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婵
由于受知识本位教育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过分地侧重于一种“技能训练”,想方设法地训练学生尽可能多得些分数,阅读似乎只是为了学生考试得高分,学生并未获得阅读带来的愉悦和激情。笔者认为,要扭转这一状况,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要让学生充分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张志公先生说过:“阅读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和他人知识,它还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现状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阅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就给教师提出了相应要求,在安排学生阅读时要做到精心设计,认真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设“关”置疑,给学生以成功的快乐。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用情感悟。名篇佳作之所以盛传不衰,就是因为作者的笔墨中饱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生命,即所谓“文章情铸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和运用这个特点,通过读讲的训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叩击学生心灵,引发学生共鸣。
3.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培养兴趣的方法。例如比赛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采取各种读书竞赛,可以分排读书,也可以分男女进行读书比赛。诸如此类的方法能刺激学生的兴趣,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但各年级不能盲目雷同,比赛的内容要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有所“升格”。
阅读方法很多,但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是要把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出来。这样,阅读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重视阅读方法的引导。方法得当,就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钥匙,可以使学生抓住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吕叔湘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必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
语文阅读积累有多种方法,如记、摘、剪等。记,就是背诵。阅读不仅仅包括读,还包括背诵,而且背诵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要给学生规定一定的背诵篇目,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背誦时要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记忆后要注意巩固,每隔一段时间再复习一下,便能提高记忆的效率。
摘,就是摘抄,择要记录。在阅读过程中看到动人的章节,就把它摘抄下来,一来以备今后不时之需,二来能训练书写速度,益处很多。我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一本“摘抄本”,学生做的都很认真,好多学生的“摘抄本”都可以拿去展览了。
剪,是剪辑。一些废旧报刊和书籍,上面有些好的内容,便可剪下来。这样做,省时省力,但要破坏资料,所以不宜过分提倡。
2.加强阅读训练。练习乃能力之母。要想提高能力,重点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从初一开始教师就要把阅读训练放在重要位置。怎样进行阅读训练呢?
首先,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以便使学生有基本的语文能力。其次,在讲读课文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文章中一些重点段落分离出来,设计题目供学生练习,教材中的课文均是范文,可供学生分析的内容很多。第三,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上多下工夫,自己设计题目,自己练习。第四,教师要编写练习教案,使训练系统化。第五.要鼓励课外阅读,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与课文相似语段进行编写练习。目前学生手中资料很多,每人拿出一个语段就可使练习多样化,又可补充教师练习教案的不足。第六,要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要树立“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观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教材仅仅是例子”,通过“例子”的阅读教学,同类辐射,学生才能触类旁通,在课内“例子”“举一”的基础上,更好地在课外阅读中去“反三”,养成课内外相结合的习惯。
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中,阅读对其他三种能力的养成起着先导的作用。阅读搞好了,可以把其他方面带动起来,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上好阅读课,必须要靠过硬的真本领,要悉心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读开阔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视野。以读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以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