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荣佳 黄鋆
摘 要:“互联网+”战略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结合,实现传统行业网络化,打造新生态、新平台。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过程中也要抢抓“互联网+”的机遇,构建“互联网+精准扶贫”新模式,打造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的新业态和商业运作新模式,因此,探索“互联网+”下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新机制,让互联网改变扶贫方式,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为少数民族群众不断提升福祉。
关键词:互联网+;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和现代制造业结合,实现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及互联网金融等的健康发展,“互联网+”视阈下的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已经成为新趋势,通过“互联网+精准扶贫”,改变传统扶贫方式,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为少数民族群众不断提升福祉。
一、 “互联网+”视阈下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发展优势
(一) 开创精准扶贫的新业态
“互联网+精准扶贫”创新了传统扶贫的发展模式,少数民族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以湖北恩施为例,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同时恩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世界硒都”、“华中药库”。但在过去由于恩施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利,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地区,虽然有着极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却无法传播出去。恩施要脱贫,必须向当地传播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利用“互联网+精准扶贫”,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文化全面升级,克服基础设施对当地发展的束缚,努力攻坚克难,形成一种有效的“互联网+”的文化扶贫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创建新平台,打造新业态。
(二) 构筑精准扶贫发展的新空间
与传统扶贫发展模式相比,“互联网+精准扶贫”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方面呈现出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极大地降低了资源消耗,同时打破传统农业扶贫、经济的扶贫的时间、空间局限性等。湖北恩施处在山区,當地独特的地形、气候孕育了独特的土特产。“互联网+”的农产品精准扶贫模式,可以将当地绿色农副产品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加快农副产品的商业交易效能,提升农副产品交易效率,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收入,为绿色农业、环保产业提供新方向,营造新空间。
二、 “互联网+”视阈下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发展思路
(一) 政府发挥主导优势,做好“互联网+精准扶贫”顶层设计
首先,“互联网+精准扶贫”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优势。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农副产品呈季节性明显、区域性限制、结构性困难等现实性问题,尤其是在针对产品进行销售困难问题,应充分发挥府进行调控过程中“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在技术、流通、生产以及加工等方面的信息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最为前沿性帮助,以实现“互联网+”与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精准扶贫的优化组合。
其次,“互联网+精准扶贫”需要做好政策顶层设计。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展“互联网+精准扶贫”过程中,需制定好相关的政策和要求,完善信息技术的配套措施,创新发展精准扶贫模式,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 建立“互联网+精准扶贫”综合服务系统
首先,建设优质的“互联网+精准扶贫”服务中心。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线上+线下扶贫应双管齐下,共同推动精准扶贫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互联网+精准扶贫”工作时,不仅发挥政府作为推动综合扶贫服务系统建设的核心力量,根据当地的特色和特点出台相应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同时还要鼓励要引导并激励返乡农民工、大中专学生、有创新创业的青年都融入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精准扶贫”的进程中,成为扶贫服务系统的核心人员,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潜能。
其次,“互联网+精准扶贫”综合服务系统需要依托综合体系的进步,如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信息技术的传播等,为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广大群众都能投身至“互联网+精准扶贫”中,应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物流配送建设等。相对来说,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信息化技术普及不高、互联网覆盖率较低、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互联网建设是亟需解决,需要通过大力发展贫困地区通讯工程,以实现电视网、互联网及电话网“三网合一”。基础设施已建设,但为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实问题,更需要对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组织以及个体传授“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全面推广“互联网+精准扶贫”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企业组织及个人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能力。在“互联网+精准扶贫”过程中,应统筹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面合作,利用各种培训方式来培养精准扶贫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建立好优质的综合服务系统,提升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问题能力。
(三) 创立“互联网+精准扶贫”文化服务品牌
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有着当地民族特色的文化,在“互联网+精准扶贫”文化扶贫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现代营销方式,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将当地文化名片传播出去,将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产业用文化方式进行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最终形成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名片。以湖北恩施为例,当地“土家女儿会”已成为恩施地区的重要文化名片,这已不仅仅是一种民俗节日,更成为了恩施拉动旅游经济、农业经济、文化产业等多产业发展的方式之一。“互联网+精准扶贫”文化服务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创新,推动文化健康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模式构建,不仅打造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的新业态和商业运作新模式,也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互联网+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优势、建立综合服务系统、创立文化品牌,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水平。
(指导老师:黄鋆)
参考文献:
[1]李琪,郝建华.少数民族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及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6.
[2]于菊珍.“互联网+”视域下民族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12.
[3]王修钊.恩施精准扶贫中的文化扶贫探讨[J].现代农村科技,2017,4.
[4]张党利,李安周,李海平.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J].湖北农业科学,2011,14.
[5]谢尚果,胡美术.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6,9.
作者简介:
廖荣佳,黄鋆,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