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教师逐渐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育的重视程度,对此,教师在实践中要通过科学的方式与手段,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全面地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应用激励理论教学模式,通过此种教学模式全面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身的体育活动参与度,进而充分地增强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对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对此种模式的重视。本文主要基于此种背景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激励理论;体育教学;高职教学
激励教学就是在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以及心理建设采取的鼓励模式。此种模式可以充分地满足学生的各种实际需求,使其在活动的参与中保持一种较为积极的态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充分地应用此种教学模式。
一、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育,对此,在体育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提升对理论知识及实践活动的重视,使二者有机融合,全面地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品德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但是在实践中,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其内在的价值与意义,经常出现体育课程参与不积极的问题,常常会通过请假等方式逃避体育课。其原因主要是
作者简介:韩芍娜(1982—),女,讲师,研究方向:物理教育和物理实验教学。在体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缺乏灵活性,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许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注重调整课堂教学氛围,使得本来具有活泼性质的课程变成了一项任务,导致学生丧失了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进而降低了体育课程的内在效能。
第二,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对涉及学生体能素质的教学内容评价相对较多,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其自身的运动能力却缺乏足够的指导。这种状况导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就是为了获得成绩,使其无法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内在的乐趣,更谈不上充分地发挥其价值与效能了。
第三,高职院校体育器材有待完善。由于对体育运动缺乏足够的认知,部分高职院校在必备的体育器材上缺乏投资,无法充分地发挥高职体育教学的整体作用。
基于此种环境背景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无法全面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教师要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氛围,全面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从整体上来说,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有待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对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通过正确有效的激励措施,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与职能。
二、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教师在应用激励理论的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原则
第一,学生具有自身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师在对其进行激励的过程中要避免千篇一律,明确学生对于实际的激励模式、手段以及方式的实际感受能力是有一定差异的,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第二,在不同场景中的激励模式要有所变化。教师要在学生的实战、训练以及生活中设置不同的激励模式,要基于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以及内心倾向不断地完善优化。
2.在体育活动中应用激励模式的时候要具有一定的时机性
教师只有在契合的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才可以提升教学活动整体的效果与质量。对此,教师要明确时机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采取合适的激励模式,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表现。
3.激励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开展激励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价值与效能,充分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对此,教师要处理好激励理论的微观控制以及宏观掌握,保持学生的个体、小组、队伍以及班级的平衡性,充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积极行为,保障其有效全面地发挥。
三、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地应用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与手段,综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其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设置。
教师在应用理论激励模式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以及实际的课程目标进行综合考量,对其具体的难度以及课程内容衔接等进行详尽的规定,只有这样才可以全面有效地调整学生的体育学习心态,充分地激发其内在的体育学习动力。
1.积极培育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兴趣与动力
學生在体育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要耗费一定的体力,容易缺乏对运动的兴趣,对体育运动呈现消极的态度。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具体的体育运动需求进行分析了解,有针对地设置与其匹配的活动模式,进而充分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相关体育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激励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地优化其内在的体育运动认知能力以及水平,使学生逐渐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运动习惯,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应用与学生实际状况相契合的教学模式,不断地优化提升学生的整体技术与水平,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充分地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基于情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激励
在体育教学的设计与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利用自身的展示以及相关运动器材的应用加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进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相关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来。同时,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奖励模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教师要提升活动的参与性,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游戏与活动,充分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构建一种朋辈关系,进而深入探究学生的内心,提升其教学的有效性。
在对相关体育教材的选择过程中,要提升对其社会化以及生活化的重视,通过教材的引导,全面地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性。教师还可以将街舞以及一些轮滑运动充分地融合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秉持逐层递进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掌握能力,适当地提升整体的教学难度,不断增强体育锻炼的整体效果。
四、结语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提升学生的运动动力与能力,这是其主要的价值与含义所在。对此,教师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应用此种教学理论,全面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显东.试析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18-19.
[2]欧岳山.激励理论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2016(17):76-77.
[3]韩志勇.对影响体育教学的基本因素分析——评《体育教学理论问题与实践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6(4):119-120.
[4]刘晓鹏.激励理论及其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