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薇++李鹏++陈坤++穆锡川
摘要:本文将多元考核模式应用于“高分子化学”本科教学,研究总结教学实施方法和体会,为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和创立的多元考核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元考核模式;高分子化学;本科教学
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从教与学两方面来检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职能。应用化学专业课程“高分子化学”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征,在以往的日常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依然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考试的内容也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因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造成很多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且知识面较广的学生无法有效发挥其特长,限制了其发展。因此针对“高分子化学”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教师应采用多元化、过程化的考试模式,变知识考试为能力考试。
一、考试改革思路
1.考试内容
在考试内容上不要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还应结合实践问题,注意科学发展的动态,利用引入社会实际问题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命题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应放在对知识的组织、理解运用、分析等综合能力上,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综合,同时也要增加对动手能力的考核,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试方法
(1)变一元考核为多元考核。傳统的考试方法基本采取期中考试(平时成绩)+课堂考勤+期末考试的方法计算学生的成绩。我们以“高分子化学”这门专业课程为试点,将考试分为四部分:期末考试、课堂Seminar、市场调查报告和学生出考题。
(2)变阶段考核为过程考核。传统的成绩考核,教师是评价的“主宰者”。而大部分的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了解,只是单纯地通过课堂和考试分数来了解。通过课堂Seminar、市场调查报告和出考题等方式,让学生在过程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有利于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也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在课堂seminar中采用“大众评审”制度,让学生互评,既调动了学生认真调研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增加了参与感。
3.成绩评定
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突破了常规的考查惯例;学生在每堂课上的表现成为评定学生成绩的标准。学生成绩的评定一般由书面考试、课堂seminar、市场调查报告、出考试题四部分组成。其中,期末书面考试占50%,课堂seminar占30%,市场调查占10%,出考试题占10%。
二、多元考核模式的实施效果
1.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变知识考试为能力考试激励了学生自主探索学科前沿知识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Seminar和调查报告培养了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高分子化学理论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为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参加Seminar的讨论需要学生以理服人,能够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重点明确地解答问题,有理有据地进行辩论,这种形式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分子化学”学习中,传统的考核方式下教师通常以传统教学方法即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授课,而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后,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而并非指挥者,教师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主学习的潜力。与传统LBL的教学相比,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问题为基础进行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其学会独立思考、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能够敢于向书本、教师的权威发起挑战。
3.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生在学习“高分子化学”的过程中,必须开展课题组内分工合作以及与组外人员沟通协作来完成所规定的任务,Seminar和调查报告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才能够完成,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共同的选题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整理,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撰写书面材料在课堂上宣讲。这种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加强了集体荣誉感。
三、结语
变知识考试为能力考试对高分子化学这样的专业课十分适用,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考核模式。基于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时代背景,这种师生互动的多元化的专业课考试模式必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蓓.本科Seminar课程教学的综合分析[J].教育与现代化,2003,(4):35-39.
[2]陈潭,程瑛.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