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对俄农业合作“升级版”

2017-07-24 15:07章蔓菁
中国外汇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华信升级版李德

文/本刊记者 章蔓菁

打造对俄农业合作“升级版”

文/本刊记者 章蔓菁

在投资俄罗斯农业的过程中,华信坚持规划先行、扎根当地,通过发挥示范作用,推动中俄农业产业合作的不断升级。

作为我国最大的邻国和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俄罗斯与我国的经贸关系近些年来稳步发展,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两国更是在能源、投资、农业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合作。其中,丰富的耕地资源和原生态的种植环境,使投资俄罗斯农业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热点。然而面对陌生的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特别是对于缺乏海外投资经验的民营企业而言,该如何将“一带一路”的东风化为良机?就此,记者近日采访了东宁华信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信”)董事长李德民。从2004年涉水俄罗斯农业,到2015年获得中国首个国家级境外农业产业园区的认证,华信逐步搭建起中俄农业产业合作平台,并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闯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农业“出海”之路。

规划先行节节推进

作为一家有二十余年对俄合作历史的企业,华信最初以机电产品起家,从事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是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主要企业之一。随着公司对俄贸易业务的不断发展,李德民开始思考、寻求中俄之间真正接地气的项目。经过仔细的分析和调研,他将目光投向了农业。作为与俄罗斯接壤的大省,黑龙江在发展对俄农业方面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李德民将这一优势归纳为“两江一湖”。两江为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一湖为兴凯湖。“两江一湖”流经黑龙江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周围分布着近百万公顷的土地。这些土地普遍未经耕种,没有黑土流失,土壤层也未遭到化肥、农药的破坏,堪称丰富的耕地资源和原生态的种植环境,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在良种培育、大型农业种植经验以及专业化农业机械设备等方面均有着显著的优势。双方各自的资源禀赋正好形成了一种互补,为发展中俄农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基于这样的判断,华信于2004年正式涉水俄罗斯农业,在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与当地的合作伙伴设立了中俄合资的阿尔玛达(Armada)农业公司(以下简称“阿尔玛达公司”),由阿尔玛达公司开发建设华信中俄(滨海边疆区)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在此之前,虽然国内已有农户在当地开展种植活动,但多以散兵作战的方式存在,且品种一般限于西红柿、黄瓜、大头菜等当地人餐桌上的常见菜。而华信则是第一家在当地开展正规化农业建设的企业,配备有专门的设备和员工队伍,目标瞄向大豆、玉米、小麦等主粮品种。

在合作区投资建设之初,考虑到农业是新进入的领域,且相关基础设施所需的投资金额较大,华信选择了从小规模种植起步,逐步积累经验的策略,因此投资规模并不大。直到2009年,通过在滨海边疆区几年的运营建设已对俄罗斯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较为熟悉并积累了一定资金储备后,华信才开始加大对农业方面的投入力度:2010年,合作区的种植面积为3000公顷;到2011年,变成7000公顷;2013年,这一数字变为3.6万公顷;至2015年末,合作区拥有的耕地面积已达6.8万公顷。合作区设有14个种植区,拥有“迪尔”“凯斯”“纽荷兰”“马克”等现代化农业机械、运输车辆548台套,农业机械化率达100%。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华信对于合作区的规划也在不断优化,最终目标是打造出一个对俄农业产业合作的新平台。

在业务规模迎来跨越式增长的同时,如何平衡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一度成为华信所面临的考验。大规模的农业种植离不开与当地水土相契合的种植思路、专业化的种植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能力,任何一个环节脱钩,都会对最后的产出效果造成难以预估的影响。“打个比方,明明是适合开荒的地,你非得精耕细作,一旦设备跟不上,就容易出问题。”李德民说。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专业化优势,华信与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建立了合作关系,引入了北大荒农垦集团开展代耕代种;同时,与国内及俄罗斯的多家高校开展长期合作,在籽种培育、技术研发、人才培训等方面为合作区提供智力支持,不断夯实技术基础和管理能力,推动自身业务的平稳有序发展。通过对内外部资源的合理规划和配置,合作区种植的小麦、玉米单产连续多年排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位。

在对俄农业投资过程中,资金来源也是华信无法回避的问题。现代化、规模化农业离不开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量较大,单靠企业自身的内源性融资显然难以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为突破这一瓶颈,华信大胆尝试多元化融资方式:一方面,在传统的银行信贷领域,公司与多家银行机构进行了积极的联系和沟通,邀请其对合作区进行长期的跟踪考察,共同探讨可行的贷款方式,最终成功获得以境内资产作为担保发放的境外流动资金贷款;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尝试引入股权资本,通过与资本市场相关资源的对接,不断开拓资金来源,为后续业务的拓展奠定基础。

打造品牌扎根当地

在十多年的对俄农业投资建设过程中,打造自身品牌、树立企业形象,始终是华信关注的重点。在李德民看来,海外投资风险莫测,如果只是抱着“捞一笔”的心态去挣快钱,反而容易在急行中“触礁”;而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品牌形象一旦树立,就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推动力。

