指导方面的老师总数少,不能帮助在创业实践中遇到实际操作问题的高校大学生给予足够的指导,大学生不能有效及时地完成项目阶段目标,导致大学生创业出现项目进程慢、难度系数大、创业成功率低的特点。

2.2.3创业专项经费不足

大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一般是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前沿性等特点。这些项目特点也决定了创业项目的成本参差不齐甚至是需要高昂的创业起步资金。可是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资金补助方面,不论其创业项目的难度而采取的是统一的创业补助标准,这就无法实际解决创业过程中首要的资金难题。同时,由于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受限,也无法寻找相关的创业赞助资金。

2.2.4创业竞赛等激励活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在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高校会举办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来检验大学生创业实践力度和创业成果,对于优秀的创业项目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赏。但是,高校在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高校各组织单位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项目的监督力度和辅助力度不够,对创业项目阶段目标的考核制度不完善,从而让高校学生对自身的创业项目评估不正确,对实际的创业实践计划不能有个清晰的划分,最终导致大学生的创业创新项目实施难度加大甚至无法再顺利进行创业创新实践。同时,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只是针对已经能够自主地成功创业的项目进行展示和奖赏,而没有对同一时期的各个创业项目进行统一监督、指导和完善,其创业竞赛奖赏范围不具有广泛性,高校希望通过竞赛形式对在校大学生创业产生的激励作用就不能有效充分地发挥出来。

2.3社会层面:政府以及企业缺乏足够的实践指导以及扶持力度不够

2.3.1政府的创业平台与高校创业团队衔接不紧

如今政府多采用统一的资金补助的形式给予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但是没有对创业项目的难度、规模等因素进行考量,导致很多具有高难度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出现资金困乏的难题,不能有效顺利实施创业项目,增大了创业的失败率。同时,政府不能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更多地融资渠道,也使得创业资金难题无法得到解决。再者,政府发布的创业信息多是对创业现状的文字报告,而没有实际与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交涉,没有相关地人员配置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项目进程进行实时监督与指导,对他们创业实践的所需所求不了解,导致政府与高校的创业合作衔接力度不够。

2.3.2企业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关注度不高

企业大多是以经营自身为主,而很少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高校的创业以及创业项目关注不够,很少利用自身企业的项目技术去帮助高校创业团队解决技术问题。而目前大学生非常需要相关的项目技术支持,了解更广更精确地项目前景,而企业对高校创业团队的关注度低,无形之中就给高校创业团队增添了更多地创业难题。只有企业走进校园,与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合作,才能有助于推进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功。

2.3.3社会创业协会组织对高校创业关联度不高

创业协会对于很多高校的创业团队来说时十分陌生的,大学生很少了解到相关的创业协会的具体作用和功能。而创业协会自身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自身没有在高校进行宣传和交流,大学生就不能有效利用到创业协会的资源,就不能获得实际的指导和帮助。社会创业协会与高校的脱轨,是无法实现双赢的局面,只会导致高校资源信息稀少,创业协会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最终浪费社会的有效资源。

3团队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3.1个人方面:要注重培养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包括自主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团队领导能力以及团队建设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创业实践成功的关键,也是团队模式下创业团队所必备的创业能力。

一是个人要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指的是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大学生需要更新以前的先就业再创业的旧观念,积极主动地在实践探索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实践中找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要大胆转变传统旧有观念,改变被动的就业观,转变自身的思维分析方式,形成自主创业的新观念。其次,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增强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答问题。总之,大学生要主动通过亲身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新思维方式,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

二是个人要注重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美国卡内基大学就曾经做个这样一个实验:他们选取了一万人作为实验对象,并对这一万人进行了实时的记录和实际分析,结果惊人地发现其中的专业技能、智商高度和实际经验只占了15%,而关于社会交往关系却占了85%。所以,提升自我的社会交往能力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书本、期刊等形式了解相关能力培养的方法,提升主动积极进行社交的意识,学习相关社会交往能力的理论知识,再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去改善、去不断地丰富。其次,大学生在团队模式下进行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要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实践操作中要积极地进行信息收集与交流,根据自身的職能和长处,在创业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最后,大学生要定时定点召开创业交流会,及时有效地收集创业信息,培养自身的信息收集能力,这也是培养自身社交能力的方面之一。

三是个人要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能否在变化万千的社会中获得生存、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就必然要注重抵御风险能力的培养。首先,大学生创业要避免用感性思维决策,偏向于理性选择,能够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分析市场和结合团队实际能力选择适合的创业项目;其次,大学生创业要具备风险预见性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项目实践过程中的难题有清晰的解决方式和理性的头脑,有步骤有计划地考察和分析各个阶段的项目进程,认真评估各个项目阶段实施的可行性,制定最终的项目阶段目标,时刻注重与当下社会最新的市场动态相挂钩,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目标设置,做到防范于未然。最后,大学生创业要提高项目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针对所做的项目,要有前沿的视角,注重吸收市场最新动态,学习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作用于自身创业项目,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四是个人要注重领导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在团队模式下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就要使整个团队具有高度的合作性、纪律性、效率性。创业过程,要在团队负责人的统一领导下,各个成员之间明确定位,合理分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有条不紊地进行创业实践。同时负责人要积极预测,制定可行方案,主动与导师联系,交流方法,与团队成员积极商讨,最终做出明智的选择,提升项目负责人的领导能力。

