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华+艾波
社会经济制度的存续建立在人类种群存续的基础上,人类种群存续则建立在人口世代延续的基础上,而人口世代要得以延续,则人类的繁衍必须维系在更替生育水平附近,长期过度偏离更替水平的生育率对人类而言是灾难而非福音。人类世代繁衍并长期维系在更替水平附近是社会经济制度存续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尽管目前中国妇女生育率究竟有多低仍存在着很多争论,但不争的事实是:自1992年以来,中国就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目前已经远低于更替水平。鉴于持续低生育率给中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党中央审时度势,分别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与五中全会上连续做出了调整生育政策的重大决定。
结构失衡是中国当下最大的基本人口国情
1.人口问题的多样性
人口具有数量、素质、结构与分布四大构成要素,当人口的任一构成要素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不协调时,人口问题便产生。因此,人口问题不只有数量问题,还有素质、结构与分布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也就是说,社会经济发展是手段,而促进人的发展才是目的。当出现人口问题时,有三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一是对人口进行干预,以便使人口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的要求,这实际上是“手段与目的”倒置的“以物为本”发展观;二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干预,以便使社会经济发展更好地适应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生动体现;三是对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进行干预,使得两者尽可能地向彼此靠拢,以便更好地相互适应,这就是“科学发展”。回顾以往的历史,我们在处理人口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时,看到更多的是“以物为本”发展观占据主导地位,这折射出人类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关系问题处置上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近几十年来,中国人口发展形势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已经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如果说20世纪中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后中国面临的最大人口问题则是以少子老龄化与出生性别比例失衡为主要特征的人口结构性问题。
2.少子老龄化是中国最大的基本人口国情
只要一提及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人口老龄化。但我们回顾一下1950年以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便很容易发现,中国的少儿人口比例曾一度高达40%以上,现已降至16%左右,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同期的老年人口比例则由不足5%提高到目前的10%左右,仅提高了5个百分点(见图1)。由此可见,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最大的当属少儿人口比例,其次才是老年人口比例。准确地说,首先是少子化,其次才是老龄化,合起来讲应该是少子老龄化。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老年人有话语权,而少儿则不然。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争取与维护,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与准老年人开始发声,并逐渐形成一种重要的政治力量。二是人们首先尝到的是少子化所带来的人类负担暂时减轻的甜头,至于少子化所带来的危害,要很多年以后才能逐渐显现出来。这种“先甜后苦”式的少子化,与普通民众“贪图眼前,忽视未来”的人性弱点相切合,造就了许多人非但没有意識到少子化可能对人类的永续发展所带来的危害,甚至还认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而受到多数人、甚至是政府的极力推崇。三是自人类社会建立起现代社会保险制度与退休制度以来,老龄化对政府与社会的财政负担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即期的。例如,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与老年医疗费用将急剧膨胀。
图1 1950~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情况(%)
社会保险制度的存续以人口存续为基础与前提条件
现代社会保险制度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建立之初正值人口快速增长,人口也处于金字塔型人口构成形态,并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美好的历史追忆。现代社会保险制度是否仍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美好的未来?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现代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人口条件已经发生并仍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低生育率使得人类人口处于缩减状态,人口构成也因此进入倒金字塔型形态,长期以往,人类自身都无法存续下去,建立在人口基础上的现代社会保险制度大厦终将倾覆。实际上,现代社会保险制度早已显露出倾覆的迹象。例如,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昭示着社会保险基金长期入不敷出及其可能带来的严重的社会经济恶果。
虽然现代社会保险理论认为,退休金是领取者以往劳动报酬的延期支付。但这里存在着一个延期支付所得与历史贡献是否匹配的问题,也即个人领取的养老金是多于、等于、还是少于历史贡献三种具体情况。从科学的角度考察,自现代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平均意义上讲,人们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历史贡献要普遍少于从社会保险基金中的延期获得。但为什么现代社会保险基金还能延续至今?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现代社会保险基金建立之初与增长型人口不期而遇,缴纳养老保险金的人多,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人少,即便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人多领一些,只要缴纳人数足够多,也不至于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甚至还出现大量的盈余。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德国等国家便出现上述情况。二是大量的财政补贴与借用子孙后代的钱(即负债)。于是,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便出现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入不敷出,且亏空越来越大,甚至演变成希腊式的主权债务危机。低生育率导致倒金字塔型人口结构与人口缩减,在此情形下,缴纳养老金的人逐渐减少,但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即便养老保险基金家底丰厚,也会因为入不敷出而使得以往积存的养老保险基金家底被逐渐耗尽,并最终走向亏空,且亏空不断增多,最终导致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破产。实际上,在持续低生育率下,由于缺少合理的人口结构作为支撑,曾经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的人寿保险制度早已经沦落为庞氏骗局。
应对人口老龄化应标本兼治
应对人口老龄化,有长期的治本之策,也有短期的治标之举,治本之策有三。
促使生育率回升至更替水平附近。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虽能促使生育率回升,但还不足以促使生育率回升至更替水平附近。因而不仅要尽快取消对生育数量的任何限制,甚至还应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使得公民的生育权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逐渐延长退休年龄。伴随着教育的扩张,人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逐渐推迟,因而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工作时间实际上是缩短的。人的健康长寿不应仅仅理解为享受生活的时间更长与生活品质的提高,而且意味着人们必须更长久地工作,否则,依靠他人与社会赡养的时间也就越长。人的工作年限与退休年龄应该与平均预期寿命相匹配,伴随着平均预期寿命的大幅度提高,退休年龄也应该相应地提高。鉴于“少劳多得”、“不劳而获”等人性弱点,逐渐延长退休年龄,促使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平衡,是一个应然问题。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当前,中国老年人退休金之间的差距巨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者的退休金不是太低而是太高,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固化,借助通货膨胀不断加以稀释是可能的。企业职工退休金经过连续十多年的大幅度上调,现已处在一个相对适度的水平上,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每年快速地上调。而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太低,要适度提高。去差别化是未來一段时间中国退休金制度改革的重点。
人口净迁入。人口迁移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迁移人口更可能是年轻的经济活动人口,人口净迁入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有效之策。因此,应放低对外来人口的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人来流入地安家乐业。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利用国际移民有效地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对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至今经济发展水平仍处在中下水平,寄希望于通过国际移民缓解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是不现实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相关问题,主要还是应该依靠本国自身的力量加以缓解。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1AZD025)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生育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4JJD840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友华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