“农业投资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金额大,但我们并没有就此压缩投入、偷工减料。因为只有真正打造出现代化农业的风貌,别人才会相信你不是种完地、挣完钱就走,才会愿意与你进行长期的合作。”李德民告诉记者。合作区自投资建设以来,源源不断地引入先进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购置了大量的现代化耕作设备,有效保证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此外,公司先后斥资1000余万美元,用以建造厂房、宿舍、机库、油库、食堂、粮仓等设备,为园区的现代化管理打下了扎实的硬件基础。凭借着过硬的种植技术和现代化的园区建设,阿尔玛达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最佳农业企业,在当地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而为了维护品牌,华信对法律风险一直不敢掉以轻心。事实上,纵观这些年国内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案例,因为不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而遭受经济及声誉损失的例子屡见报端。“俄罗斯在农业方面有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例如土地使用、农药使用等,并且执行标准非常严格。”李德民告诉记者。为做到对法律风险的事前识别和防范,华信设立了专门的团队对俄罗斯的法律进行翻译和跟踪研究,并在实践中严格遵守。这些举措为公司在当地的业务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安全垫。2012年,因为部分国内的劳动移民被当地相关部门认定使用了俄罗斯法律所禁止的杀虫杀菌剂和有毒的化学药剂来种植农作物,俄罗斯远东的一些地区对劳动移民配额进行了缩减;而华信则凭着多年严守法律所建立的信誉,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获得了滨海边疆区更多的劳务指标。

为了更好地融入环境,获得当地民众对公司品牌的认同和支持,华信在团队建设上坚持“本地化管理”的原则,将聘用当地员工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合作区成立以来,华信已先后安排400余名俄罗斯员工就业,为其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并大胆启用俄方人员作为管理层成员;同时,通过公司俄方高管与当地电视媒体的互动,营造出了有利的舆论环境。此外,考虑到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公司积极参与当地的教育和慈善事业,资助了乌苏里斯克少年冰球队,协助改造了多所学校,对弱势群体持续给予捐助。通过全方位的“本地化管理”渗透策略,华信促成了双方的互利共赢。

样板引路合作升级

不断的摸索和总结,让华信在俄罗斯的农业建设之路渐趋平稳;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在农业“走出去”方面的政策导向逐渐清晰,华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合作区在2010年成为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期间签约的中俄地方合作十个重点项目之一,2012年成为李克强总理访俄期间见证签约的中俄经贸合作二十八个重点项目之一。”李德民告诉记者,“国家给予的支持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做大做强的信心。”

经过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李德民了解到国家已出台专门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确认考核管理办法。“考核管理办法类似于认证制,如果园区建设达到相应的标准,就有望成为国家级的产业合作园区。”李德民告诉记者。国家级产业合作园区的考核认证,为华信对俄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经过多年的积淀,华信希望能够让合作区更上一个台阶,在完善农作物种植配套设施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对生产要素资源的整合,打造包括种植、加工、养殖、仓储物流在内的产业链;同时,作为黑龙江对俄农业投资的样板企业,华信也希望能够在带动本省农业“走出去”上有更大的作为。

谋定而后动。对照考核管理办法中的相应标准,华信逐步对合作区建设进行了完善。2015年,合作区收到商务部、财政部联合签发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确认函》,正式成为我国第一个境外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并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优先推进项目清单。截至目前,已先后有黑龙江农垦新友谊农业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福信投资有限公司、哈尔滨英瑞斯饲料有限公司、黑龙江龙江福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绥芬河源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北省中鼎牧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入驻合作区,并带动了农垦北大荒牡丹江管理局、宝泉岭管理局的九家国有农场进入合作区从事农业种植,逐步建成了包括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加工、仓储、烘干,以及物流、粮食返销以及生猪牛肉等在内的综合性开发体系。

在李德民看来,打造这样一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除了能给企业自身带来经济利益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起到一种示范作用,用多年发展所积淀下来的资源和经验,带动国内其他的农业企业“走出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对俄农业投资的“合力”,最终实现全产业链上的共赢。基于此,在建设合作区的同时,华信还发起成立了黑龙江省对俄农业产业协会,将省内开发俄罗斯农业的企业及个体经营者联合起来,一方面协调解决会员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产业和政策信息的整理与分析,以及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进一步推动中俄农业合作的转型升级。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华信对于合作区的规划也在不断优化。“华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规划可归纳为‘一个协会、两个园区、三个体系、两个中心’:继续引领对俄农业产业协会的工作;在现有的国家级产业合作区基础上,积极申请农业部的境外示范园区资格;打造生产资料服务体系、农机设备租赁售后服务体系、仓储物流加工体系,吸引更多的农业产业链上的企业入驻合作区;打造粮食物流仓储加工中心和中俄农业文化交流中心。公司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中俄农业合作从一般的项目合作上升为产业间的合作,打造出一个对俄农业产业合作的新平台。”李德民表示。

猜你喜欢
华信升级版李德
荡秋千
“双11”最壕竞拍
它是什么
A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Civil Serv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ivation
华信系
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亟待“升级版”
广西崇左市外贸发展的SWOT分析及“升级版”战略对策
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一拖将打造海外战略“升级版”
中欧关系“升级版”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