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男生引体向上有效教学的实践性研究

2017-07-24 03:16程仁勇
运动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上肢力量

程仁勇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体育组,江苏 南京 210009)

理论与方法探索

高中男生引体向上有效教学的实践性研究

程仁勇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体育组,江苏 南京 210009)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引体向上是衡量高中男生上肢力量的重要指标,由于肌肉力量的发展滞后于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而引体向上的能力受到手指力量、背阔肌、肱二头肌、斜方肌等上肢肌肉群的限制,所以高中阶段的男生引体向上成绩要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良好以上相对于短跑、长跑、跳远等项目要难。作为体育教师,应在高一男生这个发育的黄金阶段,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从而提高引体向上的水平。

引体向上;有效教学;实践

2014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引体向上的高一的及格标准是7个,而通过笔者近3年对高一男生开学后测试,半数学生的能做个数为零,80%的学生不及格,这样的差距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信心,把握教材内容、准确定位,促进学生自主练习,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练习热情。引体向上是上肢力量的综合表现,能力水平的提高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遵循运动的规律,关注学生能力差异,循序渐进地有效完成教学安排,通过多样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促进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课后练习。只有将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相结合,学生做引体向上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1 教师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信心

1.1 解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使学生明确从“0到1”是关键,高一阶段成绩提高是基础。

1.2 讲解最主要参与引体向上的肌肉群,包含手指力量、背阔肌、肱二头肌、斜方肌。有些学生在练习引体向上时,会通过俯卧撑来提高上肢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发现俯卧撑的能力提高了,但引体向上还是没提高,这就是一个误区。因为俯卧撑和引体向上虽然都是练习上肢力量,但2组练习所参与的肌肉群不一样,所以只有明确了练习对象,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提高引体向上。

1.3 循序渐进,赏识激励,因材施教。因为高一男生的引体向上整体水平较低,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在制订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时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手指力量练习、各参与的肌肉群爆发力练习、肌肉群耐力练习、完整动作练习一步一步落实,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将这几个阶段融入到每节课,可以在准备活动、“课课练”中安排相应的素质练习,只有经过较长的时间练习,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激励、引导学生不断地挑战更高的水平,只有学生感觉相应的力量得到提高,才能慢慢建立对引体向上练习的信心。

2 教师把握教材内容,准确定位

2.1 研究引体向上的肌肉运动规律,有的放矢

首先,明确学生能在杠上悬挂住自己的体重是完成一个标准引体向上的前提和基础,部分同学的背部肌肉和手臂肌肉是有能力完成引体向上的,但在引体的过程中手指力量不足,握杠不紧、打滑,用力点作用不到杠上也就做不了引体向上了,所以加强每个学生的手指力量是起始教学的重要内容,过于肥胖的学生还需减肥,降低体重才能事半功倍。其次,研究引体向上每个阶段的肌肉运动规律,在静止向上引体至手臂弯曲到接近90°时,主要参与的大肌肉群是背阔肌和斜方肌,从手臂弯曲90°到下颚过杠,主要参与的大肌肉群是肱二头肌、胸大肌,所以在练习时可以将这2个阶段分开练习。最后,引导、激励学生主动练习,提高肌肉群的耐力,引体向上要能连续做多个,还需各肌肉群的耐力水平作为支撑,这就需要教师引导、激励学生不但课上练习,课后也要主动练习。只有课上课后相结合,持之以恒,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引体向上的能力才能提高。

2.2 科学制订学年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首先,教师在制订学年计划时,应将上肢力量练习融入到每节课中。引体向上的水平不可能通过几节课在短期内得到提高,引体向上的技术并不复杂,它需要的是上肢相应肌肉群合力参与运动的能力,所以教师应按学年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上肢力量练习,只有通过较长时间的锻炼,各肌肉群的力量得到提高,引体向上的能力和整体的水平才能提高。其次,教师在制订单元计划时,应从手指力量、上肢爆发力、上肢耐力素质、完整动作练习这几个方面分阶段地落实,通过多样练习方法、组织形式强化训练,引导、保持学生练习的热情。最后,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时主要任务是研究教学方法、策略。例如,在练习背阔肌时可分为3个层次,第1层次是2人1组(一人练习,另一人助力)做直臂(或稍弯臂)引体至90°;第2层次是自己完成直臂(或稍弯臂)引体至90°,两手握杠的距离逐渐加大;第3层是自己完成直臂(或稍弯臂)引体至90°,身体向前头顶过杠。因此,教师要运用多样的训练方法,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确保不同能力的学生在练习时都能得到锻炼。

