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斌飞++宋扬
摘要: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而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可靠指标是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最近几年,由于多种现实不利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所以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和企事业单位日益关注的问题,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解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就是大学生就业质量。本文给出大学四年全程化就业指导方案,以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全程化;就业指导;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1.实体经济增速减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减缓、金融危机等因素对就业结构、就业规模、就业质量产生了深刻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上升。另外,企业、产业深化改革的进程加快,政府淘汰产能落后企业的速度加快,部分行业陷入持续低迷,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依然严重,这些因素使就业压力、就业难度、就业成本日益增加,导致企业招聘人数、招聘规模呈下滑态势。有些单位直接停止招聘,还有的单位接连裁员,以艰难度过行业寒冬。以上种种现实原因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2.高校学生扩招导致毕业生供过于求
自1998年我国高校大幅度扩招至今,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年屡创新高。而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的增长速率并没有达到扩招数量的增长速率。部分高校盲目根据市场就业情况扩招热门专业,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远远大于社会需求数量,最终导致很多毕业生难以找到与专业背景相匹配的岗位。还有部分高校故步自封、观念陈旧,没有与社会实际需求进行有效对接,专业设置与市场严重脱轨,导致毕业生培养状况不被用人单位认可,造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毕业生积压状况。诸多主观和客观原因共同作用,导致目前毕业生数量远远高于市场需求,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
3.大学生自身期待与市场期待不符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对自己寒窗苦读十余载后的就业期望居高不下,对就业单位普遍要求较高。目前,毕业生扎堆向高薪、高舒适度、高知名度的企事业单位求职,大多数毕业生首选就业城市是以北、上、广、深为典型代表的大城市,其他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次之。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国家建设需要大学生深入一线、基层。国家号召应届大学生到边远地区、三四线城市、艰苦行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与地方经济同呼吸、共发展。这些地区的大多数基层用人单位急需各种人才,但每年都招收不到足量的毕业生,即使招到了,毕业生也很难坚持留下来,最终纷纷跳槽另谋出路。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与其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差距较大,单位难以招到令人满意的应届生。大学毕业生一味地要求公司给予自己高薪、高待遇等,没有考虑自身能为公司创造多少效益。企事业单位对高校毕业生思想品质、职业道德、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生在这方面的短板却越来越明显。应届毕业生对自身感兴趣的单位的了解基本来自于单位发布的就业信息,很少关注单位任职要求,这样就导致毕业生找不到符合自身情况的招聘单位。这也是时下招聘单位招不到人、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之一。
二、就业指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就业指导重视力度不够
大部分高校对科研和教学相对重视,高校的各项建设指标对教师科研经费、科研项目、指导竞赛获奖等方面十分看重,并将其作为教职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重要指标,往往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重视,将就业指导部门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没有像教务处一样将其列为高校的重要职能部门。就业指导部门开展工作流于形式,不管是发布到校招聘的就业单位信息,还是在学校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在分析学生的就业形势、介绍求职方法和面试技巧培训方面有所欠缺。这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求职季像无头苍蝇般乱撞,付出百般努力却不得要领,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这类社会话题的出现。
2.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局限在课堂之上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为学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学生为了获得毕业学分,教师为了获得任教学时,师生交流仅局限在课堂之上,很少涉及求职过程中的指导。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片面地向学生介绍所谓的“成功经验”,出现了方向引导上的错误,导致学生避重就轻,只片面追求礼仪、着装等方面的细节,轻视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如果当前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基本素养教育得不到保证,那么谈何真正就业。
3.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
部分高校十分看重学生的就业率,甚至将学生的就业与毕业挂钩。过分追求高就业率,在学生就业工作中注入水分,导致学生就业造假等乱象层出不穷。部分高校将大学生当作生产线上的产品,批量签约;将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当成企业在中专、高职、技校订单式培养的学生,背离了高等教育的初衷,违背了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培养的期待和目标以及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原则。
三、全程化就业指导“四部曲”
1.了解就业形势,提升综合素质
主要针对大學一年级学生,帮助其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社会现状,引导其尽快适应并合理安排大学生活,提升综合能力素质。(1)专业教育。加大对学生所学专业方向、未来发展的介绍,收集整理学校专业课教师的研究方向,并对学生进行介绍,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认同感。(2)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用科学的知识让学生提前进入状态,使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技能。(3)启航教育。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时间管理”“中国梦、青春梦”等目标、理想、信念主题的讲座;邀请高年级优秀学生分享成功经验,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大学生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4)阶段目标活动。引导学生设定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2.树立正确观念,搭建提升平台
主要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搭建各种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年级会、主题班会。召开年级会,组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注重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作用。(2)专业发展前景讲座。各专业举办专业发展前景讲座,教师从行业前景、专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其对专业的认同。(3)学习交流座谈会。高年级优秀学生交流学习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4)个人成长答辩。每名学生通过PPT答辩的方式,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
3.确立发展方向,发展核心竞争力
主要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帮助學生尽快确立发展方向,并及时查漏补缺,提升就业竞争力。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考研就业讲座、交流会。辅导员通过一对一谈话摸清每一名学生的考研就业意愿,并将信息及时传达给各专业(系),邀请教师、毕业班学生分方向开展保研、考研、夏令营、就业、出国深造等主题的交流会和讲座。(2)就业指导课。重点面向大三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提升其求职能力。(3)社会实践调研。组织学生成立实践小组,前往相关行业单位进行职业体验,从而让学生对自身感兴趣的行业有更好的了解,避免职业选择上的盲从,提高学生的职业幸福感。(4)行业宣讲。邀请企事业单位开展必要的行业宣讲,主题包括行业发展现状、企业发展现状、企业对在校大学生的招聘要求等内容。
4.培养就业技能,提高就业质量
主要针对大学四年级应届毕业生,助推学生成功就业,高质量就业。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做好就业摸底和就业统计工作。根据摸底情况开展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分专业邀请相关教师和往届毕业生开展关于简历制作、就业准备、笔试、面试、职业素养提升等主题的交流会和讲座。(2)做好招聘会组织工作。每次招聘会和专场宣讲会都会帮助未就业的学生落实就业。(3)做好考研学生的指导推荐工作。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报考高校,如何规划准备时间,如何准备复试,如何联系导师。(4)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就业困难、求职主动性弱、报考公务员、继续考研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
全程化就业指导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充分学习专业文化知识,还能够让他们以就业为动力,不断要求自身进步,从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学校在全程化就业指导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可以通过与企业的持续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牛踏宇.高校就业指导视角下教育改革的反思与创新[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3).
[2]赵亚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浅析[J].知识经济,2017(8):176-177.
[3]李秀岩,胡雨露.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举措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2).
[4]肖贵斌.转型求变,搭上人才培养的“快车道”[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4.
[5]吴薇.生涯发展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汤斌飞(1990—),男,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宋扬(1991—),女,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