五是个人要注重团队建设能力的培养。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发现,人们能够成功地完成一件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善于与同事真诚交流和团结合作。相反,如果一个人具有孤僻性格和不善交际的弱点,这些缺陷将是导致他自身失败的首要因素。同时,人力资源专家埃里克森(Tammy Erickson)也通过研究表明,当团队成员在遵守总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能够在工作中自由发挥才能和自由决定各自的工作任务进程,则团队的协作能力表现会是最佳的,团队的任务目标完成的效率和效果会是最满意的。因此,大学生团队在进行创业实践时,要善于在发挥自己的长处的同时,考虑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将个人想法与团队方案有機统一起来,从而产生1+1>2的效应。

3.2学校方面:要不断完善和更新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和创业理念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的最直接最首先接触到的创业平台,能够最为直接有效地作用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高校应该向大学生宣传新式创业观、做到创业理论与实践结合、优化创业师资力量建设以及开办创业孵化园基地。

一是学校要提倡新式的创业观,改变过去的“先就业 再创业”的陈旧观念,号召广大高校大学生积极投身于万众创业的大潮中,让大学生用自身的创新意识,加上学校提供的创业平台去尝试做创业项目,在实际项目中利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属于自己的创业一片天地。

二是学校要在创业培训中,要将新颖的、有效的创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经验中。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前提,而有价值的、成熟的理论知识是促使实践成功的根本前提。只有学习领悟到科学的创业理论,才能真正了解创业、创业前景、创业市场等内涵,从万千普遍的创业现象中找出创业的实质和精髓,发现创业的商机。国外前苏联著名发明家阿奇舒勒对创业理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了一种TRIZ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即发现问题解决理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就将此理论应用到本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发现应用此理论可以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从而使得本校创业项目富有新意、易于成功。因此,高校教师可以吸收该理论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三是学校要努力优化创业师资力量的建设。大学生长期在学校里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未经过专业的创业方面的培训和学习课程。大学生创业急切需要创业师资队伍的实际指导,解答进行创业的前期准备、实践过程准备以及项目技术的解决方法。所以,高校需要扩大对创业专业指导教师力量的配置,让创业导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给予专业的指导。国内已经有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如中央财经大学利用优质的师资队伍,开办创业教育先锋班,力求培养出专业、全面的创业人才。

四是学校要不断完善大学生孵化园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目前,在国家的号召下,无数大学生开始接触到在学校提供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平台上去进行创业。高校孵化园的创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与此同时,高校孵化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就业创业服务不完善、管理界限不明确导致同一名称的部门执行不同的职能、给予学生的创业资金不足等等。因此,学校提供的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应该在资金补助上、优惠政策上、教师指导服务上都要加大扶持力度,从而帮助学生取得创业项目的成功。

3.3社会方面:政府、企业等社会机构要提高扶持力度和关注度

这里的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其他一些创业协会。社会上的扶持和关注,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增加创业成功的几率,推动整个国家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

首先,政府方面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扶持力度。一是政府要大力建设创业信息发布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全方面的市场创业资讯,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根据市场最新动态能够制定出有效的创业步骤,根据对创业成功案例的吸收和借鉴来增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二是政府要制定和发布有助于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中的难题之一就是创业资金缺乏。目前,政府对大学生项目补助都是同一标准,没有切实考虑创业项目的复杂程度,大学生创业难题未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政府应根据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难度高低,对项目进行预算预测,待审核评定后,给予不同等级的资金补助,从而实实在在地帮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难题,让大学生创业团队可以利用政府补助为自身提供更多更先进地技术上的支持,增强自身的项目竞争力。三是政府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创业融资渠道。大学生还处于未正式就业的状态,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第一难题就是资金短缺。大学生如何创业成功以及如何在创业成功之后再扩大项目规模,都离不开政府的帮助。目前,国内就有一些可供政府借鉴的创业实践模式。如辽宁省的以政府推动为主,与振兴大东北计划相结合并作用于社会各阶层各单位创业的经验:以浙江为代表的创新富省、创业富民,以市场经济为依托、结合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模式。所以,各级政府可以将各自地方经济规划与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政府带动、高校利用的双赢模式。

其次,企业方面要加大对高校大学生及其创业项目的关注力度,积极地寻求与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合作,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一定的项目技术指导,成为创业大学生的创业导师。目前,我国也有很多企业单位通过自身的慈善项目,对一些高校创意项目提供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企业通过这种途径,担负起了一定的社会责任,解决了大学生创业出现的技术难题。使得整个社会形成了学生实践、政府赞助、企业出力的全新创业模式,让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创业风气。

最后,创业协会要和高校创业团队之间加大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争取实现创业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最大化。创业协会容纳了非常多成功的创业实战经验,他们可以根据众多的成功经验,总结出创业成功的本质因素,对创业大学生团队进行经验讲解和短期培训。同时,创业协会作为一个创业辅助的专业机构,可以不断低提供创业资讯给大学生,从而为大学生节约了信息收集的时间和成本,极大地便利了大学生的创业前期准备和一定的创业心理准备。创业协会应该大力宣传自身,给大学生提供创业信息平台,发挥协会的功能,助大学生实现自身的梦想。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客观。因此,鼓励大学生团队进行团队创业的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高校大学生团队创业模式已经成为各地高校大学生的首要选擇,而对于团队创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大学生自身、高校以及社会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大学生而言,要积极主动地培养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团队领导能力以及团队建设能力;就高校而言,要向大学生宣传新式创业观、做到创业理论与实践结合、优化创业师资力量建设以及开办创业孵化园基地;就社会层面而言,要提高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和关注度。总之,三者都形成循环协助模式,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才能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黄明安,陈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经济,2013(24).

[2] 郭宁,汪涛.我国创业教育现状与模式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

[3] 康明已.论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武汉船舶技术学院学报,2014(05).

[4] 高耀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与高校管理变革[D].江西师范大学,2002.

[5] 房芸.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02).

[6] 杜宴会.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

[7] 张霞.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及其实施方案[D].陕西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
高职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探讨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