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晓艳
摘 要:随着人们对于体育运动以及健康的进一步认识,体育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可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排球后备人才而言,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所应用的培养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现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086-02
2016年巴西奥运会上我国女子排球队赢得了金牌,获得奥运会冠军。这说明我国排球行业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这个结果并不能够说明我国具有充足的排球后备人才。而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不容乐观,无法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必须思考当前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促进我国排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当前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生源
运动员是排球队伍的核心力量,而寻找合适的生源是提高排球运动员数量的有效手段。从大量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都缺乏生源,并且处于招生比较困难的状态。而一些学校虽然能够保证运动员的数量,但是却无法保证运动员的质量。教练员在选择运动员时会发现真正具有排球天赋的运动员是少之又少。而一些教练员即使找到了符合要求的运动员苗子,也有可能会因为家长不支持或者学生没有兴趣等因素而导致其无法参加训练。另外,一些学生只是想通过体育来考上大学,其真正目的并不是成为运动员。因此,我国女排虽然在奥运会上取得了冠军,但是排球运动员的生源却极度缺乏。
(二)家长的支持度较低
家长的支持度是影响孩子训练排球的最主要因素。但是,目前我国家长对于孩子成为运动员的支持度则不高,家长非常担心孩子在从事排球事业之后会耽误其他方面的发展。第一,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家长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都比较宠爱,怕孩子从事排球之后会受苦。第二,我国家长的传统思想比较严重,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业,担心孩子在练习排球时会影响文化知识的学习,会导致孩子在今后考不上好的大学,也找不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第三,家长认为孩子从事排球事业会减少孩子以后的出路,缩小就业的范围,相比其他的学生而言没有一定的优勢。而一些家长虽然比较支持孩子练习排球,但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孩子能够锻炼身体或者是提高升学的几率。目前我国只有一小部分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运动员,从而为祖国争取荣誉。
(三)教练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如果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比较高,那么排球运动员就会获得比较专业的培训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训练效果。目前,专业人员已经不再将体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而是将体育和其他的学科进行交叉分析,从而完善运动员的训练技巧。因此,教练员仅仅是通过经验来执教是无法真正提高运动员质量的,还必须能够掌握一定的训练理论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来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目前,我国教练员的整体学历比较低,并且所掌握的知识不全面,没有经过专业的岗位培训以及训练方法的培训。这使得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技术指导也无法得到进步,直接影响着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水平。
(四)存在学训矛盾
学训矛盾是有关专家以及教练员、运动员长期以来都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学校能够处理好学训矛盾,那么排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就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也能够促进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学训矛盾处理不好,那么将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文化修养和内涵。而运动员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着非常大的压力,一方面,要不断进行训练,承受身体上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学习文化课的成绩。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很难掌握学习和训练所占用的时间的平衡。运动员在训练时占用了很长时间,已经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文化知识当中,文化课的成绩会因此而出现直线下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会利用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文化知识,从而会耽误训练的进程。所以,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平衡点往往会给运动员带来很大压力。
(五)缺乏多元化的经费
经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运动员的物质水平,延长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不仅需要运动员和教练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经费来保证运动员的医疗水平和培养任务。而一些地区比较重视学生对于足球和篮球的训练,往往忽视了孩子对于排球的喜爱。这导致了一些领导并没有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来使群众更加了解排球的魅力。另外,目前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经费主要是由国家来进行资助,社会资源比较少,来源比较的单一。这使得运动员不能够有更多时间来训练,直接影响了运动员练习排球的积极性。
二、实现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策略
(一)完善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必须有效重视排球运动员文化知识的学习,排球技能的培训以及对于自身身体损伤的预防能力等。这需要我国建立一定的培养体系来实现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另外,我国可以通过开办专业的体校来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排球训练,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数量以及质量。学校也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来实现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有效管理,在保证运动员质量的同时也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在训练的过程中,学校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排球比赛来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排球运动当中。同时,学校在校园文化中也可以加入有关排球元素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全面了解排球,从而让学生和家长能够更加喜爱排球,也能够让排球得到人们的重视。
(二)加强体育与教育的融合
体育和教育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才能够有效解决二者之间存在的学训矛盾。体育部门要打破传统的行业办体育的观念,而教育部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也应当为我国提供高素质的排球后备人才。学校应当在中小学中加强排球知识的宣传,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了解排球,加强学生对于排球的喜爱,也能够为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生源。同时,学校要能够建立有效的训练体系,通过阶段性的训练来加强对于各个分层的有效管理,来有效平衡学生训练和学习的时间,并且要通过建立一定的补课机制使运动员能够平衡自己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在提高自身文化成绩的同时也不耽误排球训练。
(三)提高教练员队伍的素质
经大量研究表明,我国排球教练员的年龄普遍较高,并且也没有一定的学历。因此,我国需要通过提高教练的专业素养以及培训技能来有效提升教练员的整体素质。第一,学校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提高年轻教练员的培训能力,并且要经过专业的讲座和培训来增加老教练员的知识,从而全面提高教练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练员能够掌握更多训练方法。第二,学校要积极督促教练员将学习到的新知识理论以及训练手段运用到日常的训练当中。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练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能够使排球后备人才培养达到一定的科研效果。第三,学校要通过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来加强对于教练员的考核和监督,并且要通过奖励制度来规范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训练水平。
(四)扩展资金渠道
目前,我国各地区需要通过政府以及市场的双重渠道来获取足够的费用。首先,政府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来配合学校体育训练体系中的运动员培训、教练员管理、训练监督以及竞赛等各个分层的实施。其次,政府要通过鼓励企业和个人对于体育事业的资助来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另外,相關单位也应当和企业以及个人等积极合作,使基层单位能够通过入股、赞助等方式来投身到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当中。这样,一方面能够为运动员带来更高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培训学校和排球队伍的宣传力度。
(五)加强运动损伤和预防
大量的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运动员从一开始就因为训练而带来伤病。运动员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来养伤。在身体恢复之后,运动员在很长时间内也不能够做高难度的动作。所以,运动员从小就要具有一定的运动习惯。而教练员也要具有一定的运动损伤知识,并且要提醒运动员在练过程中要能够做到自我保护。在训练完成之后,运动员要及时使自己的身体得到放松,并且要通过做一些康复训练来延长自己的运动时间。
三、结论
随着我国对于体育事业的不断重视,我国排球运动员的培养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当前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阻碍了我国排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一些运动员过于重视排球技能以及自身体能的培训,而忽视了文化课程的学习。这种培训方式虽然能够提高运动员的专业技能,却无法使运动员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阻碍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教练员整体趋向于老龄化,并且这些教练员不具备较高的学历。这从整体上降低了教练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因此,我国应当通过一些措施来实现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从而提高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彬.大学生排球赛透析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D].扬州:扬州大学,2009.
[2] 丁永玺,张迎迎.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3] 上官一琳.中美竞技体育排球运动员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4] 晋炳坤.黑龙江省青少年女子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