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作为评价课程核心内容的学生学业评价,历来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在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更是将其推到风口浪尖上。因为在不同水平课程一致性系统中,评价课程与预期课程的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学业成就检视的可信度,而且直接关系到预期课程与实施课程之间的匹配度。那么,化学学科学业评价内容与课程标准是否一致?他们之间的一致性水平如何?这就是本文笔者所要探讨的内容了。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学业考试;课程标准
一、 关于近年来高中化学学业考试内容分析
通过对近年学业水平测试内容的分析,发现试题特点如下:总体比较平稳,充分体现基础;内容分布与高考有效衔接,加重了实验能力的考查;与科学、社会、技术、环境联系紧密,兼顾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对学生的化学学业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区分。近年来学业水平测试的热点有: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胶体;化学键;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离子共存;化学(离子)方程式;NA;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反应类型;蛋白质、油脂、糖类;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元素化合物推断;化学计算等。从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结论:
1. 考试内容领域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领域的一致性水平最高,而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领域的一致性水平略显不足。
2. 从一致性各维度来看,知识深度的一致性结果最好,均达到一致性的要求,但一致性水平处于50%~70%之间居多,仍需要有较大幅度的改进,而知识广度的一致性水平最低,需要扩大试题知识点的覆盖度。
3. 从年份上看,2016年和2017年两年一致性水平相当,体现了化学卷命题的平稳性特征与要求。总体内容大多比较偏向于考核学生的:核心素养、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 对高中化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建议
我们教师不难发现,基于素质教育的推行,任何一门学科都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要求,让我们很多化学教师变得“慌乱而无序”,在设置学业考试时可能过多倾向于学生思维发展,导致有些考题变得稀奇古怪,脱离课程标准,甚至考核内容超纲等现象比比皆是。如何来改善这一现象,让高中学业考试真正体现其价值的同时有更加符合高中化学课程一致性呢?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 吃透课程标准,研制相应的“表现性评价标准”
现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相对较抽象,尽管部分省市出台了相应的“教学要求”或“教学指导意见”,但由于缺少具体且有操作性的表现性评价标准,对“标准”的解读不尽相同,也就不利于教师在命制试题时参考使用。
如课程标准中关于“胶体”的要求仅是“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对此有的解读为: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胶体,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有的建议为: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并指出“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不做要求”。可见,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研制更具体、可操作性的“表现性评价标准”,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明确可以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是保持评价和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重要途径。
(二) 加强教材研究,深刻领会课程标准要求
教材能直观反映教材编写专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体现了他们的专业智慧。因此,加强教材研究能帮助广大一线教师理解课程标准。尤其是通过对不同版本相关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找出其内容呈现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如课程标准对胶体知识内容的广度虽没有明确界定,但通过比较几种版本教材可发现,胶体的概念和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等放在教材正文中,反映了对其具体内容的基本要求,而电泳、聚沉等胶体的性质用科学视野、知识点击、资料卡片等方式呈现,反映了其拓展性。再比较呈现不同的内容,对照标准分析其合理性。
如Fe(OH)3胶体的制备和渗析等问题,不同版本教材处理的方式不同,此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需求设计教学,不轻易作过多拓展,避免教学中出现内容膨胀和难度拔高的现象。
(三) 提高教师素养,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考试评价的指導作用
教师评价素养是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国家在教师专业标准中,描述了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应具备的评价素养。评价专家波帕姆(Popham)指出,如果教师缺乏评价素养,就意味着专业自杀。为此,作为市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较大规模区域测试命题工作,应加强对相关命题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试题编制水平,在试题编制过程中充分遵循课程标准,科学选择符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考试内容,坚决摒弃超越课标要求的内容(如胶体的聚沉、电泳、渗析等),准确把握对考试内容的认知要求,努力使试题与标准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考试评价的指导作用。
(四) 加强测后数据分析,完善对区域学业质量测试试题的评价
随着计算机应用和网上阅卷工作的普及,教育领域也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充分发挥并利用测试后的数据在试题质量评价工作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命题水平和测试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在每次较大规模考试后,及时采集相关数据,借助于韦伯模式、SEC模型等一致性分析工具,或从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和知识分布平衡性维度,或从内容标准和认知要求维度分析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不断提高、完善对试题质量的评价水平,为促进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提供科学、有效的保证。
总言之,课程标准是评价的准绳,是评价质量的保障,而评价又是制约新课程改革的瓶颈。为此,作为当代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以真正达到学有所依,教有所依,体现课程标准和考试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戢守志等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杨翠年,河北省沧州市,河北省肃宁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