3 教师促进、培养学生自主练习

引体向上的能力提高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坚持锻炼,教师需要引导鼓励学生坚持每天的课后练习,只有课上练习结合课后练习,相关肌肉的力量才能得到强化、提高,引体向上的能力也就会提高。学生除了在态度上愿意课后练习,教师是否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有效练习方法也是决定学生课后练习的重要因素。只有学生掌握多种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他们才可能在课后去练习、尝试,也才会获得成就感,最终引体向上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1 任务引领、明确目标、挖掘潜能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安排的练习内容,由于受到班级人数、场地器材、其它班级使用等情况的限制影响,每个学生练习的次数、密度、负荷方面都是相对较少的,对引体向上能力真正提高的效果是不明显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时间、场地器材,尽可能多地传授练习的方法,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掌握对自己引体向上提高有帮助、有效的练习方法。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安排课后的练习任务,树立不同的练习目标,使得学生能有计划地锻炼。学生有了方向、任务、目标,在课后相对宽松的环境下练习,一方面能有效地练习,另一方面也愿意挑战一下较高难度的练习,这样自己的潜能才能得到激发,引体向上的能力才可以提高。

3.2 小组学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引体向上的动作不复杂,相对比较枯燥,肌肉练习容易产生疲劳。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固定的几人轮流练习,多安排帮助式训练方法。例如,一个学生身体摆动可以做10个以上,教师安排他练习可以让他先摆动做6~8个,然后安排他的同伴在腿部助力要求他在做4~6个标准的,或直接安排通过帮助完成头部向前,后背触杠的练习4~6个。“互助式”的练习可以将个人练习融入到团队练习中,在课后的练习中既可以轮流练习,让肌肉得到放松,也可以相互帮助挑战高一层次的练习,其中能力水平高的榜样作用,也可以使得团队的其他学生学习、模仿,共同进步。

4 教师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练习热情

由于高一男生引体向上整体基础较差,引体向上的考核如果只是对应《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通过1学期甚至1学年也很难达到良好以上水平。如果引体向上的所占分值比例偏高,对体育成绩影响就大,这就打击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果引体向上的所占分值比例偏低,对体育成绩影响就不大,学生就会觉得无所谓,这也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高一阶段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过程性评价,肯定学生在整个学期(学年)的各方面进步,激发学生练习热情。

4.1 重阶段性考核,轻最终考核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引体向上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阶段性目标一个一个地实现来完成,教师在制订阶段性目标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水平,其次需要把握教材内容、运动规律,确保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系统训练能达到阶段性目标。

4.2 重进步发展评价,轻单一能力评价

学生通过练习成绩得到提高,获得成就感是学生能够主动、自主练习的前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发现进步的同学要及时地通过表扬、展示、针对性提出高一层次要求等方法激励其更进步。做好随堂测试,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根据每个单元、课时练习内容,安排评价自评测试内容,各小组长及时记录学生练习成绩。既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一阶段自己的进步幅度,也有助于营造一个竞争、向上的学习氛围。

4.3 重学生“练”评价,轻教师“教”的评价

在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是辅助,而学生的“练”才是关键。过程性评价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个维度,对教师教的评价是为了提高教师教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更主动地练,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给学生提供确实有效的练习方法,引导激励学生主动练习;对于学生学的评价,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调整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练,引体向上学生能力提升、成绩进步,是检验教师“教”的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总之,对于过程性评价的2个维度都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来展开的。

5 结 语

“循序渐进”是要求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遵循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引体向上所需肌肉群锻炼的规律实施课堂教学;“持之以恒”要求学生掌握有效的练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后练习。通过教师课堂的有效教学结合学生课后的自主练习,引体向上的能力才能在高一阶段打好基础,得到提高。

[1](美)加里·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第四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周兵,孟文砚.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卢义锦,吴环成.人体解剖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赵斌,万昌智,陈上越.体育保健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G807.3

A

1674-151X(2017)01-11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2.060

投稿日期:2016-12-03

程仁勇(1976—),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上肢力量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麦唛力量 (一)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