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2017-07-24 16:29刘帅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

刘帅

摘 要:汉语言文学教学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在当今知识时代,汉语言文学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语言文学知识,增强人们的文化素养。本文从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索了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路径,以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路径

汉语言文学都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们感受中国民族语言文化的辉煌成就,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要积极探索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方式。研究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路径不仅能够加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问题

部分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运用理论知识,但是并不一定能够运用语言现象分析文章,也不一定会运用语言创作优秀作品。例如,部分教师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时,将精力放在了对其中修辞方法、汉字运用、文学原理等知识的讲解上,而文学作品的情感分析则只占教学的一小部分。教师不仅要教授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文学情感进行培育。如果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这一问题将很难得到解决。

2.课程结构问题

部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课程不够完善,没有开设方法类课程和学科专业类课程。并且,很多高校在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时没有充分研究选修课的开

3.教学内容问题

首先,部分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理解不了教师所讲的专业知识。例如,一些教师在未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就将国学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对象。虽说其文学价值较高,但对于文言文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而言,则仿佛是“听天书”一般,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其次,部分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和时代发展联系不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教师出于分享的心理,喜欢将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内容进行解析。但师生之间年龄差距太大,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不一,容易造成师生文学作品理解的差异化。如当今的大学生对个性化、多元化、新奇的文学作品更感兴趣。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育观念滞后

部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滞后,缺乏先进的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和学生观念,一味坚持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部分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师生观念比较落后,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中心开展课堂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与学生的交流,严重影响了学生思考习惯和问题习惯的培养。另外,还有部分汉语言文学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观念,忽视多媒体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效率不高。

2.心理惰性影响

虽然很多汉语言文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关注新课改,对新课改的政策和要求也比较了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并没有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这是因为部分教师存在一定的惰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习惯应用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同时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成效持观望或怀疑态度,缺乏推进教学改革的决心。另外,实施教学改革需要汉语言文学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学理念,并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发展及汉语言文学教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汉语言文学教师认为实施教学改革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没有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三、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1.更新教育观念

高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教学改革。为此,高校应积极宣传新课改,加强教师和学生对新课改的了解,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并且,高校应积极更新师生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每周举办文学作品推荐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喜好,向全班学生推荐好的文学作品,并说出推荐的理由。最后再由大家集体投票,选出得票最多的文学作品,并将其作为本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点对象,以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加强教师培训

首先,高校应组织汉语言文学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引导其学习最新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其次,应积极组织汉语言文学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加强其对新课程改革知识与技巧的学习,从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改革能力;最后,应积极组织汉语言文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本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整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

3.实施激励机制

首先,高校应积极采取物质激励的方式,将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效果与教师的经济利益、晋升和评优评先挂钩,向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激发其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其次,应积极采取精神激励的方式,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上对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汉语言文学教师进行多种精神激励。例如,学校可以给予在教学改革中表现优秀的教师“教坛新秀”“课改标兵”等荣誉称号,增强其荣誉感和成就感,提高其参与新课改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杜刚.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86-90.

[2]龙安邦,范蔚.试论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兼论我国十年新课改的理论基础及其论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4):21-26.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
探析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困惑与解决措施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现阶段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不足及对策浅析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