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仲马的成名之作《茶花女》问世已近二百年,作品因其独特的表现力具有的极高文学价值。《茶花女》最鲜明之处在于其艺术特色,《茶花女》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意义与现实社会意义。本文主要从《茶花女》的主人公玛格丽特的个人性格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冲突,分析茶花女悲剧形象的形成,由此分析茶花女悲剧的必然性。
关键词:爱情;社会现实;历史背景
《茶花女》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他塑造了玛格丽特这个美丽纯洁的女性形象。玛格丽特虽身为妓女,但她仍然对于爱情有着崇高的追求。她具有一颗善良的心,虽身在泥泞,但心向光明;追求纯洁的爱情,却无力反抗现实的压迫,最终难以逃脱世俗观念的羁绊。而其悲剧结局,反而升华了她的形象,使这部作品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一、 茶花女的故事内容
小说《茶花女》描写的是十九世纪巴黎的上流社会中一位妓女玛格丽特的故事。玛格丽特是当時巴黎上流社会的一朵交际花,受到各路社交名流、达官贵人的追捧,自身也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但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玛格丽特却有着一颗质朴的内心,她并不“汲汲于富贵”。长期的奢靡生活让她的身体染上了重病,而她那些身为名流的相好们却对此漠不关心。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玛格丽特相识了暗恋她四年的阿尔弗雷德。当时她正在发病,阿尔弗雷德的体贴真诚打动了她的内心。当内心的坚冰融化后,玛格丽特如同飞蛾扑火,奋不顾身的追求火热的爱情。为了摆脱以前的生活,她倾尽所有与阿尔芒来到乡间居住。却为了维护所谓的“家族荣誉”,不得不离开阿尔芒。最终,以自己的生命为这段爱情画上了句号。这段悲剧爱情,比“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更多了一份荡气回肠;生死两别的结局,比长相厮守的爱情显得更为弥久与坚贞。
二、 茶花女单纯的爱情观
茶花女本名玛格丽特,原本是一个质朴的农家少女,在她人生的成长历程中,接受的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教育。但当她来到巴黎后,灯红酒绿的巴黎社会迅速腐蚀了玛格丽特原本纯洁的内心,她堕落为妓女,从此沦为了权贵追逐的玩物。在看透了各种虚情假意之后,玛格丽特对于爱情的向往也渐渐迷失。但也正是这种际遇,使得她更加渴望真正的爱情。幼年时期的生活对于玛格丽特具有巨大的影响,让她在迷茫之中,仍然能坚持内心的一份质朴。她一生挚爱茶花,茶花本就是淡雅的形象,这也与她内心的质朴相契合。她去逛香榭丽舍大街时,总是一个人,尽量不招人注意;她不愿接受一个漂亮、富有,准备为她倾家荡产的年轻人N伯爵,却选择了仅仅对她的关心胜过对她的情爱的阿尔芒。这都是农家少女内心宁静的一份表现。因为保留了内心的质朴,也才能在爱情来临之时奋不顾身,为了与阿尔芒厮守,玛格丽特放弃了所有来到乡间居住。
三、 社会环境的现实无情
《茶花女》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的巴黎。这一时期,正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阶段。在当时上流社会的眼中,妓女作为追求金钱自甘堕落的代表,是为主流社会观念所不齿的。当阿尔芒面对玛格丽特真挚的爱情之时,却不相信妓女也会有真正的爱情;而他朋友对于他的祝贺是认为他得到了“可以替他争面子的不容易到手的情妇”。这一切都表明,在当时巴黎资本主义的社会观念中,妓女是没有地位的。她是“被人供养的女人”,只是巴黎贵族借以炫耀身份的交际花,这种爱情不过是满足富家子弟虚荣心的工具。由此也埋下了阿尔芒父亲反对她们爱情的伏笔。在这种虚荣的社会环境下,她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无疾而终。
四、 阿尔芒自身的局限性
24岁的阿尔芒并非祖居巴黎的本地人士,而是一个外省青年,他在巴黎读完大学取得了律师资格。从这一点上,可以分析得出阿尔芒出身并非显赫的权贵家庭,而是一个正处于上升期的新兴家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为了玛格丽特需要毁掉自身乃至家族的前途,阿尔芒显然并不具有这种魄力。阿尔芒在巴黎的经济来源是祖传的每年八千法郎收入,而不是自己工作所得。他在巴黎过着寻欢作乐的纨绔生活,却没有为前途奋斗。从这方面来看,阿尔芒与巴黎的纨绔子弟并没有本质区别。他暗中爱上玛格丽特四年,但在这种形象下,反而像是一种对得不到的昂贵玩物的向往。在笔者看来,阿尔芒在与玛格丽特的爱情中,得到的与他所付出的并不相当。阿尔芒的爱情与玛格丽特崇高的爱情相比,显得如此轻浮。在收获了玛格丽特真挚爱情时,却产生了猜疑,对玛格丽特发出质问。而与玛格丽特住在乡下的时期,玛格丽特为了偿还债务,与老公爵保持了联系。阿尔芒并没有为玛格丽特考虑,反而怒火中烧,认为她的爱情不够忠诚。这一切都表现出了阿尔芒对于这份爱情轻浮的态度,也许正如他朋友所说,玛格丽特只是阿尔芒满足自己虚荣心的玩物。最终玛格丽特离开后,面对玛格丽特拙劣的谎言,阿尔芒不加思考就选择了相信,这让人难以置信。
五、 结语
文学应该赞赏美好,歌颂善良,因此悲剧所描写的形象不应该只是普通人,而是要作为一个群体或阶层的代表。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她气质出众,美丽聪慧,同时对于爱情忠贞无私。也正是由于这份完美,导致其悲剧更加震撼人心。“爱是人性王国的核心,是这个王国中最活泼最美丽的,充满生命的根本因素,是人类文明积淀程度的一面镜子。因此作家要表现人性的尝试就应当真切地表现爱的真实过程”。
参考文献:
[1]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J].语丝,1925(15).
[2]李家君.瞬间绽放凄美永恒[J].语文学刊,2006,06:34-36.
[3]王怀通等编著.马列文论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309.
[4]小仲马著,王南方译.茶花女[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2002:140-159.
[5]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0.
[6]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张兢,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