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反思

2017-07-21 11:47杜小艳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方式生活化

杜小艳

在一节百分数教学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展示了含白糖量不同的三个透明水杯,向学生询问:“请问各位同学,怎么才能分辨出哪个杯子的水最甜?”话音刚落,就有一名学生不假思索的答道:“让我尝一下就知道了!”……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是生活的数学,是我们生活中隐形的数字。但这个“生活化”的教学却没能体现出数学化的要求。假设,当时我们改用了红糖,或许就是我们教师想要的结果了……

新课标要求: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上面这个事例中,教师还是局限在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中,没有关注学生自我的情感体验以及生活经验。教学中,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样的低效甚至是无效教学也不是昙花一现。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又该如何改变呢?

一、请平视你的学生

很多时候,教师对于小学生总是灌输式教学,问其原因,很多教师经常提到这一点:“他们刚开始学习数学,就需要从死记硬背开始……”而当教师有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后,之后的教学就难以脱离灌输的模式。从简单的加减开始,要求学生背;从简单的乘除开始,仍然是背……但是,我们的学生又是怎样的感受呢?面对枯燥的数字符号,本就好动的年龄,却强行采用抵触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效果可能事半功倍吗?

其实,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已经背离了教学的主体——学生,教学效果显而易见不可能达到我们的预想。因此,我们需要首先认清自己的定位,放在同一个环境中,看待學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这样的好处就是,当学生不乐意接受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得到,我们能理解“因为什么”,从而才能换位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请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我们教学常常提倡“生活化”,但也常常像文章开头的教师一样,忘掉了首先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因为我们用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验,嫁接了学生对问题的看法,然后想当然觉得应该得到自己理想中的教学效果。这就相当于做小学的混合运算,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眼几乎就能得到答案。但对于这个年龄的学生,他们必须先乘除再加减,一番混战后,才能得到胜利的喜悦。而如果我们想当然的认为,学生一眼就能感受到喜悦,那完全是笑谈。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把问题思考的过程完全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去链接自己的生活体验,将生活的各种元素体现到他们自己的思维活动之中,酸甜苦辣全能在孩子的脸上表现出来,得到正确的结论,让他们感受这种学习方式,掌握这种思维方式。即便是错误的结论,也能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率,毕竟我们通过错误结论能找到孩子错误的生活经验,对其一生来讲,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意义。

三、请真实开展小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一直以来是课堂上最接近生活的教学方式,侧面展现的也是邻里之间的互帮互爱。但实际教学中,我们的小组学习,常常被各种原因隔离出实操。教师总觉得这个年龄的孩子,小组学习的意义不大,多在聊天打闹;作用不明显,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荒废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完全沦丧……在珍惜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师看来,这样的小组学习完全与小学课堂无关,如果上级检查,也只是一个样式展演,走走过程。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需要培养的,而高效课堂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小组学习效果不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逐步规范这种学习方式的流程,减少各种外围因素的干扰,使学生渐渐适应和掌握这种学习方式,进而教师再进行优化,提升。这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同新车出场零件磨合一样,只有等磨合期完全过了之后,汽车的动力才能达到最大一样。所以,小组学习必须真实有效的开展,我们才能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知识层次,在下一步优化调整小组成员时才能有所参考,真正的教学效果才能逐步提升。

“生活化”教学,说起来简单,无非就是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但真正操作起来,就显得很“骨感”,而能灵活运用就更显“功底”,“无为而治”才是大师风范!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方式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