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能测试的重要意义和改进措施

2017-07-24 18:02张丽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高校措施

张丽

摘 要:高校学生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储备,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时,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知识基础,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然而,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学校更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对高校学生参与体能锻炼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高校体能测试的意义和改进措施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我国高校的体能测试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能测试;措施

一、高校体能测试的意义

高校开展体能测试,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随着高校学生体能素质的下降,高校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这些现象的发生,引起了国家对高校学生体能问题的关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对高校学生的体能测试成绩作了明确规定,体能测试成绩在50分以下的学生不能毕业(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这一文件的出台意味着高校将更加重视学生体能测试,体能测试的成绩与文化课成绩同样重要。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更看重高校学生的文化成绩,而不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学生家长也不太支持学生参与各种体育运动,这就导致大部分高校学生平时疏于体育锻炼,在面对高校开展的体能测试时表现得很吃力。部分学生无法达到学校体能测试的标准,导致最终无法顺利毕业。因此,高校通过开展体能测试,督促高校学生主动参与体能锻炼,对提升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体能测试项目及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体能测试的项目有五种。第一是身高、体重。这是对高校学生的身体指标进行衡量,通过对学生身体指标的计算,让学生明白自身身体指标与标准值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激发高校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第二是肺活量、体重指数。开展这一体能测试项目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长跑等耐力锻炼,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第三是立定跳远。立定跳远项目是对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测试,因此立定跳远的权重比其他评价指标要大。第四是坐位体前屈。这一测试项目主要是为了测试学生的柔韧素质,学生的身体柔韧素质与健康有很强的相关性。第五是800米、1000米测试。这一体能测试项目是为了锻炼高校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耐久力。由于男女生身体素质存在差别,对男生和女生的考核标准并不相同。女生的考核标准是在4分34秒内跑完800米,男生要求在4分32秒内跑完1000米。在测试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避免学生在长跑项目的测试过程中出现意外。

三、高校体能测试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体能测试中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根据陈云群对贵州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贵州的高校中,超过8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安排了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但这部分内容的时间比较少。另外,大部分体育教师承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及课余锻炼知识的教育较为匮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高校学生普遍对身体素质锻炼缺乏兴趣,对锻炼身体存在抵触情绪。为了顺利完成教学工作,体育教师只好将身体素质锻炼课程改为其他内容。其次,目前高校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担心在身体素质锻炼中出现身体受伤的情况。虽然陈云群的抽样调查是以贵州高校的教师为调查对象,但是这种结果所显示的现象在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

2.体能测试成绩打分不科学

根据陈云群对贵州大学生抽样调查的结果,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约75%的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程以及体能测试项目打分时,主要依据学生的平时体育成绩。而高校学生的平时体育成绩又依据其出勤率和平時表现,这主要是高校体育教师为了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所致。目前,体育课程的设置更多是走过场,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所以部分学生存在逃课的现象。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教师便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出勤率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导致很少有教师把身体素质纳入成绩体系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这显然违背了体育课程考核的目的。有些学生虽然在体能测试中未能达标,但是由于平时积极参与体育课程,也能依靠平时成绩顺利通过体能测试。体育教师仅从体育参与角度制订考核办法,使容易高校学生产生对待体育课程的错误思想,以敷衍的态度应对体育课程。这也导致高校学生虽然通过了体育课程考核,却无法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现象。

四、改善高校学生体能现状的措施

1.加大对体能测试的宣传力度

很多高校学生除了上课之外,习惯待在宿舍,疏于体育锻炼,造成自身身体素质下降。笔者认为,要想使高校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还需要舆论引导和环境支持。只有通过舆论引导督促高校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因此,各高校要加大对体能测试的宣传,提高学生对体能测试的认识程度。

2.完善健身场地及设施

高校学生的体能锻炼行为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健身场地的缺乏和健身设施的不足,是影响健身意愿实现的重要原因。部分高校缺乏专门的健身场所和健身设施,这一不利因素大大影响了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对锻炼项目及锻炼形式的选择。加强健身场地建设,完善健身设施的配置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体能锻炼的关注力度,增加财政投入。(2)政府要积极出面,加大现有公共资源的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设施资源。

3.加强健身指导

高校学生大部分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在面对高校体能测试时表现得较为吃力。部分学生虽存在健身动机,但缺乏正确的指导,只能通过参加健身俱乐部来获取健身指导,这无疑会给高校学生增加额外的经济支出。因此,各高校在体育课及讲座中,可以加大对健身知识的普及和指导。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选择适合高校学生参与的锻炼项目。

五、结语

在高校开展学生体能测试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主动参与体能锻炼,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设置体能测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高校体能测试和体育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高校学生对一些枯燥的考核项目缺乏兴趣,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导致体能测试项目的考核很难达到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目的。因此,高校在项目的选择上应结合高校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云群.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能测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科技世界,2016(1):146.

[2]叶鹰.提升学生体质推进体能测试[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62-63.

猜你喜欢
高校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